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曾經拿全幅的請推坑E-M1

很多人的重點放在單純的SENSOR/解析力上,但我覺得真正的差異是在片幅。

為什麼中片幅的相比135的"好看",而135FF又比APSC"好看"?

並不是因為解析力,而是角度。100%相同的畫面,不會在不同的片幅出現。因為焦距跟透視角度會因不同sensor size有不同組合。如FF的50 大約於APSC的35MM,才得出同樣的"範圍",但由於焦距不同,所以效果也不同。

另外,以同一世代,同一技術的SENSOR,片幅越大,間接PIXEL密度低,得出的畫質必定比高密度的好,而NOISE control亦然。

M43晝質上所佔的優勢,只是把中間成象較好的部份CROP出,但由於其他因SENSOR密度或鏡頭因素的影響相加,傻勢就未必明顯。如我用D700 + N85.4G,得出的"解析力"比EPL5上好,但邊緣的位置當然沒得比,因為CROP了。而且當調整距離時,整個透視就不同了。

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嗎? 請別戰,拜託~
kinghk wrote:
M43晝質上所佔的優勢,只是把中間成象較好的部份CROP出,但由於其他因SENSOR密度或鏡頭因素的影響相加,傻勢就未必明顯。如我用D700 + N85.4G,得出的"解析力"比EPL5上好,但邊緣的位置當然沒得比,因為CROP了。而且當調整距離時,整個透視就不同了。

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嗎? 請別戰,拜託~


你這種講法是立論在同一顆鏡頭在不同機身上的表現, 難怪跟別人會有雞同鴨講, 一直搭不上.

我在m43上用17.5mm/f0.95的鏡頭, 不討論鏡頭素質, 它的透視跟景深表現, 跟全幅機的35mm/f2表現是一樣的.

要比較, 要用同樣的等效焦段, 不然就是橘子比蘋果, 各說各話.

使用新款M43機, 當你用跟全幅一樣的等效焦段鏡頭, 用大兩級光圈, 加上低兩級的ISO, 同樣的快門速度下拍攝, 出來的成像是不會差太遠.

M43機還有的一個優勢, 就是它片幅較小, 快門機構可以比較輕巧, 更容易做低快門速度的拍攝, 使用M43機時, 是可以儘量拉長快門時間, 並選用更低的ISO設定. 以我用過三台M43機, 就算沒上防手震, 安全快門速度都可以用等效鏡頭焦段倒數乘二以上的快門時間. 像20mm的m43鏡頭, 等效40mm, 它的倒數是1/40, 乘2, 我所需要的安全快門時間只需小於1/20秒.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DannyHwang wrote:
你這種講法是立論在同...(恕刪)


17/ 0.95我是沒用過,但.....如果我想在M43做到FF 35, F1.4的效果要甚麼辨?


而且....17mm on M43真的等同35mm on 135? 我指的是透視上.....
念書念好一個訣竅就是, 從頭到尾都要看清楚, 不要只看一半.

kinghk wrote:
17/ 0.95我是沒用過,但.....如果我想在M43做到FF 35, F1.4的效果要甚麼辨?

你沒見我先前講的, 如果你需要大廣角加大光圈, 那只能選全幅機, 我可沒說M43樣樣都可媲美FF機.


kinghk wrote:
而且....17mm on M43真的等同35mm on 135? 我指的是透視上.....

這個幾乎可稱之為"常識"了.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沒想到,樓主的主題這麼明確,最後這棟樓還是歪了。只有小弟我,認真的推坑。

在這麼多論壇文章,只要談到機身,鏡頭,總有比較不完的數據,總有人提出拍出來的解析度如何的高,色彩如何的飽和,散景怎麼的柔和。即使有一大推的科學證明,但,這些都是數據。

小弟我出清整套全幅的主要原因,是我認真的回想,看了這麼多的名作,這麼多的風景人物照片,每張都色彩飽和,解析度驚人,可以看到瞳孔裡面的拍攝者。但,都沒記憶在我腦海裡。留下來的,都是真正跟自己家人相關的照片,也許是小孩從出生一路成長的照片,或是父母親從年輕到老的變化。這些照片,也許你看了會棄如敝屣,於我,卻珍貴得難以計算。攝影這件事,於是乎成了我記錄的重要工具。

通常,珍貴的畫面,都是稍縱即逝,在這時候,如果你手上能有適當的攝影工具,自然能記錄到可以珍藏一輩子的畫面。於是當方便性的需求凌駕於畫質的需求,我決定出清所有全幅系統,一整套不會帶出門的完美系統,比堪用但是隨時都用的上的系統來的沒有價值。一點都沒有後悔。

當然,全幅系統可以說出一百個贏過M43的優點,但是唯一一個缺點是你不能忍受的,優點都沒有意義。

回到主題,樓主如果需要的是畫質跟便利性達到平衡的系統,目前看來,E-M1不會讓你失望。適合你的系統,才是最好的系統。拍照不是寫論文,完美的色彩,無敵的解析度,都不及你可以即時拍到你小孩的笑容。

DannyHwang wrote:
念書念好一個訣竅就是...(恕刪)


反而看不清楚的可能是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樣?

常識??



csyangd wrote:
沒想到,樓主的主題這...(恕刪)



很同意您的見解~
所以我不明白,我只是說自己的經驗,也沒有建議別人甚麼,也給人針對了。

kinghk wrote:
反而看不清楚的可能是...(恕刪)


可能要請同時有全幅+35mm, M43+17mm的網友PO一下比較圖了。

至於片幅大小怎樣影響透視的美感, 版上鮮少見到相關的討論, 請kinghk大提供一下較為詳細的見解吧。

kinghk wrote:
反而看不清楚的可能是...(恕刪)


m43的17.5mm = 135系統的35mm 有什麼問題嗎??

這確實是常識, google上也很容易查到的.

richard_huangtw wrote:
m43的17.5mm...(恕刪)


這個我不討論,如果成立的話,25mm on M43 = 50mm on 135 = 85mm on 中幅。

只討論"範圍",我同意,但論不同距離之間的透視,肯定不一樣。
  • 4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