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OM-D實戰技術台中場速寫

centerseed wrote:
想回應一下這幾點1....(恕刪)


14-54II是小弟自個兒接上去的
比EP-3快,但快不多
如果還忍得住的朋友可以等下一代機種

關於第一點小弟提出來是因為EP3被討論的滿兇的
小弟的木眼看不出差異,所以也沒有很在意


ApolloLin wrote:
體積真的很小, 那只...(恕刪)


ApolloLin
什麼鬼地方都對的到焦好幽默


dhtrao wrote:
大大,您這句話有勸敗...(恕刪)


有快,但是也快不多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款的閃燈600R實品其實滿好看的
而且跟36R差不多大而已!但它塞了四顆電池,所以回定相當快
訂價也差不多是一萬有找,相當吸引人,....

ISO 200時GN50
若有錄影需求的朋友他也有提供長時間的LED燈補光
想請教為何微單眼的快門壽命會少於DSLR?
是因為釋放快門時,快門關-開-關-開這個步驟,比DSLR較多?
也就是微單眼快們的耗損是DSLR的兩倍?
這樣的話,大概會有幾萬次呢?

我想相機能拍到快門正常損壞應該算是很值得了

a90128123 wrote:
想請教為何微單眼的快...(恕刪)


E-M5官方數據是10萬次
理論上是比較短命
但是實際上,不知道是否有網兄的G1或EP1快門組老化了呢
真的要追根究底的話,EVIL因為沒有反光鏡組,所以反光鏡組磨損故障的期望來到值是永遠,比任何DSLR都長命...

EM5是兩塊組成的機身,E5大致是一體完成
真的有人摔破自己的G1或EP1或是操到型變了嗎,這方面對於非極限使用者來說,也可被歸類在過度設計的部分

RICOH GR系列,一向都是豪華鎂鋁框架,但說到故障送修率,這台夠高了吧

我相信E5在設計時各項各部件的疲勞度分析都更加嚴謹
但是實際耐用度,廠商是否歸類為專業,用戶在手上操作的感受,三者並不是完全相關的
biaw78 wrote:
理論上是比較短命
但是實際上,不知道是否有網兄的G1或EP1快門組老化了呢
真的要追根究底的話,EVIL因為沒有反光鏡組,所以反光鏡組磨損故障的期望來到值是永遠,比任何DSLR都長命...

EM5是兩塊組成的機身,E5大致是一體完成
真的有人摔破自己的G1或EP1或是操到型變了嗎,這方面對於非極限使用者來說,也可被歸類在過度設計的部分

RICOH GR系列,一向都是豪華鎂鋁框架,但說到故障送修率,這台夠高了吧


是的,就理論來說是比較短命,但實際上是否會因此在這兩年期間G1/E-P1是否有用戶就因此有老化的現象,那倒是未必。

對快門耐用這個數據來說,我們只能說沒有經過宣稱的耐用度(E-P系列之類的機種),也有很高的機會來到十五萬次,但是是不是這個機構組原本就設計成這樣的耐用度?我認為有比較大的可能是意外的驚喜。

以GRD系列來講,都是豪華鋁鎂框架沒錯,送修率的確也很高。

但我們或許可以換個角度想,如果本身的良率夠高,是不是具備良善的機體框架,會比起沒有良善的機體框架高?我想有的話,獲得比較久的時間機會是比較大的。

當初在添購E-1的時候,也是對快門耐用度十五萬次這數據很感興趣,蒐集資料的時候也曾發現國外用戶曾統計快門故障數,也是有三五千張就掛點的。

是不是過度設計,這件事情我不敢就此下結論。

但可以肯定的是,Olympus對這件事情對外的說法是比較嚴謹的,要達到他們認定耐用的標準才能獲得專業機的定位也說不一定
(或許他們認為這種耐用度或者可靠度是必須的)


biaw78 wrote:
我相信E5在設計時各項各部件的疲勞度分析都更加嚴謹
但是實際耐用度,廠商是否歸類為專業,用戶在手上操作的感受,三者並不是完全相關的


確實,我同意biaw78兄的看法。

用一句話,來為相機的使用元件作為結語應該很適合:「養兵千日,用於一時」

對有需要的人來說,只要預算夠,我相信比較多人會希望自己能夠有個感覺起來比較保險的機器。(當然其實大多數的人都不需要達到這種程度。)

