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w78 wrote:
理論上是比較短命
但是實際上,不知道是否有網兄的G1或EP1快門組老化了呢
真的要追根究底的話,EVIL因為沒有反光鏡組,所以反光鏡組磨損故障的期望來到值是永遠,比任何DSLR都長命...
EM5是兩塊組成的機身,E5大致是一體完成
真的有人摔破自己的G1或EP1或是操到型變了嗎,這方面對於非極限使用者來說,也可被歸類在過度設計的部分
RICOH GR系列,一向都是豪華鎂鋁框架,但說到故障送修率,這台夠高了吧
是的,就理論來說是比較短命,但實際上是否會因此在這兩年期間G1/E-P1是否有用戶就因此有老化的現象,那倒是未必。
對快門耐用這個數據來說,我們只能說沒有經過宣稱的耐用度(E-P系列之類的機種),也有很高的機會來到十五萬次,但是是不是這個機構組原本就設計成這樣的耐用度?我認為有比較大的可能是意外的驚喜。
以GRD系列來講,都是豪華鋁鎂框架沒錯,送修率的確也很高。
但我們或許可以換個角度想,如果本身的良率夠高,是不是具備良善的機體框架,會比起沒有良善的機體框架高?我想有的話,獲得比較久的時間機會是比較大的。
當初在添購E-1的時候,也是對快門耐用度十五萬次這數據很感興趣,蒐集資料的時候也曾發現國外用戶曾統計快門故障數,也是有三五千張就掛點的。
是不是過度設計,這件事情我不敢就此下結論。
但可以肯定的是,Olympus對這件事情對外的說法是比較嚴謹的,要達到他們認定耐用的標準才能獲得專業機的定位也說不一定
(或許他們認為這種耐用度或者可靠度是必須的)
biaw78 wrote:
我相信E5在設計時各項各部件的疲勞度分析都更加嚴謹
但是實際耐用度,廠商是否歸類為專業,用戶在手上操作的感受,三者並不是完全相關的
確實,我同意biaw78兄的看法。
用一句話,來為相機的使用元件作為結語應該很適合:「養兵千日,用於一時」
對有需要的人來說,只要預算夠,我相信比較多人會希望自己能夠有個感覺起來比較保險的機器。(當然其實大多數的人都不需要達到這種程度。)
稍早那篇回文,其實我比較想闡明的部份是:ILDC多少還有些限制,自然比較難用DSLR的標準去看待。
我們從ILDC得到很多好處:包含體積重量、錄影(ILDC多數對焦馬達多少有為錄影設計,因此錄影沒有DSLR錄影那麼大的對焦聲音)、電子化帶來的好處(EVF對手動對焦帶來的好處)、LV的方便
但這些好處也帶來一些缺點,比方說數位補正、對焦速度、快門簾多一次做動增加快門反應時間。
但這不是我們在選擇ILDC就知道的事情嗎?
常常有要拿高階數位單眼來打ILDC這裡不行,那裏不會,這邊太慢,那邊太頓,立足點跟訴求就不同了,這樣硬去比較是比較不適合的。E-M5確實有一些長進,在ILDC裡面的高階機種裡面也是相當有特色的機器,但仍舊有些本來這類相機就會有的缺陷。
我也很期待ILDC也可以是有錢人家的小孩,身體壯、跑的快、書念的好又會很多才藝,只是目前看來要達到這樣,還有一段路要走。
可以期待未來,但目前來看,暫時只能想辦法利用優點,理解缺點然後變換拍法彌補。
euyoung's soliloquy - http://euyoung.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