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O家八成是連M4/3也要放棄了吧...

綠奶茶奇異筆 wrote:
頭大身體小....這能看嗎?? 更違背了M43的初衷啊...(恕刪)


+1

要把ZD鏡放到m4/3機身?除了改良往後的機身(eg. E-P3、E-PL2....etc),就是出一個phase detection+contrast detection兩用的AF接環(肯定比現在的MMF-1/2巨大,而且價錢也..........)

O家不如想想辨法轉型為其他門派出鏡頭好了,要不就和死馬(Sigma)交換,HG/SHG鏡頭改發死馬mount,換來傳聞中的全幅Fevon三原色sensor。
chang17 wrote:
EVIL何必非得是小型機呢?...(恕刪)


是沒有必要啦,
只是個人一直在想, 如果 m4/3 大小做大,
那相比 aps-c 的 EVIL 到底優勢在哪裡?

aps-c EVIL 目前除了鏡頭與機身大小平衡很差以外,
跟 O 家的 m4/3 相比好像也差不了多少?
kit 鏡畫質或許比較差, 但 Sony 明年也是有菜頭跟 G 鏡在等著...
而真正看得出 m4/3 厲害的也是 pana 這次的 GH2, 但 A33 及 A55 多少算是做出了一點回應.
等以後 CN 跳下來這塊市場後, 我想還有更硬的一場仗要打吧...

順便妄想一下萬一到時候真的出 FF 的 EVIL...
輕易發生的骯髒行為 wrote:
那可以說真的是死定了啊...

這....

只是那m4/3連鏡頭都不用再出了

chang17 wrote:
EVIL何必非得是小型機呢?

如果把E-5的反光鏡去掉,應該也可以算是一台EVIL

這樣就會變成....

O社4/3 EVIL對打O社m4/3 EVIL了
到時4/3的EVIL機應該會內建個IPHONE4還是NDSL功能= =bb.....PSP是SONY的,應該不會合作

llflyingfish wrote:
如果 m4/3 大小做大,
那相比 aps-c 的 EVIL 到底優勢在哪裡?

史上第一台 4/3 問市時.. 就宣告体積不是它們的特色了!
不過,管它大台小台.... 都會有市場的吧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inben2 wrote:
史上第一台 4/3 問市時.. 就宣告体積不是它們的特色了!
不過,管它大台小台.... 都會有市場的吧


Canon影像產品部門主管真容田雅說
問題的關鍵是消費者需要一種具有高畫質的,但而比單反小巧的數碼相機
重點是畫質...
假設有一部EVIL相機跟E-P2體積一樣大
拍出來的照片比5D II 、D7000 好
對焦速度、可用ISO 也差不多
誰要買又大又重的機器

llflyingfish wrote:
只是個人一直在想, 如果 m4/3 大小做大,
那相比 aps-c 的 EVIL 到底優勢在哪裡?


其實不管是4/3或M4/3,4/3片幅之所以搞這個大小,主要縮減的是鏡頭的體積,而不是機身的體積,因為機身的體積其實跟你的片幅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跟鏡後距有關係,當然,小片幅是可以讓機身縮小一些,但那並不是主要的考量點。

片幅2X裁切,鏡頭焦長也縮減一半,但同時,鏡頭的解像力也要比全幅高出一倍,才能獲得和135全幅相同的解像力,而當時,Olympus認為以現代的光學設計與生產技術,兩倍解像力的鏡頭是可以在一般人能負擔的價格範圍內生產出來的,而Olympus也相信「機身會演進,但鏡頭一用就是十幾年」,所以,一個鏡頭幾乎超前機身十年的系統就這樣誕生了。

或許有人會問:4/3像素怎樣也高不過全幅,沒錯,但是實際上全幅鏡頭的解像力也不是無限的,依目前的全幅鏡解像力幾乎等於4/3的解像力,無論4/3或全幅,其實能負荷的最高像素是差不多的,有人估計過大約是在一千八百萬到兩千四百萬左右,目前4/3 Sensor的像素確實已經開始接近,而全幅則是早已達成。

