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htwoo wrote:後面樓主回覆的內容...(恕刪) 淺景深當然不是攝影的一切但須要淺景深時辦得到,很重要一支12-100/4 的m43 天涯鏡是辦不到的以下是近日到日本的近作,淺景深與否,自己決定,不被限制Winter in Japan by eggwah123, on FlickrWinter in Japan by eggwah123, on Flickr
eggwah123 wrote:Sony A7 一出...(恕刪) 看來樓主也是一個理性器材黨,只是一時被em1x搞昏頭 什麼器材用在什麼情況看來也不用他人多說了... 好好玩手邊器材囉!話說中判價位大約在那個水位樓主會考慮下手啊?(保持01文化,繼續推坑 )
EM1x價格確實是蠻奇妙的定位,最近也常在想是否要轉換系統Olympus確實是領我進入拍鳥世界的系統,X2的等校焦距實在是非常棒Em1-II搭配300PRO手持拍攝真的非常方便,拍飛行版很好用,就是AF能力還是差了一些,想要更好的AF看來就只能升級EM1x但是!去年Nikon出了一管500mm/f5.6 PF,與300PRO的重量/體積相近,(這隻目前大缺貨,可見輕鬆手持還是有市場的)再看看D850價格也跟EM1x差不多,兩組重量也差不多EM1x是連拍速度快,光圈大一級但D850的優勢是FF的畫質,高畫素耐裁,這兩者間幾萬塊的差距,讓我卻步了,腦袋裡琵琶別抱的想法一直出現
em-5mk iii快要推出了, 這台才是olympus真正的主打機。我手上的em5一代目前仍服役中, 再加上panasonic g6, 還可以撐一陣子。主要還是等高iso繼續進化,目前看來似乎還不是換新機的時機。在光線足夠的情況下, 關鍵還是在機身操作性及鏡頭呀!
eggwah123 wrote:小的老而昏聵,不太明...(恕刪) 臺灣說中判=中片幅。別說自己昏聵,畢竟還能手動對焦啊!花了點時間看樓主過往的樓與回覆,感想是:1. 樓主是器材玩樂黨,享受器材,糾結器材2. 早晚入中片幅3. m43應該會存有一席之地這樓小弟就幫忙蓋到這裡,日後小弟會持續關注樓主的器材動向,哈哈哈...小弟年過不惑就雙目老花,手動對焦能玩多久算多久吧!
其實我看到那麼大台的新機, 也有不太好的預感...覺得是不是又想回去了4/3時代又大又重的路向,不過我不會因此賣掉手上的M4/3器材啦,因為我用的都是比較輕量級的,像12mm那些,EM1x再大也不會影響我自己器材的使用,始終我是用家而不是收藏家或炒家呢!
em1x加上即將上的鏡頭,很大一部分是為了2020奧運,所以需要調早一年上市準備而新的追焦還區分飛機、火車等,也是瞄準專行這些拍攝的Fans們依照O家以往的報導,新機,尤其是這等級的,有詢問配合攝影師的要求,顯然這台的追焦就是這樣回應給攝影師們記得CP+O社採訪文提到,em1&em1x是兩個系列(有看過這樣的官方說法)類似A7s&A7,由於心力放在這台,因此其他機種無心顧及更新(也是O社報導)。無反當初以微單為特色,因此無反=微單的印象深植人心,但目前雜誌幾乎都已無反為稱,無反不一定要微小化目前無反的發展,O家展現出無反連拍可以挑戰單反,然後CAF+TR也展現不同次元的自我進步就這點來說,真要給O家拍拍手!O家以前有過不好紀錄,MF時代後期,說收就收了~沒有轉戰AF的時代因此2002 4/3一出來,很多人挖起這段歷史,加上當時對上APSC,也是說底小注定死對上FF,到底M4/3會不會死?這應該是O家比我們頭大
teahtwoo wrote:臺灣說中判=中片幅...(恕刪) 多謝老兄為老叟斷症分類,甚準所有攪攝影的人,都是在純藝術和純器材的兩極中徘徊小的未退休,孩子在學,仍有家累,出外拍攝的機會少,下班休息時上網的機會多,上網一半時間看別人的作品,一半是看器材上中幅與否,要看價錢,應該仍有好一段日子,小的老邁,不知能否等到M43仍會用,望遠微距都甚好,旅遊也好如果是一心創作,會用全幅M43 的60/2.8, 軽巧靈活,好鏡Black and white leaves by eggwah123, on FlickrE-m5 M zuiko 60mm F2.8 by eggwah123, on Flickr
eggwah123 wrote:沒大問題,受點制肘...(恕刪) 有列器材喔?那還不錯嘛,還以為是個FF大黨呢但是既然都知道Voigtlander這個品牌了,那你知道它還有為M4/3出了一顆叫做42.5mm f0.95的鏡頭嗎?不知道沒關係,去入手看看就知道了不要說要MF很麻煩,現在的O機和GX85都支援峰值對焦這個好用的功能更何況,拍了那麼久了,也應該要試試MF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