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雄心勃勃的O社


小熊MKII wrote:
看起來有可能就是在類似E510機身搭載錄影功能,而且畫值至少要等同家用攝影機.

這樣成為"獨家有此功能"的幾會很大:
因為,
N很肯可能一如繼往保守的不理會
C ,S 會怕影響到自家的攝影機銷售而不敢妄動.呵呵...
well...Pentax...看HOYA怎麼看吧

事實上小弟也認為加上錄影功能是o家的增加市佔最好的方式,想想如果能在e410的機體內加入錄影
那會吸引多少人的目光呀,且o家的小感光元件在錄影功能的設計上必定比其他更大的來的好吧~
善用""系統特色""才是重點..^^

國外拍微距的人很多偏好用O或N牌..
望遠部份..隨著E-3的對焦系統精進...我覺得拍鳥等野外題材反而O牌未來會更有競爭力...

這些是O的優點..也可以說是其他系統的缺點
同樣的在廣角端的優劣剛好反過來...這是系統的特性...FF跟4/3本就可看作不是相同的系統

例如..

O系廣角沒大光圈?
除了景深淺一點外..大光圈要幹麻用?--->拉高快門..(雖然現在很多人更迷信高ISO ^^")
E-3的五級防手振..配上已經可用的高ISO...
電子,機構的進步已經彌補掉""傳統上""那一級光圈的差別..^^ 當然..光圈越大越好..不過你要有錢買..

再以35-100這棵"等效"FF片幅70-200的鏡頭來說吧
光圈2的素質就可以豪不猶豫的使用了..不用害怕畫質還來縮光圈..也不用怕景深太淺...
那35端..等效FF片幅的70端...光圈2比FF片幅70-200的2.8光圈還大上一級..快門速度快一級..
同樣拍攝條件下...哪個比較有較高的拍攝成功率?
不過..當然啦...N,C的小黑小白也是有防手振的版本..

這些也是O系的特色...
你說FF片幅也是有光圈2的望遠鏡頭...如N,C的200mm F2
well...重量跟價錢可以接受的就買囉...

以上只是隨便舉例..沒什麼特別意思..有錯請包含
所以如果有人為了超廣角還要有淺景深的人像...或是FF片幅現有的雜訊比較少的優勢..就儘管買符合自己的系統便可..沒什麼好爭的..

另一點..4/3是新系統...將來只會更完善(如果O賺錢的話^^)
身在o家還真是幸福每次都有熱心的大大來炒熱氣氛

嫌O家鏡頭貴的大大可以到N家版看團購訊息,真讓人感慨一樣是花小朋友

敗NC的原廠高階是正常,敗O的銀環叫貴死人

NC兩家可從來沒出啥便宜的超廣角過,請愛用原廠對原廠的價位對比

不要用旁廠價來要求O也要這價位,要玩便宜旁廠的真的不適合玩O家的東西

最高等級的東西貴是正常的,這是用來確立專業的形像

O家難道不知這些東西不會賣的好嗎?他在剛開發E系統時就拼命發表銀環的產品

也是為了在用戶心中品牌的定位,如果他一開始就主推低價低階的東西

那整個4/3系統只會有廉價感,不會有未來的希望

今天就因為有這些高等級的產品,O家才有可以發展的未來

不然只以低價取勝是沒辦法走的太遠的

在今天全產品線都快完整化的時候,O家提出一個未來的目標也是很正常的

變焦產品線備齊,再來不也有定焦鏡的開發分向了

有啥不能走向30%的?今天E3都可以在4年的時間研發成對焦不輸NC了

在未來為啥不可能推出更猛的東西?

sniperliao wrote:
明知鏡頭少,偏向O家行
明知鏡頭貴,偏向O家敗
這就是Olympus魅力...(恕刪)


sniper大的這段 真是妙

當初看到這報導轉到01上的目的
絕不是要引起任何爭議

業務目標訂的高 好像每家都如此喔

從大社長的企圖心
讓我們這些忠實的小用戶好窩心
不論買不買得起銀圈 或 鏡皇等級
都至少可以保障大家目前的投資
拍照(不敢說攝影) 真是燒錢啊

現在還能留在單反戰場的廠商
個個都一定有所長
而且都有一定的用戶基礎
也就是說 個個都不好惹

雖然明知困難重重
但還是滿心歡喜地看待大社長的公開宣示
(其實賺不賺 或賺多少 還不是進別人口袋)

og070111 wrote:


雖然明知困難重重
但還是滿心歡喜地看待大社長的公開宣示
(其實賺不賺 或賺多少 還不是進別人口袋)
...(恕刪)


樓主這樣說就不對了,O家要從用戶口袋中撈出小朋友

就要有夠屌產品才能讓人的小朋友逃跑

他說的越高,O家研發中的東西就越誘人
我前幾天看華爾街日報報導, 目前全球獲利最好的相機廠商是Canon, 而獲利來源正是DSLR, 這篇報導也對一般大眾解釋了選擇系統造成的後續效應, 綁住了使用者, 並且有效的借鏡頭來提升獲利.

我的看法是O牌如果要提升佔有率, 重點是讓DSLR低階產品的佔有率提高, 接下來才有機會讓客戶繼續留在O牌, 當然, 很多設計理念就應該讓入門者更容易入門拍出好照片.
我記得4/3 有一個優點是...
因為把圖片裁的比較小
所以拍照出來邊邊的畫質比其他系統的好是嗎?
BamBamBam wrote:
我記得4/3 有一個...(恕刪)

這點應該是全受光
我記得在對岸的評測(對象是E-510、D80、400D)
確實出現邊緣銳利度較高的狀況
sniperliao wrote:
這個部份小弟認為O家...(恕刪)


小弟認為如果O家真的採取大大的策略...其目標絕對是不可能達成的...

O家要吸引大眾使用...鏡群的策略絕對是一大重點(畢竟是DSLR)..

O家缺叫好的鏡頭嗎? 我想未必..."大部分的入門群眾"在意的是鏡頭的價格..而非鏡頭多優秀(當然便宜又大碗是最好的...)

大部分的用戶剛入門DSLR還是會以較低階的機身配上不貴的鏡頭為主..等真的需要升級...才會投入高價鏡的購買(也未必每個人都買得起高價鏡)...

如果O家的鏡頭無法平民化...永遠只會曲高和寡而已...新手入門門檻高...請問如何提升占有率?

人家連相機鏡頭都沒辦法買來拍...又要怎麼讓人家喜愛上發色..輕便等的優點?

而不是說會買的就會買,不會買的就不要做他的生意...很多時候消費者是在比較的...

誰不知道徠卡是好貨??誰不清楚萊卡鏡頭的好??結果他的占有率最高嗎??事實上是沒有的...

因此..不同市場的機身(低階機身尤其重要)...高中低階的鏡頭群...才是提高佔有率的不好法門...

人家用了...才會敗的更多...

看看N家的D40 & D40x...與低階的鏡頭群...給他們帶來多少市場...(小弟為N家..對N家比較熟悉一點)

喜愛照相的自然會去升級高階鏡...廠商此時又可以賺一筆...何樂而不為...

og070111 wrote:
11/07 奧林巴斯...(恕刪)



其實sony會是一個很強的對手吧,不要忘了他是沿用minolta的A系列唷.

以前的minolta也是很強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