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NEX7? E-M5? Olympus社長表示:

chiaruwu wrote:
沒事又在打壓 m43  讓我這個s家的用戶也是p家用戶 覺得你太無聊

如果說鏡頭群才是維持系統的主要

那nex 真的該打屁股 出了幾年了??

堪用的畫質 跟 可用的鏡頭才幾個?? 

再者m43 那顆餅乾畫質不好???

20/1.7??

12/2.0??

哪一顆 不是又小巧 畫質好 兼銳利度好??

你如果沒用過p家 機身跟鏡頭就不用一直打壓 當工讀生 也不是這樣一直亂攻擊

說真的 我有nex5n +24蔡 16mm 18-55 等三科鏡頭 16mm根本想拿去丟 1855更不想用

裡面畫質比我上面所說的兩顆鏡頭好的 也只有24菜做得到

但是價格呢?? 三萬多??

體積呢???? 大人家兩倍

還有 對焦呢?? 更別提nex系列的腦殘對焦 對焦速度根本在比迷焦..

另外 常聽到你在打壓感光元件

請問 o家從以前到現在用的 p家感光元件都是最新的嗎??

都不是阿 o家向來都是跟p家拿次等貨的感光元件來用啊

gh2 g3 有下放過給o家用嗎???

所以別說他差.剛剛出的em5 高iso 也差不多跟 p家出了一年的gh2差不多打平而已

有贏過他很多嗎???沒有阿

等著看gh3會怎麼討回來吧 至於高iso可用 就不用跟 nex5n這台神機比..

em5也沒比5n好啊


我哪邊打壓m43?
m43鏡頭群多是事實,43的變焦鏡比m43的好也是事實
(我說的是變焦鏡,你回什麼鏡?有沒有看清楚呀~~)
我有說過感光元件的嘴?話說我還有過gf1+20m
常聽到是哪邊聽?請說明一下哦~~~
不然亂說話的可不是我
老實說Sony這家公司就是有怪癖~
不曉得是不是跟創辦人的性格有關係
像松下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的理念
就是希望能將電器產品製造得像自來水一樣多,一樣的便宜,就可以嘉惠所有消費者
這就是有名的自來水理論
所以Panasonic的家電一向帶有價格合理不高貴,功能不鑽頂尖的色彩

相對的$ony的創辦人井深大則是希望公司成為"工程師的樂園"
任何產品都不要拘泥於現有的技術,致力研究開發出前所未有、「觸動消費者心弦」的產品
因此草創初期不惜向銀行背負了鉅額負債,就為了作出「特麗霓虹」的電視
好在後來也真的全球熱賣,成就目前的Sony

所以普通筆電也可以用,Sony就是會搞出超越一般規格的Vaio Z
為了追求比別人強,就不惜血本付出非等比級數成長的成本去作產品
而成本高怎麼辦,就拉高價格讓消費者買單啦XD
反正依公司規定我一定要做出超群的產品就對了~

還有另一個知名的例子就是貴到翻掉的QUALIA系列
雖然貴到嚇人,但不可諱言全系列產品都是拔尖的一時之選
這就是有技術狂偏執個性的一家公司反應在產品上的結果
只要你有摳摳,$ony可以保證它端出來的東西絕對是卯足全力製作出來的
本質上$ony就是這麼一家有著追求極致,不惜投入高成本,製作高價產品特質的公司
而他們一直以來也熱衷於這麼做~

回到相機上,NEX系列也是一樣
機身一直覺得NEX-3、5、C3、5N的定價實在太不像$ony了
果不其然生出把單眼規格塞在小小機身的NEX-7

而鏡頭的部份少得可憐
又有一顆表現普普的16mm
但這些負面評價可不包含利到不行的24 f1.8 ZA

NEX-7加上24 f1.8 ZA對焦快、焦內呈像銳利、焦外散景柔和
蔡頭的顏色就是有種說不出的濃郁
雖說光圈全開下某些高反差畫面會有紫邊現象
但實在瑕不掩瑜,私以為仍然跟E-M5處於不同水平
只是依$ony的老規矩,好東西還是得端出摳摳就是了= =
(E-M5加手把加12 f2或25 f1.4其實也不便宜)

話說雖然M43鏡頭群眾多
不過拍照用的就是那麼一顆
我個人的觀念是鏡頭貴在精不在多啦~
好鏡頭一顆就夠了(M43我眼中只有Leica DG 25 f1.4 XD)

