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新訊】OM SYSTEM OM-1 正式發表|搭載堆疊式CMOS 帶來 50fps 連拍與 4K 60p 錄影!

stevenkc888 wrote:
但尼康Z9的每秒120張連拍下從原來的4500萬大幅縮減至1100萬(並非全圖元),而且只有JPG格式,並無RAW格式


連續AE/ AF 120fps和鎖定AE/ AF可以應用的場景差異甚大, 根本就是天壤之別
例如OM-1自己官網的介紹就拿翠鳥衝水來介紹
OM1 High-speed performance for accurately capturing split-second moments

問題就是他只能抓起飛前後在樹枝景深範圍內的影像, 過了景深就糊掉
但是多數人拍翠鳥衝水都是為了入水抓魚的一刻, 才有影像的故事性
所以這個120fps就相對受限, 即便是拍RAW也不見得有用

目前120fps當中能具備AE/AF實用性除了三家旗艦的4K120, 就剩下Z9的11M JPEG了
Z9 120fps JPEG用意在於比4K120p影像擷取單格外更高畫質的作法
OM-1可以說是處理器性能不及這三大廠, 所以連4K也沒法端出120p的牛肉
^^A 請多多指教~
jenhoxen

5分奉上。處理器買不來嗎?還是價位考量?體積、電量限制[不知]

2022-02-17 16:56
window2009

我也認為O家有太多的硬件受限,不是自己的東西也不會給你最好,這當然是O家自己一手造成,但說回現狀,不應該走高價路線,增加佔有率才是首要! O家和P家我在想是不是有個富爸爸撐著? 不然就是高層腦子進水了

2022-02-17 20:06
小晨勃道尼 wrote:
看不出來實拍照片有什麼差別,有人說跟十年前相機並無差別


差別在於OM-1的機身處理導入AI除躁, 這是接下來幾年電子機身都會逐漸導入的
單看RAW檔的話OM-1和其他機種因為畫素相近, 高ISO沒有特別改善
但是JPEG的部分因為AI 除躁後可以讓畫面乾淨很多
^^A 請多多指教~
richard_huangtw

從FSI進化到BSI 感光能力被說沒有進步, 邏輯上是如何成立的? 以前太厲害,FSI 調教得跟Sony BSI一樣; 而現在有新的BSI 所以放棄調教?

2022-02-18 15:01
good69

現在的每一台數位相機都有內建除躁,而OM1的畫質提升關鍵是採用全新的背照式感光,假如OM除躁強到可以跳兩級的話繼續用舊感光不就好了。

2022-02-19 18:53
seth.huang wrote:
感覺照片糊糊的我用em1x...(恕刪)


我那個是從微信Wechat轉的,解析度很低不是原圖....哈,不能算
對岸無忌的這個討論串發言者拿到OM-1一陣子了,很多深度的使用心得及實拍照片
WOW!奥之心首款旗舰机OM-1到底如何“哇塞”?


OM1很多功能確實是對拍攝者實際使用上有很大的幫助,我想Olympus的使用者才會很有感受
沒用過的可能比較感受不出來

吉姆林大大在做OM-1的壓力可能很大,因為OM1不只是測例行的對焦/畫質/動態範圍....等,
重點更是要放在相關的特殊功能來測試

WOW!奥之心首款旗舰机OM-1到底如何“哇塞”?

上面連結樓主已經做了很多功課及分析表,值得該樓每一篇看一下
stevenkc888 wrote:
對岸無忌的這個討論串(恕刪)


感覺未來電子機身jpeg直出都會靠AI圖像引擎去修正, 不過也會修出一些有趣的地方
圖片來自於無忌討論串內首頁鵲鴝照片
原圖


可以點圖片看大圖, 這個地方有點異常, 如果常用Topaz Lab的人應該理解我的講法
^^A 請多多指教~
看了一下相關討論
基本是鐵粉覺得WOW(性能大提升好興奮啊)
一般愛好者覺得失望(替代性高/路線不認同)
輕度使用者無感(低聲量/無反應)
M43大概就是注定越走越小眾了吧
allenarabic

以後大概只剩拍鳥的專業用戶跟買外型的水水,這兩類人才是真正掏錢不手軟XD

2022-02-18 11:37
從發表會的訪談中可以看出OM會繼續堅持走自己的路線,就像LEICA M機到了11代還沒有自動對焦一樣,懂得欣賞的就懂吧,其他視片幅就是一切的雜音可以無視,OM對於粉絲們已經端出了最大的誠意,就讓粉絲決定OM的未來吧!
從10多年前剛開始接觸攝影的時候接觸到01
現在隔了幾年因為O家出了新東西回來看看版
結果還是一堆在那邊這價格為什麼不買FF
笑死,從以前老4/3到現在O家都易主了
每次43出新機就是有人要問為什麼不買FF
簡直像時空停滯XD

只能說M43在戰規格這塊永遠是短版
連唯一外表最容易看出來的輕巧都能被說跟SONY FF差不多(合著你們出們都只帶機身不裝鏡頭的就是了XD
其他的好處只能說要放開心胸的去體會過才能了解
M43系統的攝影敏捷平衡度是FF完全達不到的地方
兩個擅長的地方是不同取向的
這就像FF之於120一樣,FF的平衡度就比120好很多

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去除底大一級壓死人這種無聊的階級意識XD
估計到了這種當代相機型態沒落了都避免不了吧(苦笑
地圖上的流浪者

flody 我就覺得FF很重啊= =,就算有你說的那兩顆,對比GF系列來說還是太重,覺得我太誇張拿GF系列比?可是一堆人都喜歡拿入門機FF比欸,那我拿入門機M4/3比應該公平吧?

2022-03-01 23:58
flody

我也喜歡入門級m43鏡,因為無法輕易取代,但想和別人的入門比就不可能了,入門m43好的地方是下限更低

2022-04-26 11:04
大家都在討論連拍跟對焦,少有人注意到LIVE COMP也進化了
我是因為LC進入O家,所以特別留意這部分

過去的機種LC時ISO 最高只能使用1600,現在可以使用6400了,
官網跟說明書都沒寫,只默默地放一張ISO 6400的樣本出來而已

而LC是多張即時疊合,過去經驗使用高感光也會比一般長曝畫面乾淨許多
以前拍星軌、螢火蟲等題材地景不夠亮的問題,相信可以在OM-1獲得明顯改善

stevenkc888

專業,我們都沒發現到此點

2022-02-19 12:58
minway190

大概是職業病,要從大量資料找出自己需要的部分XD

2022-02-21 15:29
OM說新的感光元件有兩級的ISO改善,但這個人測出完全不一樣的結果。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QCvbcxmVeI,根據測試結論,E-m1 3的ISO表現還比較好。

Olympus 自己的Ambassador 倒是測出完全不一樣的結論。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wn4om8nhug
地圖上的流浪者

沒有人說用上堆疊式感光就會改善ISO吧...?

2022-03-02 0:02
flody

這樓和om說了

2022-04-26 11:04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