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32mp感光元件終來了?


featheringer wrote:
我覺得在以前的時代...
相機廠只要在Android系統中整合好接環電控與CMOS模組,能裝Google相機,這樣就夠了
或者也不一定要可換鏡的無反,先推一台這種架構、片幅至少1吋的DC試水溫,也可以吧?
...... (恕刪)


三年多前
Panasonic 出了支 CM1, 很接近您的描述
如果能活到現在, 不曉得能否安裝 Google Camera, 讓本質大爆發?


A9990040 wrote:
真正專業的影像從業...(恕刪)

先說景深是個問題而否定產品的是誰呢?為何不先否定這種說法?

在商品攝影,景深是最最最基本要解決的問題
而景深不是問題的時候,用最高畫質給客戶本來就是應該的,所以大片幅一直都是絕大多數商攝主力

小晨勃道尼 wrote:
先說景深是個問題而...(恕刪)


提到景深問題的好像是小弟,但是小弟只提到ZD14-35這顆標準鏡在F2的景深"不錯用",而且每個攝影師對景深的解讀標準也都不一樣,在4/3片幅去跟大片幅討論"真正的"淺景議題根本是自打巴掌毫無意義。

小弟指到的4/3長景深優勢,是指"可攜帶較輕巧及高攜帶性燈具"搭配使用。

另外,"景深不是問題的時候,用最高畫質給客戶本來就是應該的,所以大片幅一直都是絕大多數商攝主力",您這句話我是認同的,但是長期工作者心得來說,若以輸出/印刷品來講說,市面上2008年後發行的數位單眼相機皆足以應付之,真正需要近觀的大圖輸出才需要更高畫素的機器。

職場上很不能說的事,是因為高規格/昂貴的設備就能吸引行外的客戶買單(含標案),因為講太多了我們就會失去市場。


Sofia.3gr wrote:
三年多前Panasonic...(恕刪)

硬體太舊無法支援了
但說到CM1,雖擁有當今世上手機最大的1吋片幅,但是為了控制體積(儘管它還是很厚)鏡頭做了不少妥協
在當時同時期有另外一支拍照實力非常強勁的LG G4,雖僅有1/2.55",但是演算法與鏡頭實力皆不俗,F1.8光圈在很多情況下更彌補了跟CM1片幅的差距(CM1只有F2.8),最終結果只看照片畫質CM1是僅僅小勝G4的
G4原廠的出圖演算法非常好,是我到目前看過唯一裝上Google相機畫質不進反退的手機,足以證明原廠在出圖演算法的用心
可惜後面的機子除了G5沒有再進步僅加入超廣角,V20開始CMOS模組的用料一路偷下去,雖然原廠的演算法寫得不錯讓低階CMOS看起來沒輸其他家旗艦機多少,但是到後面拿別人的前鏡頭當自家旗艦機的主鏡頭,還是得爆炸

這也算是另一個實例證明演算法的重要性…我覺得M43在鏡頭群的包袱之下,靠硬體去跟更大片幅的對手硬幹真的不是上策。何況對手除了Sony已經經營一段時間,Canon跟Nikon都是才剛加入的FF無反,他們能發展的空間還非常大,而且又有品牌(鐵粉)優勢。M43要拼硬體也該是鏡頭規格(如P家1025/1.7)比人夢幻,而不是CMOS當第一優先
除了Sony曾經做過的多框除噪算是比較進階的演算法應用,效果算明顯但還沒有到手機上那種可以說是鬼扯的地步。其他相機廠似乎對軟體的心態就停留在只是些雞肋的濾鏡效果…看手機廠現在玩成這樣,真的該改變一下思維了
featheringer wrote:

硬體太舊無法支援了...(恕刪)

不過,演算法如果在相機上管用,
沒理由只受惠於M4/3⋯⋯

當然如果高iso問題能解決,
確實也更增加M4/3的吸引力,
因為市場主流還是往輕便靠攏的,
目前應該是APSC與M4/3為主,
真正全片幅以上反而是小眾,
又或者說,整體相機市場都在下滑當中。
高iso的喜好者還是買全幅的去,m4/3個人還是歸類輕旅遊~稍拉高真的差距太大了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不過,演算法如果在...(恕刪)

如果相機廠真的願意走手機廠現在的路,那的確除了CMOS結構太奇葩的Sigma,幾乎任何相機也都能受惠於先進的演算法
不過在手機上以移植版Google相機作為標準的話,提升的程度各手機都不一樣。主要是中低階甚至低階機種(我是指相機硬體的部分)會比較有感,可能根本的原因在於原廠沒有對這些機種特別優化出圖演算法,或許CMOS是什麼型號就套什麼公版演算法下去也不一定
但是高階機種的話,原廠往往會在相機內加入不少獨家功能,諸如各種的夜景模式、AI自動場景辨識等,會針對單一機型設計演算法的可能性就很大…這個時候去裝移植版的Google相機,畫質確實還能提升,但一來高階機的提升幅度較不明顯,二來這個結果能維持多久不得而知。畢竟現在大家都在搞這個,演算法是會一直進步的
如我上述所說,LG G4就是一個原廠寫得比Google好的特例,現在的Nokia9也因為需要一次調動5顆鏡頭,Google相機就算能裝也不可能符合它的設計去運算5顆鏡頭的照片。所以演算法雖然在我這種消費者眼裡明顯是一個可行的方向,但相機廠可不見得這麼認為…或者就算他們真的也這麼做了,有沒有手機上這麼強大的效果也不得而知,總之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因素的選項
目前來看M43我覺得是最迫切需要這個方案的,因為片幅天生比人小,犧牲機身畫質來成就鏡頭體積能夠縮小下來…然而,機身上的CMOS注定就是這麼小,靠傳統觀念硬要衝高CMOS本身的能耐去追其它更大片幅的對手是非常困難的。M43若能發揮高階演算法帶來的優勢,成本跟困難度都會比衝硬體低很多,應該是無反中效益最高的系統了
而且M43向來以輕便作為主打市場,雖然還是有又大又貴又重的鏡頭但那畢竟只是少數,數量驚人表現又普遍不差的小巧定焦鏡吸引力是不小的,而且F2.8變焦不管入手門檻或攜帶難度都比其他系統低很多。如果M43能夠不只是輕便,還能靠手機上的演算法達到方便,那M43還能活很久
好像是今天的新聞
不知道準不準