其實還蠻樂見O家這次E-M5的推出
說了這麼多幫Sony辯駁
只是比較不認同E-M5一定勝過NEX-7這種說法
兩台都是好機子,沒有誰一定勝過誰,兩台都各擅勝場
有競爭才是消費者之福啊~
兩個一樣好的東西硬要比個高下,不管怎麼比都比不完,
不如開心拍照比較重要
Em5好像沒5萬也很難擁有
請問高動態範圍肉眼看的出來嗎??
反正很多自己用的爽就好,會拿兩臺不同牌的相機去做ab比較的應該不多,除了這勸敗天堂外。



arclen wrote:
鏡頭才是維持系統的主要來源


.... 如果這樣的話那 S, 4/3 和 m4/3 都不用再鬧了...

K-01: Children, please!
-= 散仙 =-
cchangg wrote:




.... 如果這樣的話那 S, 4/3 和 m4/3 都不用再鬧了...

K-01: Children, please!...(恕刪)


回到大鏡頭嗎?
變焦鏡還是體積無法縮小的原兇
其實 K-01 搭Pentax家三公主也不會大到哪裡去 (汗...)
如果作成K-F (Fullframe) 無反光鏡全幅機
讓fa系鏡頭重生 也是很強的一件事

而且老實說如果排除特定的情感 客觀看待
SAMSUNG的發展才是最可怕的
鏡頭像下蛋一樣 加上機身出的速度頗快 過一陣子會出類e-m5的NX-R吧@@

不過與上面大大有同感 當P家35-100發表時 M4/3 已經有個完整鏡頭群了
(連300mm 等效600 專屬反射鏡都有耶...Orz)
或許P家用戶還會care不是所有鏡頭都有OIS
但O家眾是幸福的 所有鏡頭都可用 又有防手振

sycee2008 wrote:
雜訊高都是Sensor害的?這其實是錯誤的想法

講更白一點,所以Sensor原始的訊號都充滿雜訊...相信就算是D3S的ISO 100,也一樣慘不忍睹

要看到低雜訊,Sensor/資料傳輸/訊號放大/訊號處理/....各個環節都很重要

如果應付雜訊的策略是「找一個沒有雜訊的Sensor」....那可能再等10年看看有沒有這樣的產品可選擇


身為SONY NEX系的愛用者, E-M5的強橫, 也是讓我非常驚豔的!

這位網友講的中肯! 每家公司對影像的演譯方式都有獨門秘訣. 就像當年EPSON的R-D1 用 Nikon D100 那顆6MB的CCD, 它所生出來非常有底片味的jpg影相, 至今還是讓人津津樂道.

我對系統並沒有獨特的死忠情意節. 誰家做的好, 我就用那一家.

只要E-M5 的後繼機那一天可以塞進APS-C的感光原件就好, 那就是我出手轉會之時. 在這之前, 還是NEX-3加減用就好~~ 反正其他M4/3的機款都還給不到我要的圖像品質. 其他E-M5的優點很多, 我也很喜歡, 只是就事論事, 網友勿戰.
Sony Nex-3, Voigtlander Bessa R2A, Nikon FM2
sola1979 wrote:
SAMSUNG的發展才是最可怕的
鏡頭像下蛋一樣 加上機身出的速度頗快 過一陣子會出類e-m5的NX-R吧@@...(恕刪)

對可交換鏡頭相機而言鏡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三星在這點上是完完全全的沒有優勢。

台灣人最常用的CANON與NIKON有著優秀的光血統。
Oly在醫學光學的優異表現內行人都知道,PENTAX的SMC鍍膜乃三大鍍膜之一也是內行人都知道的。
理光也有優良的光學血統,Pana沒有光學背景但是他很聰明的找了Leica幫他背書鏡頭。
SONY也是沒有任何光學背景,但是他先買下了Minolta當基底,然後又找了Zeiss幫他設計自動菜。

但是三星呢?
雖然從PENTAX那邊學了點東西過去,但是最重要的光學卻沒知名大廠幫忙背書,
在可交換鏡頭相機的領域裡會非常的吃虧。
ξ( ✿>◡❛)▄︻▇▇〓
雖然我不喜歡韓國
但我印象中三星有跟信乃達合作
不知道這算不算呢?

sunnazi wrote:
對可交換鏡頭相機而言...(恕刪)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