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

4/3系統、老鏡。

subsub wrote:
是沒錢買新鏡Satu...(恕刪)


不要客氣,真的很棒。其實,我越來越能察覺為何有些先進對新一代Olympus頗有微詞的原因了。我個人的觀察是,從E330開始,Olympus的相機發色,以前被稱讚如底片一般的效果,似乎逐漸轉變了,相反的,所謂的數碼效果越來越明顯。

我今天尤其有感觸。因為我把五年前用Nikon D70所拍的照片翻出來。我簡直不敢相信,我好像看到了今天E3一般的效果,幾乎同樣的犀利,同樣的立體浮凸(拍得好未修圖情況下,只有顏色比網站上看到的E3相片稍微淡一點,我當時都是用大三元的頂級鏡頭,大概有所加分),讓我非常納悶:假如我所看到的E3竟是近似五年前的D70影像,那我何必花大錢買它?

我曾經把D70所拍的數位檔案洗成照片,說實在,原本在電腦螢幕上看起來頗滿意的影像,洗成照片之後,和135底片有段不小差距,尤其是色彩的綿密度和階調的細緻程度,更是難以相提並論。我也曾把E1的檔案洗成照片,看起來就比D70好不少。我不知道E3洗成照片結果如何?但如果它的數位影像,讓我感覺像D70,那我對它真的要有所保留。

隨著個人經驗累積,我越來越了解你為何固守E1,為何要在意E3的CMOS動態範圍究竟有多少。看到你用E1加老鏡拍出來的成果,我覺得比較接近我對底片所存留的印象。看來,我還需要好好鑽研E1,不要東想西想。

pankang wrote:
不要客氣,真的很棒。...(恕刪)


照raw 再去改摟
pankang wrote:
不要客氣,真的很棒。...(恕刪)

pankang兄,謝謝,
其實我覺得甚麼相機拍得都很好,
只是用手動鏡,機身就需要去配合它,
所以我會針對我的鏡頭去找它的機身,
我所考慮的是
1.鏡後距的多寡
2.甚麼樣的感光原件及反光鏡室的配置
3.機身jpg 的色彩演繹,ADC 的取樣
4.片幅的大小
這些是我比較優先的考量,
然後以各式各樣的鏡頭當前製,
而我發現新的機身並不會比舊機身要來得好,就手動鏡頭的使用,
當然,網上有很多高手用新的機身拍出很好的照片,
但我相信給一台舊的機身讓他們使用一樣也會拍得很好,
所以我覺得並不是一直"升級"才是good idea,
最讓我覺得好笑的是,有些人還會去分C家N家O家云云..而吵得面紅耳赤,
一些同胞去為了個日本產品而吵得天翻地覆實在不值得,
我沒有品牌忠誠度,若要說我是那一家,嗯,應該是"雜家"

來兩張對比一下,
< >< /> /> /> /> /> />蘇聯手動鏡及 />< />< >< /> /> /> /> /> /> />法國手動鏡及
[OLYMPUS E-1 + MINOLTA RF ROKKOR 250/5.6]

1.


2.


3.


4.


5.


6.


7.


8.
參與推一下:Olympus E-1 + Voigtlander 125





咬一口蘋果,做個快樂的熊老闆。 熊老闆的網路格子 http://www.bearboss.com
E-510 + 50mm f1.8
大家繼續用老鏡






http://sunnyonepic.blogspot.com/ http://sunny810.blogspot.com/
< />< /> /> /> /> /> /> />德國手動鏡及
[OLYMPUS E-1 + Leica-R 80/1.4 Summilux]

1.


2.


3.


4.



看到目前為止,不少玩老鏡的朋友似乎已到達反璞歸真的境界了,不再重視相機浮面的多樣性功能,也不再挑剔銳利度或解像力等等。他們在乎的是神韻和意境。

我覺得,攝影到了這個地步,就開始進入深層的藝術領域了。
  • 14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