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

不(誤)推薦E-M1的十個理由!?

簡單來講, 想要以APS-C縮圖一招擊潰M43, 一定是做不到

多多發展銳利實用的好鏡頭才是王道
說到王道
我倒想問問所有回文的01網友們:
你暸解你手上的相機,它的定位究竟在哪裡嗎?

現在相機廠商拼命出新機,拼命拉人進來,拼命讓買下他們產品的用戶相信他們是最好的選擇

可是,卻從來沒有一家廠商,敢血淋淋的告訴他們,我這台相機的性能適用於何處
多半都是買單的千金難買早知道

如果不滿足的人,多半會選擇比目前更好的相機
但買到了又在後悔前任相機的種種美好

那,為何不自行打造一台屬於自己、也適合自己的一台相機?
如果不行,那麼做一些功課或是在討論串中,挖出一些適合自己也樂意使用的功能,有何不可?

我常常看到很多人說:「這價位,可以上___了」(空格的部分請自行代填)
那我想問他們:「難道你們都只依$$來選相機嗎?」
可悲的是,還真的不少人會聽進去,就像最前面的例子中,那位店員一樣
但多數的店員只知道要賣出去,他真的有去徹底了解一台相機嗎?

然後,4k&FHD的螢幕其實對100%檢視沒有多大影響
那位R先生,我曾經在私訊中對您的回應,不知你又思考了多少?
FF與(M)4/3其實不就像FHD與4K一樣,都有不同的用法

重點是,你具備好對一台產品的認識了嗎?
而你又能就這台提出它的用途了嗎?

就像GH系列,很多人一看就說它很適合拿來錄影一樣
但我相信,其它的相機一定也有它最重要的地方可以被拿來使用,甚至讓人發現它
而不是被拿來當作片幅/畫素戰爭的武器

然後,搞對立和貼標籤似乎很像是台灣人的習慣
在別人地盤上發動攻擊的也不在少數
離題跟聽不進去別人建言而一再自打嘴巴的更不用說
重點是,這長長的39頁下來,真正能為EM1發聲並接受其他觀點的有多少?



從M4/3第一砲-G1出來時,我問了它的定位在哪?
後來O、P兩家分別交出成績單,於是我大概知道他們要把M4/3推到何處
Sony加入戰場之後,我也知道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之後的Samsung和Fujifilm,我也看到了他們主打的項目

買一台相機不難
但是徹底了解各家相機後,再下決心入手最適合自己的相機,卻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到?

自從S的α7(R)出了之後,感覺很多人開始玩起FF
吸引別人玩FF我不反對,但你有做好接受FF特性的準備了嗎?
同樣的,其他系統也準備好了嗎?

語畢,我倒希望這裡的人可以一舉提出EM1所有的特性,並說說使用它的心得~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說到王道我倒想問問所...(恕刪)


說的很好,其實這棟樓也不乏有人將EM1得特性說出來

只是說出這些特性對於選擇其他商品的人來說好像有點刺耳

不過針對你最後的問題

我可以來分享一下,為何我會選擇EM1然後EM1的特性是什麼

這文會有點長,本來是想特別在blog寫,不過也可以在這寫之後複製過去就是了(笑

當然,討論為什麼選擇EM1的時候,不免得會提到為什麼會不選擇其他商品

但這不意味著我認為選擇其他商品的人是蠢蛋,我同樣尊重別的選擇與需求

這只是經驗分享,而不是賤踏別的商品(這些話必須說在前面)

談選擇之前,我必須說說我的攝影習慣

我對於攝影的觀念是這樣:先求有,再求好

就像畫圖,都是先規劃好整體構圖,光影,色彩之後才慢慢畫細,並且量力而為(我是學藝術設計的)