佳能EOS 90D单反参数曝光
2019-05-15 08:53:00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作者:蔡翔 | 责编:陈亮

http://dcdv.zol.com.cn/716/7167648.html

来自Canon Rumors谍报网站的最新消息,佳能EOS 90D的参数规格已经曝光,据悉新机将会如之前传言所说,配备一块3250万像素的APS-C画幅CMOS,并且将支持4K 60P视频拍摄,同时在机身配置上和现有5D4十分相似。不过大幅增配的同时,涨价在所难免,90D的预计售价为1399美元(约9616元人民币),一起来看看具体的机身参数——

佳能EOS 80D很可能是佳能最后一台“中端”单反了
佳能EOS 90D单反谍报规格汇总:
传感器:3250万像素APS-C画幅CMOS
视频性能:最高支持4K 60P录制
处理器:双DIGIC 8
对焦系统:45点对焦+全像素双核
感光度范围:ISO 100 - 51200
连拍速度:最高约10张/秒
机身配置:3.2英寸翻转屏、双SD卡槽、防尘防滴溅、Wi-Fi及蓝牙
预计售价:1399美元(约9616元人民币)
预计发布时间:2019年8月

新的90D将会是现有80D和7D2的结合体
从规格上看,90D似乎是“80D的对焦+7D2的连拍+全新专业级机身+更好的视频表现”这样一个综合体,并非某一款单个机型的后续升级,无论是3000万以上的像素水准,还是4K 60P的视频表现,这款新机的参数都是现有APS-C机型的顶级水准,整体实力非常强。根据之前的谍报,佳能将把80D系列中端单反与7D系列APS-C旗舰合二为一,而从这次的谍报来看,新机在性能、机身配置方面的确做了诸多整合。

7D2的机身操作有着相当高的专业性,90D是否会继承这一特点呢?
不过规格方面笔者还是觉得有些疑点,首先是4K 60P真能在这款产品上率先实现么?要知道佳能现有支持4K 60P的相机产品仅有1DXII,而按照佳能的“套路”,90D作为一款APS-C新机,直接给配60P的4K视频似乎有些过于激进了。当然,之前谍报说佳能新传感器能够同时实现“高像素拍照+全像素超采样4K”,真要用在90D上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新的90D将是一台兼顾高像素、高速抓拍、视频录制的全能单反
另外,双SD卡槽的配置在之前的佳能单反中还没有出现过(一般都是SD+CF或CF+CFast),新产品究竟是会延续之前5D/7D系列的机身设计,还是另辟蹊径,推出一个全新的机身版本,这也是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总的来说,佳能在今年无疑将会带来一款高性能APS-C画幅单反,关于新机的任何消息我们也会保持关注,随时为大家带来相关报道。

太好玩了, 現在全幅可以有48MP, APS也可以有32MP, 那麼M4/3呢?


不管晶片或是軟體演算,如果目前大家的科技都相同或是可以直接買賣,是不是如果M4/3相機直接使用12MP晶片, 每個晶片基本單位的面積就和全幅的48MP 完全相同, 是不是ISO的表現也就會完全相同?


如果真是如此, 我一定會買M4/3這個12MP的相機, 最好做成EM1 Mark III...


O家的世代來了... 在大家瘋逛追求畫素的情況下, 剛好給了M4/3另一個在畫素方面折衷追求最佳平衡點的機會.


(請想一想12MP的相片可以洗出多大的海報? 以300dpi的高品質來說, 4000X3000就差不多是 13X10吋的相片, 對我來說太夠了, 這一輩子都不會洗幾張這麼大的相片...)

基本上我相信大多數人鮮少洗照片,
手機或平板、電腦螢幕上觀賞較多,
隨著螢幕的解析度越來越高,
高畫素還是有他的用處。

再來是放大檢視的習慣,
這幾天借到一台Sony RX100M4,
第一次接觸到多年好評的一寸黑卡,
拍起來乍看之下沒啥毛病,
兩千萬畫素的規格也頗厲害,
但放大檢視就是明顯小片幅的油畫感,
這點我在1600萬畫素的富士X100T,
反而沒有明顯油畫現象。

RX100固然畫素更高能多一點細節,
但低光源拍攝的畫質陡降較明顯,
光線充足下,亮部細節多一點,
暗部細節卻比富士X100T還糊還油。

不過高畫素還有「裁切優勢」,
既然經得起放大檢視,
當然更經得起裁切。

如果都只講輸出,
或是不放大檢視,
可能800萬畫素就夠,
流行的拍立得小相片,
也僅需兩百萬畫素而已。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