稍早那篇回文,其實我比較想闡明的部份是:ILDC多少還有些限制,自然比較難用DSLR的標準去看待。

我們從ILDC得到很多好處:包含體積重量、錄影(ILDC多數對焦馬達多少有為錄影設計,因此錄影沒有DSLR錄影那麼大的對焦聲音)、電子化帶來的好處(EVF對手動對焦帶來的好處)、LV的方便

但這些好處也帶來一些缺點,比方說數位補正、對焦速度、快門簾多一次做動增加快門反應時間。

但這不是我們在選擇ILDC就知道的事情嗎?

常常有要拿高階數位單眼來打ILDC這裡不行,那裏不會,這邊太慢,那邊太頓,立足點跟訴求就不同了,這樣硬去比較是比較不適合的。E-M5確實有一些長進,在ILDC裡面的高階機種裡面也是相當有特色的機器,但仍舊有些本來這類相機就會有的缺陷。

我也很期待ILDC也可以是有錢人家的小孩,身體壯、跑的快、書念的好又會很多才藝,只是目前看來要達到這樣,還有一段路要走。

可以期待未來,但目前來看,暫時只能想辦法利用優點,理解缺點然後變換拍法彌補。
euyoung's soliloquy - http://euyoung.blogspot.com/

cybercat wrote:
是的,就理論來說是比...(恕刪)


我自己對實際耐用度,廠商是否歸類為專業,用戶在手上操作的感受三者的註解..

實際耐用度:
由整台相機最容易故障的布建所主導,如果是全鈦合金機殼,一千萬次快門期望壽命,可是某按鍵常接觸不良,那就是案件主導了相機耐用度

廠商是否歸類為專業:
廠商是否毫不保留的把所有技術都做進去,人體工學,選單,快捷鍵,不搞小缺點誘迫使用者升級

用戶在手上操作的感受:
廠商的用心使用者是否順利接收到,又或者使用者的期望和廠商的設計有所落差..

klein3358 wrote:
錄影規格好像是 20Mbps/30fps/1920×1080,
帳面上還沒有 GH2 好, 但實際上還要看實拍影片才知道...
再說五軸防手震用在錄影上的效果也是值得注意的!
到底效果夠不夠強? 五軸是同時動作? 還是一次只能動一個或兩個軸?
等上市再說吧!

對了, 看了一些試拍影片, 比方說 ePrice 的 sample, 覺得不論畫質, 流暢度, 穩定度都不如 GH2, 希望還有調校空間囉...不然拍影片還是得期待 GH3 了...(那個防手震跟防水真是吸引人啊~~尤其是防手震, 不然一堆定焦鏡用在 GH2 上都沒防手震)...(恕刪)



看來這台影片流量比GH2小,
真的要到時候兩台用同一個鏡頭拍同一個場景才能比較了
現在看來影片如果要贏GH2的,或許就是他的顏色了

wjesse wrote:
看來這台影片流量比G...(恕刪)


老實說我實在覺得O家影片就是個附贈品就好~

這次EM5把EP3的果凍效應修掉我已經覺得謝天謝地了~

至少不用雙機流...

真要比起錄影~目前釋出的影片~感覺連GH2都巴不掉...

好歹P家也是有做DV的...DV跟單眼的錄影實在方便很多~

O家還是乖乖拍照好了~
ejeanstone wrote:
老實說我實在覺得O家...(恕刪)


目前OM-D的韌體還不是Final版本,只看一兩段測試影片,太早下定論不好吧?
想請問看過兩種顏色機子的大人們...
雖然都是金屬機身
銀色機軍艦似乎微微塑膠感?(錯覺?) 反觀黑色機質感頗佳
銀色蒙皮復古又止滑 黑色機蒙皮就比較滑 不知各位的看法呢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