• 11

終於重返O家了(EM5,EP5&EM10),文雜圖多請慎入!


eddielu wrote:
如果只有一機一鏡的狀...(恕刪)


大大,您真是越拍越好了,很棒!!!

恕小弟愚昧,請教個問題,拍螢火蟲時,控制快門的同時,為什麼還要搖黑卡阿??
Dr_www476 wrote:
感覺大大的拍攝技巧越來越好哩!!!
一直都有在關心你的EM5動態~~呵!!!

呀??謝謝耶!這應該是這長篇嘮叨的最後一貼了...因為該敗
的都敗完了.以後更新大概是要等E-M5的後代機種了.不過
這幾個月自己做紀錄,回首看來還蠻有趣的.當然也花了不少
冤枉錢.


bj0106 wrote:
恕小弟愚昧,請教個問題,拍螢火蟲時,控制快門的同時,為什麼還要搖黑卡阿??

呵呵~~是我的錯啦!語焉不詳地...
是說我現在因為去拍螢火蟲時,才發現LiveTime的好用.更能體會幾位前輩
說的用Livetime即拍即看,搖黑卡的成功率會高不少.所以又要跑去買幾片減光鏡
來拉長一些曝光時間了.有空再來去拍些光軌和夜景...
O家人應該可以為E-M5的眾多革命性功能而抬頭挺胸呢!!

eddielu wrote:
呵呵~~是我的錯啦!語焉不詳地...


謝謝大大解釋,期待您有新的文章分享.
m43的鏡頭一多,雖然已經有了E-M5 與 E-PL5,不過還是
常常要拔鏡頭,裝鏡頭.臨時要出門也嫌這些動作麻煩...
無意間看到E-PM2已經跌到一萬初,就乾脆把GX1給出清掉.
這樣E-PL5和E-PM2還可以共用電池和充電器.


原來是想E-PM2就只裝14/2.5或是45/1.8這兩棵冷門鏡.
但沒想到自己測試時才發現E-PM2+14/2.5的畫質好像比
E-PL5裝14-45還差!!怎麼會這樣呢??雖然14/2.5算是
便宜貨,但是起碼還是顆定焦鏡呀!?

後來無意間看到一些保護鏡測試的文章,像是這幾篇
連結在此-1

連結在此-2

14款UV/保護鏡對比評測
看來要減少濾鏡的影響,Kenko Pro1D protector (非UV)的表現是最中性,
透光度也好.

原來保護鏡的差別還有這麼大呀!!再仔細看一下我現在14/2.5
鏡頭上裝的是網購送的Massa保護鏡,難道這個便宜贈品是罪魁
禍首??

還是自己來測試一下好了!保護鏡跟裸鏡各來個一張.(光圈f/4,ISO1600)

看起來好像沒有很大的差異呀!?(Raw檔用Viewer3轉出)
上圖:Massa保護鏡. 下圖:裸鏡



截圖看一下左邊...下圖是沒有裝保護鏡的.餅乾筒上,顏色和字體的對比清晰度都
有較好....



但是難道幾百塊的保護鏡都是這麼慘嗎?換上E-M5+25/1.4,
測測看也蠻便宜的Horseman HFC
一樣,上圖:Horseman 保護鏡. 下圖:裸鏡



截取靠近中央的部分,果然有裝沒裝時,液晶數字都很清楚!
所以便宜也有好貨呀!




截取靠近右上的部分,"Australia"看來是差不多清晰.



看來還是不能貪小便宜,送的東西不可能好到哪去...結果
還真是多個香爐多隻鬼...受教了!

eddielu wrote:
m43的鏡頭一多,雖...(恕刪)



喔喔喔~

我只看到那組usher喇叭跟後級

Dempsey wrote:
喔喔喔~
我只看到那組usher喇叭跟後級


哈哈~~這個後級還真是跟了我好久,真耐用!
馬上就要搬家了,現在租屋的地方真是亂.
不過這些設備已經要換成Integra 40.4嚕!
如果有中部的同好願意接受Marantz AV擴大機+
Usher 後級,我可以無償送出.只是要自己來搬啦.

eddielu wrote:
哈哈~~這個後級還真...(恕刪)


小弟可以接收拉.....

小弟 肖想這個很久了~
大大若真的要送的話~我可以親自過去拿呀!

感動呀!

Dempsey wrote:
小弟 肖想這個很久了~
大大若真的要送的話~我可以親自過去拿呀!


好的,等六月底再請你來搬好了.再私訊告知.

其實14mm/f2.5這顆鏡頭用在O家機身感覺似乎有比
之前裝在GX1上來的表現好..不知是不是心理因素就是了??
E-PM2+14/2.5





有了E-M5+25/1.4,D800又越來越少拿出來了
Sony 出了新一代的隨身機王RX100 M2,不知道有多少
原來用m43的朋友會再多買一台大光圈的小巧RX100來
當做日常生活攜帶.原先我也很想再敗一台Fujifilm X-M1,
主要是欣賞它的發色與APS-C感光元件以及Wifi功能,不過等
到去法雅客看了實機,配上16-50mm的鏡頭還真是不小台..
想想就先算了.

但是理性地想一下,為甚麼要花那麼多錢去買一台隨身機呢?
1.輕巧,可以放在口袋(說真的,那麼貴的機器我可不敢放在口袋)
2.近拍,因為感光元件小,所以可以在較小的機身做到1~5cm近拍
3.大光圈,因為感光元件小,所以可以在較小的機身做到f/1.4~2.0
4.多樣化功能,全景,背光HDR,手持夜拍...etc.
5.高倍光學變焦,不用更換鏡頭.
等等..

所以RX100真的對女性以及一般使用者有著莫大的吸引力.但是比起來,
鏡頭有更好光學特性的Olympus XZ-2就相當冷門了.感光元件較小
(1" vs 1/1.7"),體積大了許多等等都讓此機乏人問津...我覺得蠻可惜的!
如果可以在XZ系列中塞入OM-D的感光元件與五軸防手震...那就太完美了!
但我相信現在的鏡頭組應該就會塞不下了.

Dpreview的測試
ISO800:

ISO1600:


其實到了Iso1600,XZ-2的Truepic VI引擎表現還不差,就是受限於感光
元件的大小了.現在我自己是用E-PM2+X14-42鏡頭當隨身機.這樣的重量
跟XZ-2也差不多.鏡頭突出了一些,但還不算是難攜帶.最重要的是,感光元件
可是大了5倍有餘.




(OV3,套用人像模式.R/C-2.B/Y-2)


如果真要近拍,E-PM2+X14-42的望遠端還不算太差.




加上兩倍的望遠擴充,要臨時拍個微距也可以救救急.






說到相機的發色,當然Fuji X系列很吸引人.但是如果不調參數,
O跟S拿來拍人,大多不會有好臉色看.所以我乾脆都拍RAW檔.
反正不論是NX2或是OV3解RAW套參數,都不是太難的事.

NX2解Nikon的RAW檔


DXO Optics解Nikon RAW檔,套用Fuji S5風格
秋天到了,第一次買大閘蟹回來料理.
用20/1.7留個紀錄.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