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大大別太理想化, 這焦段如果要做到F0.95又要能AF, 光體積跟價位也會令人吃不消~我是覺得75mm這顆光圈全開, 搭配E-M5的五軸防震, ISO真的不用開到6400我上限都開200-6400, 6400如果只是隨拍生活不是作業用, 基本上在螢幕上是可看的,除非現場環境太暗, 否則相機是不會自動拉到那麼高的, 下面這幾張是在The Wall公館拍的,現場的光線誠如所見有點雜亂, 並不是很討喜, ISO有時會飆到1600, 後來乾脆用灰階拍攝,回家還有進電腦稍微調了一下顏色, 我很菜, 就當作來幫大樓添磚囉~
沒錯,在買這顆鏡頭時確實有被它的價格給震懾到.但是無耐M43 在中長焦段領域的鏡頭,卻只能在大太陽光下表現. 進到室內~~ 全部不行啊!! 人物似乎都做了特效般.雖然這樣也是種特色,但總不能每張都這樣,回到家,挑不出幾張能見人的.在出清43 系統全心轉到且專攻M43的領域. 心中一直有一塊放不下的障礙.室內的中長距的拍照(舞台)怎麼辦.先前有E5 + 50-200 f2.8~3.5 的坐鎮, 讓我在室內的中長距的拍照可以得心應手(10張可以挑出7~8張出來見人), 但無奈太重(E5+50-200快2.5公斤), 一個晚上拍下來,手腕的快脫臼了. 雖然如此,但是拍出來的效果, 我還蠻滿意的.所以入手75f1.8 其實只是為了拍攝舞台上活動的目的(幫小朋友或朋友留下紀錄),這代價雖高但值得.雖然我也有45f1.8, 但是真的不夠遠, 總不能站到舞台上去拍.ISO 不 ISO 倒是不care, 我在意的是~~ 拍出來的要看得清楚. f1.8 我覺得綽綽有餘. 雖然現在不安份的心中掛唸的是X35-100F2.8 這顆.貴嗎 !? 唉 ~~
貼2張名付其實的E-M5 + 75F1.8 的照片. 雖然有人刻意拿它來與135L/f2 相比,但是體積~~感覺像林書豪與歐尼爾 連多拉A夢也說"讚" 上面2張照片,友情贊助: E-PL2 + 25/F1.4
週末在植物園試拍原圖可參考相簿一點淺見1. 畫質真的棒, 解像力, 階調, 散景等等都是目前用過鏡頭數一數二好覺得跟ZD 50/2.0有點不同, 無法像兩位貓大能用感性口吻道出理性內容感覺50/2.0相較之下是較理性的鏡頭, 75/1.8則是較感性可惜50/2.0已早一步售出, 無法AB test不過配上E-M5的照片, 無對焦失誤下, 放大到100%還是一樣犀利但若要營造淺景深, 大概對5~10公尺的景物較有效果太遠的對象75mm焦段仍稍嫌不夠 (所以在下認為O家應該遲早會出 150/2.0左右的鏡頭)因此是支在距離上要妥善控制的鏡頭2. 作工也沒畫說, 對焦速度暢快, 可惜沒對焦表尺,外觀質感很好, 讓人覺得一定得買原廠遮光罩跟金屬鏡頭蓋才是一組帶出門反而會小心翼翼3. 對焦準度是個大問題, 原因是O家對比對焦目前對焦框較大故若用來對焦的對象若面積小於對焦框較多, 便容易出現對焦失誤雖說可以用觸控對焦或透過INFO切換到最大放大倍率的方式來縮小對焦框但前者以75mm這顆相對較重的鏡頭來說, 不太適合用觸控對焦 (易手震)後者則是會影響拍攝節奏許多另外就是75mm F1.8這個微妙組合, 真的會造就一種拍遠拍近都不容易好好對焦的狀況拍遠以荷花為例, 明明對焦在荷葉上, 會莫名地一直對到旁邊的綠葉去拍近以拍貓為例, 對焦太近若對比度不夠高便會對焦稍困難, 光圈太大則是景深會過淺這種感覺是目前用M4/3鏡第一次遇到, 剛好這是O家第一次出現這種焦段光圈的鏡頭可能要實際拍過的人比較能體會我的困擾 (但也更能磨練自己的技術)在對焦方面, O家始終是很有努力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