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仲崑 wrote:
可以用創意作一台強力對焦,高速連拍的E5嗎
其實整個看起來,這部份倒是實現機會最高的。
其實考量到4/3的長久生存以及未來與M4/3的共同發展,我覺得最好的方式或許就是讓4/3成為「裝甲化的M4/3」,也就是說,4/3的本體就是專業等級的M4/3,對於性能的要求,就透過外加模組來達成。
核心系統可以是台防塵防滴有雙轉輪以及雙螢幕、比E-P2定位更高的專業級M4/3系統,單機價格落在兩萬。
你可以額外購買L型電池把手,定價落在一萬,裝上去以後大小就像是加了手把的E-620,強化直拍與橫拍的握持性,也提供至少三倍以上的續航力。
如果需要接4/3鏡頭,你可以使用現有的MMF-1或MMF-2接環,或者,另外購買內含相位對焦模組的Super MMF-1接環,這樣機身就有了兩個對焦系統,只是,這個具有對焦模組的轉接環可能會貴不少,說不定要兩萬出到三萬。
這樣整個加起來價格落在六萬,差不多就是旗艦機允許的定價,不接額外的對焦模組,單純接4/3鏡頭,定價差不多三萬六,也差不多是EP-1最初的售價。
你會問,這樣有意義嗎?
有,這樣等於一個機種就同時兼具「M4/3專業機」與「4/3專業機」的身份,Olympus簡化了產品線,但同時保有彈性,比方說,含獨立對焦模組的Super MMF可以分別提供五點、九點及十一點對焦的選擇,電池把手也可以安裝除了電池以外的模組,比如說內含SHV-1及熱靴的特殊閃燈供電把手,EVF可以提供23萬畫素、130萬畫素、或是260萬支援Adobe RGB色域的超專業版本,另外有特製的EVF延長線,讓你直接把EVF掛在眼睛前面,像縮小型的頭戴式顯示器。
將4/3當作是一個「系統」而不是「單一相機或規格」,我想是Olympus要兼顧「4/3的過去」與「M4/3的未來」最好的一條路,這樣的話,4/3確實會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全新系統。
這不是什麼神奇的噱頭,只是讓相機的設計發展,回復到理當應有的常軌罷了,不然每次對焦或什麼小功能一升級,就得賤價出清現任機皇貼錢換新機,否則就只能自絕於更新特色之外,久了心裡總是會有點不爽…
Olympus 的乳模網站能生存, 看來跟 O 的做法有很大關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