人對於畫面的第一眼,都是看整體的,不會有人注意鳥的毛清不清晰,除非你特別截出來,但會注意鳥的姿態

構圖,光線,色彩,通常這些顧好了,就是好,很少人會再深究毛清不清晰

當然很多拍鳥人做資料性的紀錄,很在意這些清晰銳利,也是很正確的,如果能兼顧那就更好

這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在這說話要很小心


所以E-M1就是這個所謂"先求有"的極致

我出門拍攝,決對會選擇側背包,一機2~3鏡出門,出門前鏡頭前後蓋都會拔掉,遮光罩裝定位

然後相機包會有3格,一格放機身+掛機鏡頭一般是ZD11-22,一格ZD 50-200mm,另一格可能是L25

或是直接空著,換鏡頭時,先把鏡頭拔下伸手丟進其中一格,並且換拿另一顆,快速接上

這是我的拍攝節奏

前陣子很有名的D4 VS EM1的影片,應該很多人都看過

雖然他很明顯故意調侃D4,但是也離事實不遠矣

很多拍攝的畫面都是消縱即逝

根本沒空在那邊慢慢把相機拿出來,慢慢裝上鏡頭


很多人會說,既然是求有,那想必對機身性能要求很高

那少說也要D4 1DX 5D3 (D800不算連拍速度上不來) 70D D7100

我這裡想說的是E-M1的機身性能雖然比不上D4 1DX,但我想要比起5D3 70D 應該還算可以一戰

那為什麼不選D4

因為又大又重

這又大又重會大大降低拍攝節奏

這跟體力好不好沒有關係

你想 我今天帶著D4+大三元出門

每顆鏡頭都是又大又重,像我上面講的那樣換鏡頭,有可能嗎?

光要找合適的測背包,就非常麻煩,機動性也大大下降


我在使用EM1之前 我的主役機種是D300s,中間也使用過大小兔

為了D300s的性能,我忍受了那些不便,也讓我錯失了很多畫面

時常當我鏡頭換好,鳥就飛了 人就散了 狗就走了

本來我還打算繼續忍耐下去

因為現階段除了D4 我找不到替代D300s的機種,但那意味著要花更多錢,要換更大更笨重的鏡頭


這時候出現了E-M1,我看著他把D300s的全功能塞進E520的大小裡面,還更小,性能高ISO與色彩還更好

而且擁有絕佳的耐候性,可以讓我大膽使用,這真叫我怦然心動


講了那麼多,我條列一個結論:

我需要的機器

1.輕巧 體積小(含鏡頭)

2.開機速度、快門時滯、連拍速度、單次對交速度要快

3.調整選單要快速(不能LAG)

4.必須三防,機身可靠

5.畫質要有一定水準,色彩演繹優良

6.能當專業機也可當隨身機


綜合以上,那就是E-M1

E-M1給的功能非常多,而且這些功能用上去都不會Lag

我可以放心的帶著他上山下海,不用負擔多餘的重量跟體積

裝手把接上4/3鏡與pro鏡頭可以完成大多數專業任務(婚攝例外,婚攝的確很需要全幅)

拆掉手把,搭上各種輕薄短小的定焦鏡,搖身一變成了高畫質隨身機,掃街利器

而要達到以上所有條件,也只有E-M1,或許還有GH4,不過我需要接43鏡,XT1也很不錯可惜快門只有

1/4000,也沒有相應好用的鏡頭群可以選擇

隨身機的部分,的確不能放口袋,不過比上GF6以上,隨身狀況應該是綽綽有餘

很多人覺得EM1多了個手把,隨身度應該會下降,但如果你有掛鏡頭的習慣

不管你是掛17 2.8 還是14 2.5這種餅乾,EM1跟EM5的厚度其實是一樣的,你放進包裡總是個方型空間

EM5+鏡頭,也就把EM1手把的厚度算進去了,就算多一點點,也沒什麼影響


很多人會分開EM1的特性來個別比較,當然比來比去各項均有強者

但合在一起,就只有這台,沒別的選擇

A7/R光是在開機這關,我就受不了了


而以後APSC有沒有可能像EM1這樣?當然也有可能,但到了那時候M43只會更小

而且重點是"現在沒有"


以上是我的心得....以後可能會同步發表於部落格 哈哈哈

raempire3000 wrote:
說的很好,其實這棟樓...(恕刪)


講得太好了!!!
不過M4/3對我來說
真的在白天很強大
但是最大缺點還是夜拍長曝
(EM1似乎還不夠好)

只是割捨不下一堆4/3鏡頭,閃燈,等配備包袱...


raempire3000 wrote:
說的很好,其實這棟樓...(恕刪)

感謝您分享對EM1的看法與心得

當我看到EM1的評測文時,發現它的耐候性能很亮眼(當然,實際上與其他耐候機的比較我還是知道的)
在color run的表現可說是稱職
也因此跑回來P版問問愛機GH3是否也能如此
雖然網友給的答案讓我失望,但我仍然沒有否定GH3的價值
現在也愉快使用中

