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轉貼)闊別2年多, 我還是選擇OLYMPUS

不只這個奇怪而已 這個也很奇怪
5D(810g) + 17-40mm F4 L (475g) + 24-105mm F4 L (670g) + 70-200mm F2.8 L (1310g)

= 3265g

E3(810g) + 7-14mm F4(780g) + 12-60mm F2.8-4 (575g) + 35-100 F2.0(1650g)

= 3810g

35-100 f2.0跟70-200 f2.8比 有沒有搞錯 f2.8可以跟f2.0比 階級不同
樓上的雖說不是打筆仗 但是比的條件就不同....當然結果有問題了
何況35-100 F2的銳利度與發色也不是70-200 F2.8L可以比的

另外 14-42與40-150的Kit鏡是我用過C家與O家後
發現最好用的kit鏡 不過現在手邊都沒有kit鏡了
話說回來,個人會選擇Olympus,有幾個原因,
其中一個就是12-60mm SWD這顆鏡頭,

其焦段真是便利,相對於135全幅來說約為24-120mm,
特別是24mm的廣角端,真是一機一鏡的好選擇!

而相較於其他廠牌的APS機種,
雖然也有推出17-55mm F2.8的好鏡頭,但在廣角上就遜色不少,
(雖然換算起來似乎只差3~4mm,實際用起來可差不少
若要尋找相似的焦段,大概只能選擇Tokina 16-50mm F2.8,

或是往135全幅機邁進,然後選擇24-105或是24-120等鏡頭,
但是目前全幅機身的價格相對高昂,其體積與重量也是個負擔……

因此權衡之下,
我選擇E-420 + 12-60mm SWD,
能以較少的體積、重量加上較低廉的價格,獲得我所需要的焦段,
此外E-system機身的超音波除塵與優異色彩也是一個利多~
果然這篇好好的文章又要因為有人嫌字太多懶得仔細看完而戰起來了。

這位作者從來沒有說 O 家比其他家優秀所以他才選擇 O 家。
他只是以自己的攝影需求為考量來寫這篇文章。

結果還是有閱讀障礙的偏要問:「這樣選擇其他家的都是笨蛋嗎?」
http://blog.yam.com/nuanua
我沒有仔細看完內容
但是 我覺得 寫的 很用心........真的!
這是po在O版的心得分享文, 基本上就是O家人自己看的. 我不曉得這些人是來這邊戰甚麼. 見不得人好嗎?
厲害的話你們也可以在自己家po個心得分享文讓大家去戰一下. 反正嘴砲比大砲厲害啊.
噗~那各4/3聯盟有各傢伙,或許他在檯面下努力很多啦.
不過在檯面上好像沒看到有什麼貢獻...還老是搞外遇!

另外這整篇看起來,要怎麼解讀是個人的事.
不過就我看來,4/3還是APS-C,或更大片幅都無所謂.
重點是搭載X3的4/3機身!

咩咩羊 wrote:
噗~那各4/3聯盟有...(恕刪)


對啊~ 對啊~ 我想流口水的已經不在少數了!

看過SD系列的照片實在是深感X3 CCD的優秀處

不知道是否可能成真呢?
http://www.wretch.cc/blog/newagefanlee
泰瑞莎修女 wrote:
其實事實是,4/3 鏡頭沒有比 135 的鏡頭輕到那邊去
5D(810g) + 17-40mm F4 L (475g) + 24-105mm F4 L (670g) + 70-200mm F2.8 L (1310g)
= 3265g
E3(810g) + 7-14mm F4(780g) + 12-60mm F2.8-4 (575g) + 35-100 F2.0(1650g)
= 3810g
請問到底一直強調 4/3 很輕便的原因在那裡???


這位修女
這樣比較 不太公平吧 光圈 焦段 都不一樣....

泰瑞莎修女 wrote:
3.我也懶的打筆戰
只是每次看到 4/3 一直講自己很輕,很專業,我只想到一個字 --> 錢
Olympus 鏡頭真他X 的貴


這位修女
各家的頂級鏡頭 都是貴的
特別強調 O家貴 這樣有失公道喔
阿門~



renumultiplus wrote:
事實上是如此嗎?
買sony, nikon , canon, p......都是笨蛋嗎?


這位大哥 完全是來筆戰的~



meridian wrote:
如果光圈值一樣大的話, 4/3的鏡頭的確可以做的很輕很小
但olympus為了彌補小image sensor雜訊較高的問題而把光圈做大
還要考慮小sensor像素密度較高, 對鏡頭解像力需求較高, 結果就是.....
12-60 F2.8-4甚至比N家16-85VR F3.5-5.6還大還重


meridian確實有不同的見解
不過 似乎 太過於強調高iso的表現
如果真的是這樣 應該考慮直上120 大型幾種 片幅更大 景深更淺
iso 應該會更高 這樣 鏡頭光圈 應該可以從5.6 甚至是6.3 起跳
所以鏡頭會更小 更方便攜帶???

meridian兄 只看到 4/3 片幅小 高iso雜訊高 的缺點
似乎沒看到 其他的優點 而且不斷的把4/3缺點 放大 跟不斷的重複~~
如果非要純淨的高iso 才能照出好照片 那麼以前的人真不知道他們怎麼照相的
這樣 我手上的E1 應該直接拿去填海了

每個系統 每台相機 各有各的優缺點
有高iso低雜訊需求的人 自然不會跳到 4/3 裡面
欣賞 4/3 色彩 以及 輕量化設備、優秀的除塵效果等功能 自然就會跳進來

其實meridian兄 也並非第一個 看壞4/3 system
早在4/3 剛推出的時候 很多人還認為 olympus 會撐不下去
不過 到現在 還不是活的好好的~ 甚至 使用的人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最後......這篇 是使用O家後 的心得感想
希望大家別被這些筆戰 而影響看這篇文章的心情


之前看到關於選擇自己第一台DSLR的文章時
常常看到不少人對於DPREVIEW的測試不以為然
而本文的原作者也在這裡說一張照片的質感才是他所認為比較重要的
這對我來說真是很奇怪的結論
因為我是覺得DPREVIEW明明很中立客觀的針對機器本身作一些評測
卻有人硬要說照片質感才怎樣怎樣
大家當然知道照片的好壞最重要的是後面的腦袋吧
以前也看過有個流浪漢自己拼湊一台相機街拍女人
美術館還跟他買來典藏不是?
而買機器時有Dpreview的逐項測評參考
這明明是一件幸福的事阿

這篇文章是很用心
有很多O家之所以大破大立的理論基礎
但是對於裡面夾雜的情感是顯而易見的...........
aquarius7th wrote:
之前看到關於選擇自己...(恕刪)



"本人遠達不到專業攝影境界, 只是業餘, 與眾O兄弟們分享心路歷程, 多有得罪, 請海涵. 願NIKON, CANON, OLYMPUS, SONY攝友出片張張精彩!!"

現在都把原po這句話當沒看到就對了. 心路歷程當然有許多的感情在裡面, 要客觀就不要來看. 很多連文章都沒看完的人就迫不及待要戰了....真的是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