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帶著 E-M5 & 12-40mm 遊陽朔


locuscc wrote:
謝謝賞圖
看來版上有不少人對 12-40mm 有興趣
前面貼的這幾張其實許多有用到數位放大或不少裁切



樓主這幾張的畫質實在是很犯規呢,看來4/3的ZD 12-60mm對比m43的接班人,除了焦段少了20mm外,mzd 12-40mm真的不遑多讓。

樓主拍的陽朔風光實在很讚!加分!

locuscc wrote:
要看 12-40mm 的影像品質
可以參考以下幾張光線條件較佳
但與這次行程無關的相片
這些大都設定為 Vivid 模式的 JPG


以版主這幾張的實力來看, 可以開班授課了!
DAWEI MAGIC wrote:
樓主這幾張的畫質實在...(恕刪)


ching43202 wrote:
以版主這幾張的實力來...(恕刪)


謝謝 DAWEI MAGIC 以及 Ohio 爸爸
兩位還有前面留言的 eddielu
都是我在去年剛進入 O 家時
經常在板上學習與觀摩的對象
你們的留言與分享的相片我大都有看過

經過一年的潛水學習階段
總算申請了 mobile01 的帳號
也有了一些可以分享的相片
也算是對 O 板的回饋

對於數位單眼的攝影
我的經驗仍然很有限
到現在也還處在學習的階段
希望以後能漸漸拍出自己的風格
拍出更多自己喜歡的相片

locuscc wrote:
進入 O 家時
經常在板上學習與觀摩的對象
你們的留言與分享的相片我大都有看過



您的作品不像是新手,又或者是,獨具慧眼吧!

以前在4/3時代,只看到越來越多的O家人出走,但從EM-5後,看到O家也能像海乃納百川一樣吸引著C,N,S玩家入門,O粉也開始不寂寞了。
DAWEI MAGIC wrote:
您的作品不像是新手,...(恕刪)


我確實不算是新手
學生時代曾短暫摸過 Minolta 的傳統單眼
大概拍了二十幾捲底片吧

E-M5 是我的第二部數位單眼
我的第一部數位單眼是 Nikon D70
(搭配的鏡頭是 18-70mm)
只是不太常用
一方面是因為重
另一方面顏色又不是很喜歡
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用著
即使難得出國也懶得帶比較重的 D70
經常直接就用小 DC 來拍旅遊記錄
(光帶一部筆電就夠累的了)
也因此技巧上幾乎都沒什麼進步
這段期間大概跟新手沒甚麼差別

一直要到去年有了 Olympus E-M5
(搭配的鏡頭是 12-50mm 及 40-150mm)
整個視野才真正打開
E-M5 這樣的重量很適合我
讓我會想要經常帶著它
於是拍照的數量開始急速的增加
透過觀摩別人的相片與自己經驗的累積
慢慢的總算開始有些心得

差不多半年前看到 Flickr 上有個 waterdrops group
於是利用僅有的 12-50mm 微距功能
也開始模仿一些老外拍水滴的微距照
(不過只對拍天然的露水有興趣)
拍多了也跟著喜歡上微距攝影
只是還沒有真正的微距鏡

幾個月前購入 12-40mm
也開始使用後製軟體
雖然還沒花時間去熟悉操作的程序
但已經很難不用 LR 了

最近開始會想要看攝影的書
剛買入 Bryan Peterson 的「DSLR 數位攝影寶典」
與 Scott Kelby 的「流光顯影」
Peterson 的書好像淺了一點
下一本可能會買的書是 Bruce Barnbaum 的
「The Art of Photography」

以上提供自己的一點過程
給一些剛接觸數位單眼不久的人參考
locuscc wrote:
剛買入 Bryan Peterson 的「DSLR 數位攝影寶典」
與 Scott Kelby 的「流光顯影」
Peterson 的書好像淺了一點
下一本可能會買的書是 Bruce Barnbaum 的
「The Art of Photography」
以上順便在這裡提供自己的一點過程
給一些給剛接觸數位單眼不久的人參考


L大本來就是有技巧的人,用到E-M5只算是剛好撿到倚天劍
而已.
說到簡單好讀的書,Bryan Peterson的確有些還不錯呀!
跟教科書不同的是,攝影書越厚越難讀(講太雜了).不像以前
研究所念的text book,反而那種100~200頁的才真是"天書".