所以這幾年你幾乎不曾再看見全幅有像素進一步的提升,就算4/3已經拉到了14或16MP也一樣。

當然,你可以造出單位面積解像力跟4/3一樣高的全幅鏡,然後機身衝上五千萬畫素,但是到時L鏡或G鏡價格大概就要比現在多翻上兩翻。

實際上現在也開始看得出這種傾向了,不是新鏡搶錢,而是要作給更高畫素使用,更適合數位相機,成本就是如此。

回過頭來,優勢也就在鏡頭設計的彈性上:M4/3可以作到超廣角餅乾鏡,光圈保持在F2.8以上,同時解像力還保持在一定的範圍,而APS-C,就算完全不理會斜射入光的問題,相同的視角,焦長就是會長,片幅較大,鏡頭要吃進來的光就是會比較多,這個差距,焦長越長越可怕。

以廣角等效24mm來說,ASP-C實焦長是16mm,M4/3是12mm,差4mm。

以標準鏡頭等效50mm來說,ASP-C大約需要35mm,而M4/3是25mm,差10mm。

從這推算下去,等效70mm的人像鏡,兩者差距約(47-35=12mm),約1.2公分。

而一般常用的望遠端,大約會到等效300mm到400mm左右,旅遊鏡望遠端也會到400mm左右,到那時,兩者的實焦長差距已經逼近五到十公分了。

上面還不算假如同樣光圈,150mm跟200mm相比,以及200mm與300mm相比,鏡頭口徑的差異。

所以Sony是很聰明的,因為以餅乾鏡來說,確實越短焦,鏡頭體積感覺就越不明顯,我想這應該也是NEX以廣角定焦餅乾作為出發點之一的重要考量,但這其實也才是4/3片幅的真正優勢,小片幅可以有效控制鏡頭的體積,也讓鏡頭擁有更大的設計彈性。

實際上,所有APS-C片幅的EVIL機,頭重腳輕的狀況絕對都會比4/3轉接M4/3要來得嚴重許多,而且,這並不是靠強大的電子技術所能解決的問題,所以,如果你覺得ZD鏡接M4/3的頭重腳輕無法讓人接受,相信我,APS-C的EVIL機會讓人更抓狂,大家再怎麼縮,傳統單眼相機的大小縮到Olympus E410/420/620那已經是近乎極限了。
toto0833 wrote:
問題的關鍵是消費者需要一種具有高畫質的,但而比單反小巧的數碼相機...(恕刪)


或者...... 兩年後最終的大贏家是Kenko也說不定........
14MP像素 1/2.3" sensor+C接環電影鏡(愛展能、東菜、Lomo、Cooke.... etc),解像力和色彩已經可以輕鬆打敗各門派的APS-C和m4/3 EVIL機,還有不能拍RAW,後製也免掉,只要加幾個E沖C (cross processing)、模型照、柔焦濾鏡,活脫就是Lomo底片機的廿一世紀數位傳承,有不敗入的可能嗎?
綠奶茶奇異筆 wrote:
頭大身體小....這能看嗎?? 更違背了M43的初衷啊...(恕刪)



skyz wrote:
要把ZD鏡放到m4/3機身?....(恕刪)


我想如果有可接ZD鏡的M4/3機身的話,那不是違背M4/3初衷的產品,而是代表由4/3轉型M4/3的過渡產品,只是一個選項,不代表M4/3的未來.
他的意義在於OLYMPUS怎麼看待原來4/3的支持者,現在EXXX系列用戶應該不滿的地方在於,OLYMPUS的答案並不漂亮;現有EXXX系列用戶如果未來一年內,只有現有PEN系列機身可用的話,我想使用HG鏡頭的EXXX系列用戶並不會喜歡這答案(誰能告訴我12-60與50 MM接到EP與EPL的表現?)

如果如OLYMPUS所言;M4/3相機未來機身性能、鏡頭素質能與4/3媲美或超越的話,那我想不少4/3原用戶都很樂意跳到M4/3,只是在這個不知有多久的過渡期中,一個實際的產品答案會比"現在EXXX系列請轉往M4/3"來的好非常多.當然;在商言商OLYMPUS也可以完全不理跟M4/3比起來小不少的4/3用戶,反正不用是你家的事,但我想消費者也不用因此感到灰心,因為現實是;相機廠商也不是只有一家.

