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盲目追求大片幅和高階鏡反而是本末倒置,好的照片講求的不是極致的高畫質,而是照片的內容有沒有產生亮點或共鳴!好照片和高畫質沒有直接的關係。

widther wrote:
樓主的取景構圖、後製與色調都是頂尖的,真的是不管拿哪種牌子也都能拍出這樣的照片。這點許多網友可以看出來,樓主自己應該更是心知肚明。
除非天賦過人,否則像樓主這樣的"前後製"功力、不是一般新手三年五載能練成的,但樓主的文字焦點卻是典型的"新手話題"---品牌與片幅,熊熊讓我有文案錯置的突兀之感。
樓主的文旨如果是意圖"為O家與M4/3喊冤平反",那這樣的文章仍然用處有限,因為樓主優秀作品所呈現的,主要是攝影者的厲害,屬於相機或鏡頭的部分不多。所以,如果只擁有跟樓主一樣的裝備、卻沒有樓主一樣的能力,那也是枉然(樓上已經有人說過)。
本來就是這樣啊,買好相機跟高級鏡頭本來就不會送你好技術好美感好照片,只有那種拍不出什麼東西的無聊魯宅才會在網路上跟人家戰器材戰品牌,真的叫他拿照片出來也沒有什麼看頭。
優秀的作品本來就是屬於攝影者的,不是屬於器材或鏡頭的。
widther wrote:
樓主的取景構圖、後製與色調都是頂尖的,真的是不管拿哪種牌子也都能拍出這樣的照片。這點許多網友可以看出來,樓主自己應該更是心知肚明。....
器材帶給人方便或者不便,選對器材相得益彰、選錯方向事倍功半。
當確知日後使用不會放大超過B4(有人說是A3,也有人會說A4),選用4/3片幅可以大幅節省攜帶器材的體力與建置系統的成本(同樣花費可以購買更多顆高階鏡頭、同樣負重能有更多視野變化),樓主1.2戰隊都齊備了,能隨時善用定焦pro鏡正是選對系統的紅利。
只要比照樓主使用的鏡頭,代換成當紅全幅系統的對應型號,算算價格/重量/體積,並想想相同情境需動用的配備是否影響創作熱情及快門時機,就不難了解[腦袋]和[器材]其實是互相幫忙的。最明顯例子:手持vs腳架,一cut需要腳架代表整天行程都要帶著腳架,是否還有像樓主那麼多熱情多取景多換鏡?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