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Olympus說1千2百萬像素就夠了!

24" LCD顯示3:2畫面需要1800x1200解析度
一般的bayer sensor是2綠/1紅/1藍, 也就是最差的情況時要四個像素才能顯示一個完整顏色
如果以pixel to pixel的銳利度需求來說, 1800x1200的四倍像素也就是3600x2400 = 8.64mp
但是O家的sensor是4:3的, 長寬只有到4000x3000
也就是說12MP填滿24"螢幕就差不多是極限了

如果以後主流螢幕變成30", 2560x1600解析度
那麼以3:2呈現照片, 相機的解析度最少就需要4800x3200 = 15.36MP
如果硬拼到2-4千萬畫素 是怎樣的情況呢??(反正DC都在出)

應該最後縮圖也是無法避免

尤其是ISO>3200 勢必要縮圖 讓自己看的爽

======>這樣來看 還真的不需要 "急著"提升畫素阿

況且人家也沒把話說死成 "不發展"

--------------------------------------------------------
目前的減噪技術 抹了很多細節 這東西也需要提升

--------------------------------------------------------

從像機處理器觀點 10MP=>40MP

E5連拍得從5,6 降到 4 有人接受嗎?
--------------------------------------------------------

不過這樣犧牲大圖輸出的市場

還有如何讓已經"小眾"的"小眾" 感受到雖不停升畫素 卻有其他長足的進步 也是難事阿
就解析度來講12MP的確還蠻夠用的 至少對於1080P的顯示器絕對夠
說不夠的人通常是相機鏡頭畫質問題 而不是像素問題

仔細想想 CRT電視的規格存活了多久 HD規格才制定多久
至少可以確定五年內顯示器規格不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把多的資源拿來改善DR,高ISO純淨度比衝高像速實際多了

"1千2百萬像素 真的夠用了"
其實他還漏了一句:
"需要更高畫素的朋友 請到別家找"

不過高畫素用起來真的滿要命的
前幾天進棚拍了200多張
挑出來的數一數50多張
最後要送出去當然不能用原來的RAW檔囉
先試轉一張看看...
一顆8500CPU配上4G記憶體
跑起來速度也還好
不過轉完一看
夭壽~
一個TIFF檔120MB!!

這大小如果一次要處裡一堆
爆碟不是開玩笑的...
回R6.2大的話:

老實說R6.2大所列舉的情況
一般消費者很少用到的
而且若為了如此稀少的狀況而開發更大的畫素
一來成本不符
二來大畫素所造成的困擾
例如需要更大的儲存空間 更高效率的運算單元 更大的耗電量 更大的熱輸出等等
又再次增加成本

老實說
這些大畫素市場 留給哈家之流的去煩惱比較實在
O家專心把高ISO, UI, 廣告贊助等等做好
都比提升畫素實在一些

奇怪
O家提這個問題的本質
意思就是當年的"想把重心放在135市場"
而非"我們沒有能力做到120市場"
提升畫素是CCD或CMOS廠商要煩惱的
擴大市場規模是O家要煩惱的
現在是個市場問題 而非技術問題
所以小弟才回到"人類使用工具就手度的問題"來思考


以上
4/3系統發展的理想的情況是畫素方面的提升始終跟隨主流,同時畫質和高ISO提升到一個相對完美的地步,但是說實話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理想狀態恐怕短時期內難以實現!

4/3系統在完成從柯達CCD到松下LMOS的感光晶片轉換之後在畫素不斷提升的同時,畫質方面始終沒有質的改善,也有一說畫質甚至是下降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4/3系統發展的這段期間,DSLR主流的發展趨勢是高畫素和高ISO!其實畫質方面不僅僅是4/3做得不夠好,各家可以說的都做得不夠好,否則也不會頻頻出現D3/D700發佈之時還拿幾年前的5D來PK畫質,而且還得出5D畫質似乎更好的結論!5D發佈到現在可是已經有好幾年了,這還是拿畫素沒有任何提升的產品來比,也看到過D3插值到2400萬和1DSMARK3比較的結果,結論是D3還要稍好一點,這變相說明目前的技術水準上,高畫素的提升各家都沒有能夠做到同時保證畫質有所提升,最多只是保持原有水準而已!網路上對5DII畫質的看法也絕大部分認為是沒有提高甚至更差,要知道高畫素高解析度帶來的細節增多並不等同於畫質提升!同時高畫素也會帶來高ISO水準的下降,A900怎麼樣?畫素是高上去了,高ISO的表現那叫一個差,ISO400就已經比E-520這樣的機器差了。D3X又為什麼高ISO比D3要差很多呢?

