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請益(M43系統轉全篇幅的前輩)


evo770129 wrote:
各位前輩&大大好小...(恕刪)


可以考慮一下 Sigma DP1M 專拍風景 ,M43拍其他的 ~
樓主講話的內容 斷句
真的有夠像賭聖裡面的摩羅星教阿星拍Vedio那段.................

應該是很有創意的人, 拿什麼拍都沒問題啦

............................................................
我是先用DSLR 然後用 m4/3的 有機會可以交流心得囉
不過十點以後不要打來....因為我睡了
evo770129 wrote:
各位前輩&大大好

小弟今年27
玩相機也大概4年多
從一開始的PANASONIC G2
到現在的OLYMPUS EM5
不論是質感畫質及操控上都有明顯的提升
鏡頭也換了不少

目前手中的鏡頭有
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0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
Voigtländer 17.5MM F0.95

最常用的是阿福17.5MM F0.95
真的是很愛她哈哈哈
但卻又捨不得

因為要換系統的話是必要全部出清
畢竟小弟薪水一個月30K...沒有很多

但人嘛...終究是不滿足
總是希望有一天能有台全篇幅相機XD
想換的CANON系統(6D?7D2?5D3推薦哪一台?
拍人與風景大概各佔50%
鏡頭一開始想買24-70MM F2.8


從我開始喜歡拍照之後
我就知道是條不歸路XD

所以想請問是否有也是一開始接觸M43系統之後轉全篇幅的前輩
是否有甚麼意見能給小弟?!感謝


我是GX7>6D>A7II
如果你收入沒辦法增加
最好是不要跳
硬要跳
你又愛用手動鏡的話
還是建議用A7系列
可以幫你省不少錢
VM有不少好鏡也不會太貴(就像15樓那顆)
FE的鏡頭也普遍比L鏡和N鏡便宜
6D、5D3目前都不會比A7划算
能的話像我上A7II更好(A7R2你大概無法負擔)
還有防手震防飛碟光

當初我6D要升級5D3還是A7II是想很久
A7II有防手震和輕巧
加上機身性能強大
操作使用上也比較接近M43
發色我是覺得機身會調整就沒問題
給你參考
evo770129 wrote:
所以想請問是否有也是一開始接觸M43系統之後轉全篇幅的前輩
是否有甚麼意見能給小弟?!感謝...(恕刪)


我第一台比較像樣的相機是GF2,也跟你一樣買了一些M43的變焦定焦鏡,因為小女即將出生,所以轉用5D2。

在轉換的時間點,GF2還有些殘值(6000~7000),所以我全清光了,只留了一顆我覺得很棒的鏡頭。
LEICA D 25MM/1.4 (魔性之眼。大奶)
因為我覺得這顆鏡頭是唯一一顆會讓我想再跳回M43系統的原因。

樓主應該問問自己,現在用來用去,有哪顆鏡頭是值得留下的。
因為優質的鏡頭多半可以保值,而機身總是一去不復返。

多年後,現在除了全幅機,我也多搞了台EM10在拍。



m43拍活動。全片幅拍精緻。
這是我的做法。多年來皆如此。

所以,建議m43系統越精緻越好。方便機動性與旅遊性。我是投資在討喜又輕便的鏡頭,如 p牌的8mm魚眼,17mmP牌L鏡,與一支中遠變焦。這樣無論活動,街拍,旅遊都很方便,對故事性頗能掌握。
而全片幅又大又重,所以我是儘量以選擇經典鏡為主,碰到需要完全掌握各種攝影要素等精緻攝影時使用。比如CANON全幅配85 f1.2,菜頭等大光圈單焦,或是中長焦紅色橡皮筋等等。
以樓主目前配備來說,進全幅如果沒有直上f1.2-f1.4的定焦,
應該感覺不到很大的差異(除了變重),

例如樓主現在的鏡頭,換算全幅就是24mm f4、135mm f2.8、35mm f2這三個規格,
所以換成全幅至少要升上24mm f2.8(不過一般都會拿24mm f1.4)、135mm f2、35mm f1.4,
不然哪來的升級感?

