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fps是切成720P的時候的樣子,1080P是30P,1樓規格表就寫很清楚高畫素模式,只能接在腳架上才能使用的樣子,乳摸寫的每張以防震系統0.5畫素移動,要手持8張完全不動到0.5畫素的空間應該不太可能,物體也不能動已經有測試了http://chinese.engadget.com/2015/02/05/olympus-om-d-em-5-ii-hands-on/文中寫到新增的高解像度拍攝模式的開關則歸納在連拍選項中(小編可是花了不少時間去找它),實際使用其實有點困難,因為它是利用小幅度移動感光元件拍攝八張相片,所以在拍攝時「絕對」不能移動相機或拍攝對象,尤其在低光環境下,有輕微移動都會在成品中留下殘影,暫時看來這模式的使用只限使用腳架拍攝完全靜態題材時才比較好用。
Farsighted wrote:http://m.youtube.com/watch?feature=youtu.be&v=7w1IF1Pbe5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EaBJvILIeg同一個 model?
http://www.olympus.com.hk/tc/product/product_details.html?pcd=31&mid=595香港的官網已經有詳細規格台灣也同步發表了http://tw.dcview.com/portal.php?mod=view&aid=7431只是元佑網站還沒看到
kevin^^ wrote:新增的高解像度拍攝模式的開關則歸納在連拍選項中(小編可是花了不少時間去找它),實際使用其實有點困難,因為它是利用小幅度移動感光元件拍攝八張相片,所以在拍攝時「絕對」不能移動相機或拍攝對象,尤其在低光環境下,有輕微移動都會在成品中留下殘影,暫時看來這模式的使用只限使用腳架拍攝完全靜態題材時才比較好用。 這個模式拍的景色中若有花,草,樹葉等會被吹動或移動的物體成像上會不會因此就產生殘影?
看到這個價位就冷掉了香港的E-M5 Mark II淨機身 $9,590(2月下旬發售) NT:39,328E-M5 Mark II連14-150mm鏡頭 $13,490(2月下旬發售) NT:55,322E-M5 Mark II連12-40mm鏡頭 $15,990(2月下旬發售,OMSTORE網上獨家) NT:65,574
http://www.dcfever.com/olympus/readnews.php?id=12452只可拍靜態相「高解像度拍攝」亦不是沒有限制的,由於「疊相」往往是針對同一個環境,故此使用「高解像度拍攝」時,大家一定要使用三腳架,不然合成出來的相片就會出現「殘影」,情況就好似利用相機的全自動 HDR 高動態相片拍攝模式一樣。基於上述的限制,「高解像度拍攝」只適合拍攝靜態主體,例如:風景、產品照和拍攝藝術品等。隨感光度突破 ISO 6400 的標準感光度上限後,E-M5 Mark II 跟 E-M5 差距開始愈拉愈闊,而在屬擴展感光度的 ISO 25600 時,E-M5 Mark II 的偽色、雜訊數目及色彩滲漏的情況較 E-M5 的少,表現跟 E-M1 相近。然而,當對比旗艦機 E-M1,E-M5 Mark II 似乎真的用上所謂「萬年」感光元件關係,超高感光度時的畫質跟 E-M1 仍有丁點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