這幾本或許不少人有,但聽書名都覺得很膚淺..未來的大師們
可能連看都不屑看,但我這肉腳覺得偶而拿來提醒自己還不錯.
很薄!!可是 Michael Freeman的書我好像都讀不完.坊間
太多介紹攝影技巧的書,篇篇都是看完後覺得他講他的,我還是
只會拍我的.重點可能還是"沒感覺"吧!反而是很少書會讓你
同意{我拍照前也是該先這麼想一想}呀.

{拍照前先學會看} <-Click

100個拍好照片的方法 <-Click
Google後才發現,黑麵老師也有推薦.這本書我擁有快10年嚕!

聽來就像給幼幼班看的吧!?對呀!歡迎幼幼班的朋友(as me)也去
書局翻翻,都很便宜呦!!

eddielu wrote:
L大本來就是有技巧的...(恕刪)


Peterson 的書確實寫得相當不錯
我尤其喜歡他用他自己實拍的相片做說明
書雖然還沒看完
但可以確定的是
對於自己過去主要仰賴直覺來拍照的整理頗有助益
他的書對於新手應該會很有幫助
對於有些經驗的人也有提醒與整理的好處

您推薦的幾本書
以後會找時間買來看
或直接待在書店慢慢看

自己會拖到這麼晚才想要買書來看
一方面是疏懶成性
另一方面也是想先靠著自己摸索看看
讓自己的直覺先蔓延一段時間
免得太早被成習的框架給框住
拘束了用直覺創作的自由度


中國大陸的景色真的是很美....

最喜歡漁夫撐竹筏的那張黑白照!
lee9593 wrote:
中國大陸的景色真的是...(恕刪)


謝謝賞圖

在這裡也順便交代一下
當時的場景狀況
以後有人要到那裡拍照
或許可以參考一下

那天騎租來的摩托車到達遇龍橋
已經是 5:20pm
由於摩托車必須及時騎回陽朔西街還車
能夠拍照的時間最多只有 20 分鐘

所幸當時仍有零星幾部竹筏
穿越遇龍橋而停泊於不遠的河邊
於是就趕緊抓拍照的機會
一有竹筏從腳下而過就尋找適合的時機

基本上從竹筏進入自己有感覺的構圖中開始
前後約有十幾秒左右的時間
可以抓到不錯的畫面
但是這十幾秒裡面竹筏划得很快
不考慮連拍的話
大概只有兩次左右的快門機會
可以挑到自己喜歡的構圖
(竹筏位置、撐船人姿勢、竹篙角度)

所以除了之前貼了的那張之外
以下這一張算是最後一擊
再過去竹筏就靠岸了
畫面就沒那麼有味道了



這一張因為竹筏位置的關係
橫幅會比直幅適合
竹篙的位置角度我也更喜歡一點
只可惜這張相片的構圖畫面中
右邊的視覺份量較重了些
感覺上畫面好像有點失衡
還好左邊河面的濃色倒影有彌補一些回來

以我自己有限的學習經驗來說
我覺得培養敏銳的視覺雷達很重要
當一個有 fu 的畫面已經或即將進入眼簾
必須要能夠很快的抓到有感覺的構圖與曝光
往往 window of opportunity 就只有這幾秒鐘
而這是可以透過多拍多想
獲得一些經驗累積的

像這類旅拍的經驗
也讓我更加確定自己的拍攝習性
是比較適合以變焦鏡為主的
雖然練到可以在飛快的時間內換鏡頭並不是不可能
但我自知比較習慣在變焦所提供的餘裕中
專注尋找抓拍構圖的各種可能
即使這代表著必須犧牲一些畫質

既然是 O 家的版面
自然是討論器材的多
不過我摸過或瞭解的機絲實在太貧乏
所以最多只能聊聊實拍經驗
或許可以提供剛入門者一些旅拍的參考
希望不會有人覺得這樣的實拍討論太囉嗦、太無趣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