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又一個很容易戰起來的話題,
用了4/3系統許多年,
加減談談感想。
首先,重新打造一個系統是需要勇氣的,
包括全新的數位鏡群,
平價但畫質優秀,體積超迷你的標準入門鏡頭,
全部防塵防滴,畫質好光圈大(F2.8起跳)但是體積重量卻輕別人一截的中階鏡頭,
別家做不出來的F2.0旗艦級變焦鏡,等效14mm起跳的絕佳廣角鏡,重量相對輕便的高倍打鳥鏡...
全部用更高的MTF測試標準來設計,
過去沒有的SWD現在也有了,
再過一兩年,等大多數的ZD鏡頭出齊了,將是十分驚人的鏡群。
O的機身則是一直在創新的,
較小片幅的設計,使得機身「可以」比別人更輕巧,
我說「可以」並不是「一定要這麼做」,
所以有強打輕量化的E-410,
有當時具創新外型跟功能的E-300/E-330,
有性能大翻修的E-3
(對這等級來講,重量不是第一要務,接鏡頭的手持度與平衡性才是,
何況E-3應該還算是中高階機身中算輕小的)
我期待將來類DC化4/3隨身機,
可錄影可換鏡頭的機身,
性能跟E-3一樣但體積跟E-510一樣的中階機....etc.
開放式的系統,
這點我覺得最難能可貴,
雖然Sigma, Panasonic, Leica在支援4/3上面有些有氣無力,
不過時間還長,
若O家能夠坐穩老三,
其它第三勢力的加入也是有機會的。
持平來講,4/3系統不見得就有什麼「超級」的優勢,
上面我提的優勢之外一定伴隨某些劣勢,
4/3如此,APS如此,135FF也是一樣,
不過4/3系統對我來講是個創新性的東西,
只要能持續創新的廠商我就給予支持。
(可惜Minolta不玩了)
說句不中聽的話,
Canon/Nikon固然還穩坐前兩名,
不過迄今它們端出過什麼創新的、不同於底片時代的菜色呢?
小威0114 wrote:
你看看如果小白7...(恕刪)
這個論調實在很多
我覺得支持4/3之前應該至少先看過他的願景
35-100 f2 就是跟 70-200 f2.8對打阿
其實f2 比淺景深也不如ff 的f2.8, noise 也是比ff iso 高一級還要多 (簡單講就是光是f2 也不能讓他跟ff f2.8同等級)
目前看來是跟aps可以稱得上同一個等級的性能
可惜需要的卻是比aps 更大的體積, 更多的價錢才能堆積出來(頂級那邊的)
違反一開始的成立目標阿
這一點比較讓人失望
olympus 把精神花在對大部分支持他的人比較有用的產品上 可能比較好
當真的把體積的區隔做出來之後, 我想性能上的差距就不那麼重要了
因為性能其實都是蠻夠用了 只要你不認真比較就可以~
ddcatt wrote:
平價但畫質優秀,體積超迷你的標準入門鏡頭
這點 在同意不過了~ KIT鏡的表現 遠超乎自己的想像~
特別是 看到別人拍很棒的作品 而且還是用最便宜的KIT鏡 這時候感觸最深~
原來 拍出好照片~ 不一定要花大錢阿~~~~
sgconduty wrote:
這位仁兄,幾年後FF...(恕刪)
如果說小片幅的優勢在於拍微距與小鳥
我會選擇小DC
小片幅不管縮不縮光圈都有更深的景深,正是微距和小鳥所需要的
這點4/3又憑什麼和小DC比?
如果說小DC的CCD解析度比4/3差不能這樣比
那麼4/3又憑什麼去和片幅比他大的APS比?
實際例子請拿一台4/3配KIT鏡,夠輕了吧
去餐廳拍食物和小DC PK一下
在昏暗的餐廳裡拍食物,小DC簡直大獲全勝
至今我都不願意把我的200萬畫素DC sanyo MZ3賣掉
因為我去餐廳拍食物的機會很多,又輕便,又可以輕易幹掉E330配的kit鏡,甚至14~54
我用了E330以後,覺得比APS唯一的優勢就只有『除塵』和『live View』
如果有一台大光圈4/3片幅的DC,我想就是我該甩掉4/3DSLR的時候
因為這兩個優勢在DC裡完全不存在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