EVIL相機應該是下一代可交換鏡頭相機的潮流沒錯,不過我很好奇的是OLYMPUS的戰略方針;在友軍(PANASONIC)態度曖昧、敵軍(SONY)艦隊已經現蹤、偵測範圍外的可能巨大威脅(C、N)存在,OLYMPUS的藍海在哪裡?還有藍海嗎?早就戰雲密佈了吧,這時候如果趕走一批舊有支持者是否明智?

我不知道答案是什麼,可能也不是現在就能知道;因為我們談論的是未來,答案也是在未來,而我知道的是很多人說過"沒有最好,只要合適自己的需求就是夠好了"在相機的世界中也是如此,選項永遠在;而且不止一個,所以身為EXXX系列用戶的我;現在就是抱持著看戲的心態,看著OLYMPUS在這重要的時代轉換期中將如何發展或衰敗.
alphones wrote:

其實不管是4/...(恕刪)


謝謝大大的解析,這讓我收益良多。我想總結一下您的指的重點是在於4/3片幅的優勢在於長焦鏡頭的體積減輕

但我有疑惑的地方是,是否因為4/3及m4/3的鏡頭為了達到高解析力的設計,才會讓人感覺它們在體積上的減少似乎不向想像中那麼好呢?

我去查了一下目前幾個大廠evil的鏡頭尺寸

*標準變焦鏡頭部份:

panasonic、samsung、sony的尺寸及重量幾乎都差不多

其中sony的MTF表現還不會比panasonic的差,甚至中央畫質還勝出不少。而samsung就輸的比較慘了(參考dpreview)

*旅遊鏡部份:

panasonic 14-140mm 尺寸70 x 84 mm 重量460 克

sony 18-200mm 尺寸75.5 × 99 mm 重量524 克

samsung尚無旅遊鏡

雖然panasonic的體積尺寸較sony小些,但似乎還不到明顯減輕負擔的程度

畫質部份目前我還沒看到MTF分析所以就不曉得了。

*長焦鏡部份:aps / m4/3 evil陣營尚未推出相對應焦段。

(不過panasonic 45-200mm和samsung50-200mm尺寸重量差不多,猜測panasonic在長焦的優勢終於開始出來了?)


註:olympus部份我實際查過後發現其鏡頭重量就有明顯輕量化的優勢,但我個人猜測是用料上的差異… 我曾用過o家m4/3鏡頭,對它們的質感以及畫質實在無法… 所以就不予以比較了
BLOG---> http://upstairs0102.blogspot.com/
alphones wrote:
其實不管是4/3或M4/3,4/3片幅之所以搞這個大小,主要縮減的是鏡頭的體積,而不是機身的體積...(恕刪)


感謝 alphones 大的解說.
那小弟就會在想, 若是 aps-c EVIL 鏡頭大小一定會比 m4/3 大的情況下,
把機身做大應該還是會解決部份大小配重不平衡的問題吧?
當然, 這跟輕便好攜帶就完全扯不上關係了...
而 m4/3 若是只注重在 m4/3 的鏡頭上是不成問題,
但現階段來看若是轉接 ZD 鏡...應該也是比 aps-c EVIL 好不到哪裡去?

Luisc wrote:
誰能告訴我12-60與50 MM接到EP與EPL的表現?...(恕刪)


表現依然驚人...但由於這兩管鏡頭都不支援 I-AF, 所以 AF 是殘廢的...
小弟也瞭解到相機廠商不只一家...只是說實在的, 並不想跳家啊...
所以看到 O 記現在端出來的選擇, 感到不滿...但也只能默默的看接下來的發展.
至於趕走舊有支持者的部份...我只能說, 看看國外一些論壇的討論,
很多用戶都看開了...打算撿二手的器材然後用到不能用為止...
新機? 不會再購入了...

樓上的 wrote:
是否因為4/3及m4/3的鏡頭為了達到高解析力的設計,才會讓人感覺它們在體積上的減少似乎不向想像中那麼好呢?
我曾用過o家m4/3鏡頭,對它們的質感以及畫質實在無法...(恕刪)


其實問題大多是在 4/3 的 SHG 鏡群上...那個重量跟大小已經與全幅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 HG 鏡群個人感覺依然是在畫質與體積上達到一個不錯的平衡點.
另外, Oly 初期的 m4/3 鏡頭表現確實不盡理想...
但近期的 MZD 9-18 與 MZD 14-150 在對焦速度跟畫質上都有不小的提升,
建議可以去試用看看, 應該會改觀不少~~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