另外,讓我們看看主流單反的發展趨勢:
在DSLR發展之初,畫素大都比較低,E-1推出之時主流的畫素水準在四五百萬,這時候大家對高畫素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不過隨著畫素的發展,到了1000萬以後,其實大部分的人已經夠用了,而當尼康開始推出自己的1200萬畫素產品的時候,官方也發表過這個1200W夠用的理論,與此同時開發新賣點,著重宣傳高ISO的良好表現!且在此理論之下推出了數款1200W畫素的全幅/非全幅高端機型,而且在網路上一段時期也是圍繞這個問題有過激烈的討論,結果後來呢?尼康在A900和5DII的高畫素壓力下推出了D3X,這是不是說明了高畫素的需求又開始迫切了呢?不是,因為D3X這樣的產品並不是面向大眾使用者的,而是面向專業用戶,發佈D3X的主要作用是為了迎合市場策略需要,塑造具有高端形象的一個標杆產品而已,也是為了給自己的用戶樹立信心,廠家一般都不指望這樣的產品賺錢,D3X只是面對S,C刻意製造高畫素賣點策略下的一步不得已而為之的一步棋,而D3X提高畫素的同時也帶來了高ISO素質下降的負面影響,這也不也說明了目前的技術水準要想高畫素,高ISO和高畫質兼得是不大現實的事麼?

由此可以看出,對高畫素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但在DSLR主流產品達到1000萬以上的時候,這個需求在逐漸放緩,因為大部分的使用者對高畫素的需求已經基本滿足,太高的畫素會帶來畫質的下降和對電腦配置的高要求。高ISO的發展也是這樣,在D3推出的時候大家對這方面的需求感覺很迫切,但是如果主流廠商的實用ISO都做到ISO1600以上的時候,那麼這個需求也會逐漸放緩,賣點消失。廠家這時候就需要製造新的賣點來引導消費。

其實看看家用DC的發展也是這樣的,主流產品達到1000萬以後各廠商就很少拿高畫素來作為賣點了,因為以目前的技術能力已經無法在保證高畫素的同時保證比較好的畫質。
My Blog: http://www.ecart.cc My Flickr: http://www.flickr.com/photos/qinling Q
看看P家的LX3吧.
畫素只有1010萬, 比C家G10 1400萬 和N家P6000 1200萬都差...

但是光圈大, 高ISO強(CCD比C,N家還大), 超廣角鏡頭.
DPReview 評價硬是八過C,N.
銷售也是一片長紅.

DPReview 說的好, LX3 是為攝影者打造設計的, 不是一般市場行銷人員想像規格(大畫素)...

秦嶺深處 wrote:
由此可以看出,對高畫素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但在DSLR主流產品達到1000萬以上的時候


秦嶺大說得好


jimny_dc wrote:
LX3 是為攝影者打造設計的, 不是一般市場


規格重要嗎? 好像是其次吧
不然CPU的時脈到2到3G左右就沒什麼往上推了(專業或伺服器的除外)
為什麼呢? 一切由市場決定
市場接受度是廠商最重要的考量
當然 很多廠商喜歡先丟出一個類似試作品的東西
觀察市場接受度(aps的ccd就是市場接受度高)
然後才逐一建立產品線


https://kaiching.org
小弟認為先提升畫質比較好

像素以後一定會提升的,
沒法兩頭兼顧時選畫質覺得比較有誠意
就好像反正配備都會升級,所以軟體就不用寫的太講究
體積大效率差都想靠硬體升級呼嚨過去一樣感覺滿混的

其實產品的使用者都是人
而人類是有先天上的限制的
例如:目前一般車子都是用兩隻手開
發展到最後會開發出要用三隻手開的車
也許操控性出類拔粹,
但是有幾個人會想開這種車?
等到人類演化出第三隻手時自然會出現這種車
但是目前並不需要

相片畫素提高可以用更大的螢幕看
但是我的桌子擺不下更大的螢幕了 Q,Q
要換更大的桌子?先換更大的房子......
筆電的螢幕尺吋也沒有隨著面板技術提升而加大啊
會有人想背42吋的筆電嗎 XD
大圖輸出小弟目前也沒想過
需要的人自然會有別的方法解決

所以先提升質是比較有誠意的做法
都這樣宣言了
希望E3後繼機別丟臉啊
像素1200萬也夠了!!

畫質提昇更重要,跟長時間曝光抑制

超過兩千萬像素,一個檔幾十MB

到頭來還不是縮圖.

除非有特殊癖好的人

像我一位朋友,他拍照看照片都是放大到100%

在他那小小的15"NB上看,他只看清晰度,對焦準不準

從來不在乎構圖,曝光,只要清晰度跟對焦符合他要求就是好照片




不知道要簽什麼...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