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笨蛋,Olympus你的問題在4/3影像感應器!那我的問題?

meridian wrote:
這沒有用啊
一個漢堡(定量入射光) 分給三個人吃 (三層感光元件或三個CCD)
每個人只能吃到1/3
到頭來每個人都吃不飽 (感光元件沒辦法接收到足夠光量, 所以雜訊還是高)


這分析完全沒道理

3CCD 或 x3 技術
假設總共十二個漢堡(藍號4個、綠號4個 跟 紅號4個)
藍種人吃到四個、綠種人吃到四個,紅種人吃到也是四個

其他種方案裡面
十二個漢堡
藍種人吃到一個、紅種人吃到一個、綠種人吃到兩個
剩下的跑到哪裡去了?
對不起,因為藍種人不能吃綠的跟紅的,紅種人不能吃藍的跟綠的,綠種人不能吃紅的跟藍的
結果反而肚子餓....

因為吃不到,所以只好用虛擬的方式
虛擬三個藍堡、三個紅堡、跟兩個綠堡....
450 wrote:
這分析完全沒道理3C...(恕刪)

半導體對可見光而言並不是完全透明的, 不可能僅吸收單一波長光線
(世界上沒有僅吸收單一可見光波長的東西)
每透過一層, 光就要減弱一點
所以X3並不會有感光上的優勢
這也牽扯到靈敏度問題, 為什麼綠色要兩個?
如果X3也能平均分配, 那紅色幹麻不排在最上層, 而是藍色在最上層?
就是因為靈敏度問題.......
Foveon X3 本身還有良率的問題,低良率導致成本升高,同時也造成產能不足,偏偏他們又將大多數X3提供給Sigma這家不以相機為主力的公司,導致一般人更難以接觸到X3,如果Foveon今天將X3的產能提供給C或N,或許在市場上會比較容易推展開來?市場交給Sigma拓展,良率又難看,Foveon就這兩個問題的雙重夾殺下要死不活了。
我姐夫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從Foveon跳槽到其他家公司,沒前景啊~
meridian wrote:
半導體對可見光而言並...(恕刪)


還有一點是讓出來的色彩分部更接近人眼
人眼對顏色的感受細胞是不一樣的,
綠色56%,藍33%,紅11%,
所以如果三色等比例,那出來的顏色會很難看 ~~~

rtsi wrote:
"............(恕刪)



"Minolta 從 MF -> AF 也是如此"

說真的, Minolta 我沒玩過.


"Olympus 從 MF SLR -> 4/3 DSLR 也幹過同樣的事"

這就是硬凹了,起碼OM鏡透過轉接環就能上4/3的機身.
而且Olympus 並沒有發展AF的SLR系統.
從OM 到 4/3 ...又是很多很多年後...

連L39 LENS 透過轉接環也能上M機.

FD嘛....還要校正鏡片才能上EOS 機身

拋棄了原先廣大FD的用戶,眾多的FD銘鏡,直接換系統成 EOS...
這....要相當的狠才辦的到.





拉麵不拉麵 wrote:
把4/3的size改大一些些不一定就要把我們手上的ZD鏡給全拋棄了吧 @@
(恕刪)


試試看,
廣角的時候,
角落會有暗角喔,
不介意的話也無妨。
meridian wrote:
這沒有用啊一個漢堡(...(恕刪)


我是說「解析度」,不是雜訊啊.....
X3或3CCD的設計都能有效榨出最高的解析度,
當然雜訊是另一問題。

再順便老調重彈一次,
沒有一個片幅能夠佔淨所有優點,
賺了解析力、輸了雜訊,
賺了雜訊、輸了重量或價錢...
不同產品間,只是各取所需各自對應一群使用者罷了。
一切都是物理限制啊!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如果你有用過DP1且沒把照片upscale的話,你就不會覺得兩者差不多了 呵呵...
http://flickr.com/photos/warmwater/
溫開水 wrote:
如果你有用過DP1且沒把照片upscale的話,你就不會覺得兩者差不多了

那是不是可以把其他dslr的圖片downscale呢?
事實上dpreview也有d60 downscale跟dp1比的
不過我認為自己把dpreview 450d的圖抓下來, downscale去跟dp1比效果更好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