另外我建議之前都用定焦的,就不要再買變焦了,
變焦的那些問題(變形、各焦段互相妥協而毫無該焦段特色的畫質),
在什麼幅上都是一樣的。
版上很~~多人推24-70L2,但對照原本使用的鏡頭,基本上不會有升級感的(除了不用換鏡頭)。

特別是12/2、75/1.8根本就已經m43的神鏡系列。

我是E-M5II跟5D3。
【建議】

先去租,借,一套全幅。

看你目前的拍攝對象、照片是否因為全幅就能帶來整體攝影表現的提升。
你坦承你的薪水,坦承你的影齡資歷,我認為全幅對你是困擾。

全幅一顆中等鏡頭,就超過你的一個月薪水,
這將會是你最大困擾,你沒有辦法有各種焦段和嘗試多元攝影的機會。

======================================
【經驗】
我25年前從過去Nikon FM系列到F5原本是死忠NIKON人。不信任CCD,信任底片。

到E-1的CCD說服了我,轉4/3,後來等到全幅市場成熟,
用了A900和5D,當時用全幅,大小重量不是最大問題,體力好都可以負荷,出外景拍過溯溪,上上下下也可以忍受。
但荷包不能忍受,Minolta老鏡當時出掉一顆,就換到整套EM-5加三鏡。

對於兼職攝影師的我,我接的平面紀實、報導、跟拍、取材,要符合客戶需求都不是問題,
當然我也不接婚攝、商攝、運動這種需要用到全幅以上才能給予的品質,
但平面紀實、報導、跟拍、取材,並不能看到當前的m4/3和全幅決定性的差異。
當然你可以說因為我接不到Time, National GEO等級的報導、紀實,不過我想大多數人也沒有。

因此現在就安分待在m4/3。

對一般使用上表現力比較明顯,是容易製造淺景深,和整體動態寬容感覺更大,這是物理限制,
「同樣技術水準」當然更大片能獲得更好效果。

========================================

【補充】

用過全幅,是好事。但我覺得租、借能帶給你,需求所要。

必須說因為你銀彈有限,要「玩」m4/3和「玩」全幅需要的資本,大約是「片幅的平方」..........XD

我個人心中認為,EM-1 12-40 2.8 大約等於5D EF 24-105 4 給我的畫質(主觀感受、誤戰) ,
但這是單就「RAW品質」,實際上EM-1其他有的,是連5DIII都沒有的

全幅在我不用以後,也有怪獸、外星的進展,
這部份一定是個有距離的賽跑,但樓主說過,

你薪水不高。

我沒辦法告訴你,你用這樣的薪水,可以獲得全幅的樂趣,能超過m4/3











【不夠大台 如何報導、拍MD??】

因為爬文,看到這個。OK。

你就跟在最大台、腳架最大的旁邊,m4/3可以讓你伸手(因為live view),
手持從最大臺、腳架最大的旁邊,鑽出去找到很好的拍攝角度。

「記得跟幫你卡好位置的攝影大叔,抱以微笑的笑容」
事實上,報導攝影間卡位是很嚴重的,但m4/3威脅性小,他們就比較沒有戒心。

我曾經拍攝馬英九在人群中擠時,全幅機海都只能高舉盲拍,
但我卻可以對準再拍,而且也不怕雜到馬英九的頭XD,
手也不酸。

PS 我沒有跟馬英九握手。
如果可以的話建議都留
一定要出清至少留一機一鏡
小弟是用D4+E-M5
出遊時D4太重實在帶不出門

evo770129 wrote:
各位前輩&大...(恕刪)


能力可負擔,換吧~

您內心就是想換,只是需要理由支撐


我是從APS進門,一路上FF,然後又轉到了4/3垂直進光,然後跑回APS,再進FF,目前暫時落腳M4/3

目前使用E-M1 + 12-40 + 40-150

基本上以這樣的體積重量,涵蓋等效24~300mm f2.8,說不夠用都只是怨念作祟

如果您問我是否還想回去背全幅機 跟 變焦大三元,定焦大四喜

我答案是肯定的 "不要"

因為....這是一組我會常帶出去的器材,而不是只在家裡把玩測散景,看發色,格放銳利度的器材

以上個人小心得,供您參考^^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