但是又回頭想想:雖然EM1可以在那麼嚴酷的環境生還
麻煩的是還得去清除它身上的粉塵與水滴,等於多了一道步驟
我想這就是特性所產生的問題吧
就如同全片幅雖然隨手可得散景,但在一些拍攝用途上反而是麻煩
上面吵得不可開交的飛羽也是其中之一

不同片幅、不同性能及特性正好延伸出不同的拍攝用途
只是每個消費者的答案一定都不一樣而已
有些人經常拿汽車來比較,但我覺得這有點像是考大學或出社會找工作
沒有比較優秀的科系/工作,只看你能否經營得當
若說有重覆到的部分,那不就是那兩個字:「攝影」嗎?
Nighteen wrote:
講得太好了!!!
不...(恕刪)

這邊有EM1 vs GH3長曝的比較
各位大大的對話實在精彩,標記一下!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如果不滿足的人,多半會選擇比目前更好的相機
但買到了又在後悔前任相機的種種美好


raempire3000 wrote:
因為現階段除了D4 我找不到替代D300s的機種,但那意味著要花更多錢,要換更大更笨重的鏡頭
這時候出現了E-M1,我看著他把D300s的全功能塞進E520的大小裡面,還更小,性能高ISO與色彩還更好
而且擁有絕佳的耐候性,可以讓我大膽使用,這真叫我怦然心動

講了那麼多,我條列一個結論:
我需要的機器

1.輕巧 體積小(含鏡頭)
2.開機速度、快門時滯、連拍速度、單次對交速度要快
3.調整選單要快速(不能LAG)
4.必須三防,機身可靠
5.畫質要有一定水準,色彩演繹優良
6.能當專業機也可當隨身機

綜合以上,那就是E-M1
E-M1給的功能非常多,而且這些功能用上去都不會Lag
我可以放心的帶著他上山下海,不用負擔多餘的重量跟體積
裝手把接上4/3鏡與pro鏡頭可以完成大多數專業任務(婚攝例外,婚攝的確很需要全幅)
拆掉手把,搭上各種輕薄短小的定焦鏡,搖身一變成了高畫質隨身機,掃街利器而要達到以上所有條件,也只有E-M1,或許還有GH4,不過我需要接43鏡,XT1也很不錯可惜快門只有1/4000,也沒有相應好用的鏡頭群可以選擇隨身機的部分,的確不能放口袋,不過比上GF6以上,隨身狀況應該是綽綽有餘
很多人覺得EM1多了個手把,隨身度應該會下降,但如果你有掛鏡頭的習慣
不管你是掛17 2.8 還是14 2.5這種餅乾,EM1跟EM5的厚度其實是一樣的,你放進包裡總是個方型空間


fake802 wrote:
畫質這麼講究了,音響能不傳真嗎?


個人對音響音質的要求是音符能在室內所有空間內的某一定點出現或明顯地漂浮持續滑位,其音質有如在錄音室現場演奏般,比任何有觀眾現場演唱的場合明顯好很多。這樣的音響效果,個人已經自我享受近十年了。當然相片中的看不見音響設備與這樣的境界是有距離的…
如果你想把圖縮到只有指甲大小 然後告訴我所以整張看起來都差不多 在景深內
那我就同意各位外星科技的說法

還是說要把原圖裁到只有對焦點附近 然後告訴我...景深改變了?


tcn1john wrote:
縮圖要看會不會改變觀...(恕刪)

Auroras777 wrote:
如果你想把圖縮到只有指甲大小 然後告訴我所以整張看起來都差不多 在景深內
那我就同意各位外星科技的說法


那....你已經承認這個看法了。
圖的大小可以誤導景深,就算只是些微,也是誤導。

這個就是反向操作的最終目的。
不管你怎麼相信景深不會改變,只要你無法判斷原圖的景深,縮圖者的目的就達成。
「縮圖不會改變景深」的事實依然成立。
「你看不出原始景深」也一樣成立。
-= 散仙 =-

cchangg wrote:
那....你已經承認這個看法了。
圖的大小可以誤導景深,就算只是些微,也是誤導。

這個就是反向操作的最終目的。
不管你怎麼相信景深不會改變,只要你無法判斷原圖的景深,縮圖者的目的就達成。
「縮圖不會改變景深」的事實依然成立。
「你看不出原始景深」也一樣成立。


看到這一段文字,不知怎地想起...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 4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