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PC家預購EP2~ 又是一片慘絕人寰 哀鴻遍野

郭董本人與許多年邁好友也當場體驗起電子觀景窗,紛紛讚不絕口!(至少我在現場沒聽見有雜音)


而我自己體驗的結果,覺得顆粒感還蠻清楚的,不過據說GF1那顆更糟,總之,持有E-P1的同胞們真的別氣餒,跟E-P2相較,已經足以應付80%以上的環境了,而且就算電子觀景窗支援E-P1,買的人恐怕也是只是極少數,此外兩個新的濾鏡功能,OM2軟體應該會隨之更新加入吧!

有些電影推出了很多續集,投入更多的特效及卡司,但絕大多數人的感覺還是第一集最好看,原因是初自「感動」,E-P1對我而言也是如此,你可以笑我被廠商賣了還不自覺,但,感受畢竟是自己的(如同佐藤倫子拍攝的那朵鄰家小花)。

設想與其埋怨自己投入的血汗錢,不如努力去把自認的損失彌補回來(指的是拍照),再回頭想想,就算換了系統,目的也仍舊是拍照,而只為了一顆非必要的電子觀景窗,產生對品牌的氣結,雖然我尊重某些人的情緒反應,但似乎大家拍照的目的,應該都不是為了替該品牌作行銷吧?

買了相機後,就純屬你與相機間的連繫,廠商再怎麼對不起你,相機本身可沒有對不起你,養過狗的朋友應該有所感,到狗店買了小狗回家養,飼養一段時間後漸漸發現些問題(健康、血統),但絕大多數人不會拿去狗店退換或棄養(頂多以後不跟那家店買),而是選擇無怨無悔地繼續照護牠,因為狗沒有對不起主人,至少,我也屬於這種人....
450 wrote:
另外就是看 電腦螢幕 與看 相機LCD 的距離不同
是否因此導致老花眼使用者有使用上的困擾阿?

老花就是你眼球調整功能退化.距離不同度數就會不同.甚至看東西的精準度也有差
導致看書一個度數.打麻將又是一個度數.
以前要好幾副眼鏡以應付不同距離的度數.所以才會有漸進多焦點的鏡片出現.
但初用漸進多焦點的人會很不習慣.因為它會有盲點.再來必須調整習慣.以前看遠看近是抬頭.
現在是轉動你的眼球去應付你的鏡片.因為所謂漸進多焦點的鏡片就是鏡片上面的度數不一樣.
從上面往下減.用你的眼球去對付不同的度數.
不知這樣說明可以讓你了解嗎
前面有人對於老花用EVF和LCD那個容易的問題有點爭議, 我有經驗可說說供參考.
我有650度近視加上老花, 如果是看近的東西, 譬如電腦螢幕和相機LCD, 手机, 最好的方法是減少150度, 所以有另外兩副減150度的眼鏡看書和電腦, 也有三副漸進眼鏡, 用的都是蔡司最高級的漸進鏡片, 我用的相機有屈光調整功能, 確實不帶眼鏡也能使用, 但是650度近視不戴眼鏡看不清觀景窗以外的景像, 所以我不想眼鏡在拍照過程中拿上拿下, 因此都戴著眼鏡不做屈光調整. 使用OVF的觀景窗沒有問題, 但使用E-P1和GF-1就很大問題, 因為近距離看不清楚LCD, 漸近眼鏡的老花是在鏡片的下緣, 請問要如何才能看清楚LCD? 要把頭往上仰45度? 把雙手伸直讓相機距離眼睛超過60cm? 這樣在F1, 1.1, 1.2的弱光環境還能不抖糊? 鐵手神人或許能, 但我不能, 還是把相機拿在胸腹之間? 除非有GH-1的翻轉LCD, 但這樣做的視角都是有點仰角, 實際上就是我沒辦法容易地使用LCD對焦, 因此E-P1我只用AF, 後來為了用手動頭加買了Gf-1和EVF, EVF確實容易用了, 但是解析度太差還是看不太清楚準焦了沒有, 前些時候我去試過GH-1的EVF, 基本上解決了我手動對焦的問題, 我的m28/2, VM35/1.2, 50/1.1, M75/2弱光光圈全開都能夠100%準焦, 但還是很容易會晃糊, 不準焦和晃糊是兩碼事, 我用m8.2練習了10個月, M50/1還有相當比例對不準 (已經出掉這個鏡頭了), 但晃糊少很多.
好品質的evf (144萬可以用了, 當然解析度提高能更好), 以及機身防震, 對於我這類近視(用ovf不如明眼人)加老花(lcd對焦還是辛苦)又想用手動大光圈鏡頭的人, 真的是一種很好的東西. 説用lcd對焦就不需要evf的人, 可能沒有真正在光圈已經開到最大(F0.95~1.4), 可用iso到頂, 安全快門還是不夠的情況下手動對焦拍攝吧? 如果說用兩手端相機眼睛看著lcd還能完全不糊(拍5張矇到一張不糊的就別說了), 本人只能說I服了U. 如果您只用AF, 那麼EVF就用處不太大了.

