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測光的奧義

smallricey wrote:
有個問題通常測想要拍...(恕刪)

我想到的方法是,最亮跟最暗的地方都測出曝光值看差多少,是否超出底片的
容忍範圍,然後進行調整,目標是照片上想保留住物體材質、紋理的部份至少
要在底片(或ccd)的容忍範圍內。

人像、花草等還可用閃燈補光,風景可就不太行了,範圍太大了。

不過現在各家的曝光程式都已經進步到連florance大大的照片那樣極端的場景
都可以處理的不錯;再加上現在數位相機的儲存成本很便宜(比起正、負片來
說),如果相機有包圍曝光的功能,就……大方的開下去吧!倒是蠻省事的。

最後上面測亮暗部的方式蠻花時間的,注意拍人像的時候,再美的美眉照完臉
上都會有三條線!
Cakin wrote:
怎麼拍出漂亮的藍天?...(恕刪)


縮光圈~~~暗部加點EV值~~~應該就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

E300+OM VIVITAR 28mmF2.0~~
更新資訊:
ISO 100,F12-16,EV+1,JPG SHQ,無CPL~~
分享TPE 101與藍天







也發表在另外一篇藍天的討論串^^
藍天...基本上最重要的是要看天空賞不賞臉~~其次就是要適當的使用偏光鏡~~

E300 + 14-45kit + CPL + 好天氣
全部用中央重點測光..其實用中央重點平常就很好用了..點測是某些狀況底下用的..
ESP就很難用了~~還有..像順光風景這一類的用點測沒意義....
反差很大的情況下點測的點也得選好..那個才是學問~~

這些天空還算夠olympus藍吧~~













怎麼拍出漂亮的藍天!
其實方法不外乎
1.請老天爺給面子.
2.正確的拍攝角度.
3.正確的白平衡.
4.正確的測光再減些EV
最後,如果這些步驟都成功的話,不用偏光鏡一樣是爆藍的天~~~
而且偏光鏡並不是裝上去隨便轉一轉天就會藍
還要看是不是背光,拍攝的角度是不是正確呢!
^^



老天爺給面子
拍攝角度OK
白平衡正確(手動色溫)
未使用偏光鏡
olympus夥伴樂園~ZFC瑞光俱樂部 http://zfc.tw/forum/
我使用的相機只有中央重點式的測光
平常也都大概憑經驗做一些加減
以及對地面或手臂測光之類的方式去做判斷
再不然頂多換上我唯一的小望遠90mm的鏡頭再去做更重點式的測光而已
看來所拍的照片也都還ok啊

測光方式固然重要
不過我想觀念更可以補足硬體上面的不足
我的工作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alms27.4 http://iday19820203.pixnet.net/blog









找尋到好的測光點必須將所有的層面都做到顧及,不能只有單方面的顏色,應該是說所有的顏色都能有構良好的表現才算是較好的測光點
OM攝友以及攝影同好的集散地 http://olddo.com/bbs 世界初攝影團
O大一出手,便知有沒有。他的測光之準是有名的,或許樓主發文的原因就是要引O大出洞,教個二手吧。

我沒上過O大的課,但我從有名的 "衛生紙上的鏡頭蓋" 上體會到點測光的方法,在此供大家參考,有誤也請指導。

無論是區域測光,重點測光或點測光,目的都在於把 "測光的那個區域" 拍成中間灰。所以,如果對著一片白牆,不管用哪種側光方式,照相機指示的曝光值拍出來就一定是一片灰。

按照教科書上寫,區域測光通常建議用在畫面每個區域的反差不是很大的狀況下,中央重點則是用於主體與背景有某種程度反差的情況下。這些指示不算錯,因為都可以拍出像樣的照片。但是,為什麼要 "規定"甚麼狀況下用甚麼測光方式呢? 因為相機是看不懂你的畫面裡有多少個東西或顏色,它都把他們的反光加起來平均成為中間灰。在畫面各物體的反差不大的狀況下,每個物體的實際反光與中間灰差不了多少。而在主體與背景有相當反差的狀況下,把中央主體的反射加權到60%甚至80%不就比區域測光更能照顧到主體而不受背景的干擾?

