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腳架 (因為會晃)
2. 最低ISO (讓光圈壓低、讓快門放的更慢)
3. 把防手震關掉
4. M模式 (可以看螢幕上有個EV值得參考,可以拍個幾張比較,像是-0.7、-0.3、0、+0.3等等)
5. 保護鏡拆掉 (有時候會有耀光)
6. 快門線(這可要可不要)
小弟的機子是EPL2 大部分O家的機子顏色會偏暖
所以你長曝的時候 照片看起來會比較黃
要自己校正白平衡會好些 像是調成3000就會偏藍,畫面看起來比較純 (個人感覺)


上面這兩張是小弟剛買相機初學的照片,我當初也很納悶看起來就是不乾淨!太黃了


這張也是錯誤的示範,光圈縮的太小的時候,通常畫值就會整個下降。
星芒的樣子跟鏡頭的組成有關
不同的鏡頭發散的星芒道數不一樣
那像開版的大大你的鏡頭光圈是f1.4的,所以不用像我的kit鏡要縮到很小才會有星芒
但是實際要多少才會有比較明顯的星芒我不清楚,我猜是5.6或是8以下應該就有了
光圈越小的時候,你的星芒會越明顯、越長
長曝入光亮會增加,所以過量的地方可以靠搖黑卡的方式去遮掩
也就是控制那個區塊曝光的時間比別的地方少
不過小弟現在還很笨,還沒真的使用到讓我產生滿意的作品
以上是我之前失敗的照片然後學習到的心得,有錯誤請指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