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hoxen wrote:什麼題材要用到18...(恕刪) AF-Lock + 電子快門 還可以60fps raw+jpeg. 夠不夠?誰又能說e-m1 mk1不夠?追器材最常的說法就是,不怕用不到,只怕需要的時候沒得用. 預防萬一當然要多花點銀子.
jenhoxen wrote:和01當年的EM1...(恕刪) 但看看片段中0:36被後面的模型干擾到,對到後面了,如果背景複雜一點會不會⋯⋯https://youtu.be/zpw1hThXZgw?t=36
stanmkl wrote:但看看片段中0:36被後面的模型干擾到,對到後面了...(恕刪) 您說得是,看測試片時我也注意到了,但這樣的狀況即使在D800等級的DSLR上(觀景窗對焦)也是會出現,似乎很難不管怎麼跑都百分百鎖在主体上;比例不高就視同過關(與評測者所下結論相符)了.分析36秒處失焦的移動方式,是原鎖定對象快速移出畫面,而構圖範圍未隨之移動;或許預置的人工智慧判讀為原目標追焦任務已結束,後來指向的這個模型是新的主體,這也蠻符合實際拍攝時的狀況--例如打籃球,拍攝位置是底線,往左快速移動的模型是帶球上籃者,後面模型是搶到籃板的人當然,還是得多一些例子才說得準.
運動和鳥類攝影,是用量來追上品質問題。動作愈細愈能夠找到best shot這是常識,若是能有30張,其中8張準焦,就有8張的範圍可以選,拉高比例和每秒鐘拍攝張數,動作掌握度就更好了。用不到的人就用不到了。jenhoxen wrote:什麼題材要用到18...(恕刪)
DavidWalther wrote:動作愈細愈能夠找到best shot這是常識(恕刪) 哈哈哈...我只是想確認:會對一家不以[速度]和[準焦率]見長的廠商打出18fps這張牌而感到"很吸引"的用家,是真的了解您說的[常識],不是覺得高fps就代表"很厲害"、"很適合拍運動物体"(至今運動場上照相機的王牌也不過14fps,歷史要改寫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