回到 "衛生紙上的鏡頭蓋"。如果用區域或重點測光直接拍在衛生紙上的鏡頭蓋,會因為黑與白的反差太大,就算相機算出一個曝光的平均值,也會顧此失彼,不是衛生紙失去了紋路就是鏡頭蓋變成灰的。因此,重點在於了解相機是一個笨蛋,它只會把所有你要它測光的地方拍成中間灰。雖然你要拍的是 "衛生紙與鏡頭蓋",它只會給你一堆二個反差極大的平均值,然後讓二樣東西都不漂亮。

因此,測光要準的話要用點測光。也就是 "不讓相機有加權或平均計算的機會"。每次測光只測一個物體,或一種顏色。因為在同樣的光源下,如果你能忠實的反映出一個顏色的話,其他顏色應該也會差不了多少。

問題來了,點測光如何用? 我覺得這是竅門所在。

首先,你要大約了解每種顏色 "相對於" 中間灰的反射率的比例是多少。按照數位相機聖經,純白是93%純黑是3%,所以如果你要用點測光拍出純白,就至少要按照相機的數值 "加" 二至三級。同樣的,要拍出純黑至少要 "減" 二到三級。在01上也看過有人用五等分,也是蠻準的。而其他顏色,就靠經驗去判斷了。比如說深藍(-1.5--2),淺藍(-03--1)

其次,每種顏色在不同情形下的反射率會因為反光或其他因素會變動,看你當時要拍得是"原色"還是"反光後變異的顏色"在曝光的加減上都會不同。

因此,在 "衛生紙上的鏡頭蓋",我們可以"只"對衛生紙或"只"對鏡頭蓋做點測光,無論是用+2,或是-2(看你測哪裡),絕對會比用區域或中央重點來的準,因為我們已經比相機聰明了。

以上是我的小小心得,請指教。(O大快再現身吧,免得眾O家用戶永遠只能看您的照片流口水)

以下測是由e500+om 50mm/f3.5 macro (手動微距)示範演出,對焦與測光均在鏡頭蓋的M上方(畫面中央),iso設400

第一張,區域測光 1/125, f3.5
旁邊被故意摺起來的衛生紙還看的到一點點痕跡


第二張,重點測光 1/80, f3.5
跟上一張比起來亮很多,因為黑的部分被加權了,相機以為要亮一點才能平衡到中間灰。如果用重點測光拍人應該還不錯,可以照顧到主體而不去被背景所影響。


第三張,點測光,按相機數值減二級。1/400,f3.5
鏡頭蓋回復成本色(黑色),而衛生紙的紋路也因在同一光源下,得到正確的呈現。


第四張,點測光,按相機數值減0.7級,因為前一張雖然呈現了黑與紙的紋路,但沒有考慮到鏡頭蓋的反光,所以做了些調整。看起來比較像眼睛所見。


第五張,與第三張曝光條件相同,可看出藍色的筆與紅色的名片都很飽滿


第六張,與第四張曝光條件相同,更接近眼睛所見。


第七張,與第一張曝光條件相同,區域測光
明顯地看出來紅色的名片因為黑色鏡頭蓋的緣故,"被迫"要變亮一點。因為相機認為畫面中的黑色東西太多,要找其他東西來平衡。(當然相機是不會這麼認為啦,只是黑色的範圍大,它要找平衡而已)



第八張,與第二張曝光條件相同,重點測光
同樣的,當黑色區域被加權計算,畫面中其他區域就會失真更嚴重。紅色的名片已經變成像泡過水一樣,深藍色的筆也變成了淺藍色。



希望更多高手能分享經驗


我也試拍過,結論是前製很重要,了解器材是按快門前的重要課題
我連測光都搞不定,對焦與白平衡也還在摸索,那"減法"哪有時間練習啊!?
"衛生紙上的鏡頭蓋" 拍完好像還要...閃燈下的 "衛生紙上的鏡頭蓋" ...
--
jason206
"衛生紙上的鏡頭蓋" 拍完好像還要...閃燈下的 "衛生紙上的鏡頭蓋" ...

這又是另一個境界的難題了..............................................




ZeppelinSound
"我也試拍過,結論是前製很重要,了解器材是按快門前的重要課題"

對啊,每一部相機的設定都不一樣。傳統底片機大部分只有重點測光,熟悉自己的器材而不追尋最新最貴的才是正道啊。

"我連測光都搞不定,對焦與白平衡也還在摸索,那"減法"哪有時間練習啊!?"
看了您的exif,那張也剛好是點測-0.7ev,雙方都呈現得很棒呢。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