所以就為了vf-2, 我會出掉e-p1, gf-1改買e-p2 + VF-2, 鏡頭都還能留用.
smallma168 wrote:
郭董本人與許多年邁好...(恕刪)

其實電子觀景窗對用習慣單眼的比較有用.因為用單眼都是用觀景窗取景.改用LCD有點不太習慣.
再來大太陽下爛的LCD會看不清楚.這時只能隨便取景.回來在PS上再好好裁減.
P家及O家這次的觀景窗可以讓人不用趴在地上取景.這是他方便的地方.
有沒有觀景窗只是方便取景與否.並不是那麼重要.
強調屈光度可調整只是他的一個功能沒必要強調對老花很有幫助.這是心態問題
沒必要耍消費者.
反而是要對E-P1用者反應的對焦問題.提出新的韌體改善.讓消費者覺得這是一家很有誠意的廠商.而不是隔沒幾個月就推出新機型以對戰協力廠商.
雖然新功能我不見得用得到.但買你產品的消費者會怎麼想.
下次你再說個天花亂墜我也怕怕了.這才是重點
我喜歡E-P1的外型與小台(對單眼來說)
而且當時沒有別台可以選擇.
對焦問題.反正我是當隨身機沒差.要對焦快我有1D3
但對其他消費者這可是大事.
一家廠商的誠意會導致後續消費者願不願意再買他的產品
不過在商言商.對廠商而言有錢賺就好了.
我也不必講這麼多.
不好意思!!浪費大家的時間.就只因為他說對老花很有幫助
smallma168 wrote:
有些電影推出了很多續集,投入更多的特效及卡司,但絕大多數人的感覺還是第一集最好看,原因是初自「感動」,E-P1對我而言也是如此,你可以笑我被廠商賣了還不自覺

但這同時也意謂著....
續集沒有第一集來得令人感動



小弟的老D50已經陪伴我走入第四個年頭
E-P1出不到半年又出E-P2我覺得產品週期真的太短勒,我之前買E-P1曾經得到短暫的快樂使用感覺,後來畫質無法使自己得到滿意脫手勒,但是覺得短期間又出E-P2真的讓消費者很不是滋味,我想以後我再也不會隨便出手,還是等產品穩定後再買
LEICAQT & XT-10 & X70
要是Olympus因為用戶反應需要EVF而在短時間內從研發到測試讓EVF搭配小改的E-P1以E-P2上市,那還真的要鼓鼓掌.....只是,可能嗎?個人覺得應該是EVF早在規畫內,只是因為上市時程因素,EVF來不及整合測試,因而推遲至下一個版本.....平息爭論的方法,還是要把EVF分開發售....機身價格還是便宜一些才實在...

另外,E-P1用戶最哈的20 1.7有消息了.....
Is Olympus going to produce a new 20mm f/1.7 lens ? By 4/3 Rumors
只是最遲可能要到2011初.....是搭配E-P3當kit鏡嗎?....光圈大一些如20mm 1.2 來製造話題如何??鏡頭稍微大一些沒關係....老覺得O在開發鏡頭受P牽制.....一個兩個系統都沒有標準視角大光圈鏡頭的廠商真不像話...上述說貼近使用者感受反應的說法實在令人搖頭....
突發奇想, 有誰把E-P1給解剖了, 看看有沒有預留EVF的輸出端子, 如果有, O就是耍消費者了, 如果沒有, 那麼E-P2就是重新弄了EVF的, 很多人都說E-P1出來的時候已經有E-P2, 只是沒有推出, 如果以商業製造節省成本的做法, E-P1, E-P2同一時間就做好的話, 兩者的內在應該是一樣的.
EVF就是一個小型LCD, 一定要有輸出接頭才能用, E-P1沒有這個接頭, 所以不能用, 即使E-P1當時真的已經俱備了EVF的輸出端口, 只是外殼沒有做上去, 那麼現在O也不敢說出來了, 也不會允許改裝.

oh~yeah~如果我現在還沒買e-p1我還是會選擇e-p1, E-P2沒緣就是沒緣!!
smallma168 wrote:
無論如何,撇開售價及發表週期,個人認為E-P1和E-P2都是當代的好產品...(恕刪)


認同+1
補充:
因為有位攝友也很犀利的幫大家問了為何兩台上市時間如此的近
根據翻譯,小川部長說
原本E-P2預計是在明年春季發表,
在他督促下提前上市
檯面上他們也是善意,
而且和EP1的價差做出來,大家就各取所需囉
只是小弟的擔憂又添了一些:
希望還是不要因為E-P1熱賣,改變O家原4/3生產計畫


另外:一天沒開01,信箱也滿滿
其實小弟一直有在思考,
很喜歡O家,也想一直待在O家
只是心裡面最怕的也是E-X,沒有錄影功能
(當然這對很多人不重要,但對小弟而言,是為什麼從沒考慮S家的原因,
S家不加這個功能,怕對現有的DV跟DSLR不利,但實際上DV的銷量一直下滑
不敢說這是GH1或M4/3所致,因為C/N/雙P家都在做,這是趨勢)

E-X有無錄影對小弟選擇是否留在4/3,不是充分條件,而是必要條件
當然還希望他們能端出更多牛肉,
而朋友也勸說:在他有進一步消息之前,何妨觀望先
用心於攝影基本功才是王道
小弟也就沒那麼急迫想賣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