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樹立難以超越的標準 Olympus OM-D E-M1 MarkII

piyopiyo765 wrote:
4/3系統的ISO...(恕刪)

體積優勢只剩贏單反
GH系列也是機身一代比一代還大
M4/3一些鏡頭也是越來越大顆
旗艦機型確實性能更強
但價錢也開始突破天際……
以前會選M4/3系統的用戶
就是價錢和體積來做考量
但以後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











機身體積算是個議題嗎??

人的手不會因為片幅而改變. 機身變大,是為了滿足專業市場的需求.
這是人因需求. 嫌大的可以看Pen系列,GM, GF系列不是嗎?


很多人嫌相機大,然後買小台的回去之後再加把手...



gemini0928 wrote:
體積優勢只剩贏單反GH...(恕刪)


M4/3體積大的都是一些高級鏡頭,物理光學限制也是沒辦法的事。同樣素質的單反鏡頭體積更大吧?

各廠的旗艦機有體積小的嗎?既然是旗艦機了,專業取向,當然是所有好料上身,價格自然不便宜。

M4/3要便宜體積小,有Olympus的E-PM和Panasonic的GM系列,入門鏡頭和餅乾鏡可以選擇。

ChaioPi wrote:
E-M1 MarkII在文章中與E-M1的IOS感光度比較
明顯就是輸E-M1那麼多
竟然不敢評論(全章節中也只有那個ISO比較章節中沒有看見樓主的評論)


相較於二代目,EM1在高感的表現真的不錯。

VICCHEN2006 wrote:
M4/3體積大的都...(恕刪)

所以我覺得未來廠商的策略規劃可能
會讓原本的消費者在選購相機的思維重新改觀
尤其是高階型相機。
gemini0928 wrote:
所以我覺得未來廠商...(恕刪)


旗艦機及高階鏡頭的客戶群本來就不是針對一般的消費者,中低階相機及入門鏡頭對一般人紀錄生活綽綽有餘,甚至DC或照相手機就足夠了。

對不是常常拍照的人,你要他帶卡片相機,他還嫌重,佔空間。
這防手震真的很變態啊
真的威
gemini0928 wrote:
體積優勢只剩贏單反GH...(恕刪)
VICCHEN2006 wrote:
高ISO是4/3系...(恕刪)


但我是拿來EM-1 MarkII跟它自己的前一代EM-1比啊!
二代的ISO表現真的輸一代好多
從ISO 800起就可看到有明顯的差距了。
ChaioPi wrote:
但我是拿來EM-1...(恕刪)


高ISO表現較差,但是防手震及硬體效能更強了不是?

或許是使用了更多電子零件,電流影響較高,所以影響了感光元件的表現?
當初就是因為M43的iso表現才跳家
原本看到對手持可以到4秒感到驚為天人
但後來閱讀到那個iso表現馬上把我拉回跳家的現實原因
大大們的回應真的講到心坎裡
也期望各家都能跟進這麼先進的強大科技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