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ako0605 wrote:
-不排除將來發展FF。
其實只要有廠商願意提供FF的感光元件,O就肯做了。
相信O家光學配上FF畫質會更威,而且O還可以靠FF新鏡再撈一筆。
光學廠還是賣鏡頭比較有賺頭。(4/3鏡皇可以賣7~8萬,M4/3鏡皇要賣...當然還是4/3鏡好賺)
這幾年各家新相機足以應付一般需求,各相機新功能裡除了O的五軸防震外,
沒感到令人驚艷什麼新功能(別把WIFI跟APP算進去...),
所以等各家沒牛肉可端時,可能就往FF價格上出手了。
MTB LIFE wrote:
其實只要有廠商願意提供FF的感光元件,O就肯做了。
相信O家光學配上FF畫質會更威,而且O還可以靠FF新鏡再撈一筆。
光學廠還是賣鏡頭比較有賺頭。(4/3鏡皇可以賣7~8萬,M4/3鏡皇要賣...當然還是4/3鏡好賺)
這幾年各家新相機足以應付一般需求,各相機新功能裡除了O的五軸防震外,
沒感到令人驚艷什麼新功能(別把WIFI跟APP算進去...),
所以等各家沒牛肉可端時,可能就往FF價格上出手了。
4/3鏡皇七八萬,那出35mm不是要十萬起跳?願意花這麼高的價位的使用者恐怕都買徠卡了
35mm也未必是什麼牛肉,35mm vs APS-C vs 4/3說穿了就是片幅越大,體積越大,重量越重,價格越高
35mm也只是比APS-C和4/3大而已,在中片幅,大片幅之前一樣還是算小片幅
臺灣的薪資不漲,國人普遍希望所有商品的價格都不要漲,但這十年來新的35mm鏡頭的價格很多都長了一倍,對薪資正成長,匯率也可以合理升值的國家來講漲幅有限,但對臺灣人來講等於漲幅加乘,以前15萬就能擁有一套不錯的35mm系統,現在可能要30萬,Olympus一向走高規格高價位路線,出35mm光是賣得要比C,N貴,就不知道還剩多少人會買了......指望Olympus出35mm DSLR,不如直接擁抱C,N,S比較實際。
PS:「卡口」是大陸地區對「接環」的翻譯,不知道為何m01的攝影基本名詞被大陸統一的速度特別快。。。。
Walt Yu wrote:
臺灣的薪資不漲,國人普遍希望所有商品的價格都不要漲,但這十年來新的35mm鏡頭的價格很多都長了一倍,對薪資正成長,匯率也可以合理升值的國家來講漲幅有限,但對臺灣人來講等於漲幅加乘,以前15萬就能擁有一套不錯的35mm系統,現在可能要30萬,Olympus一向走高規格高價位路線,出35mm光是賣得要比C,N貴,就不知道還剩多少人會買了......指望Olympus出35mm DSLR,不如直接擁抱C,N,S比較實際。
看來像機也是越來越往M型化發展.
高階的越來越貴, 中低檔的越來越便宜.
想我的第一台入門DV花了快十萬塊, 現在三四萬就有很棒的攝影機. 我的第一台數位相機, 不過就普普的類單(sony s75), 當年也要價塊台幣近三萬, 現在三萬塊可就買到不錯的無反kit. 對我來說, 相機可是越來越便宜勒. 以前得勒緊褲帶才能買台類單, 現在是不小心路過nova就把整套無反搬回家.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Walt Yu wrote:
4/3鏡皇七八萬,那出35mm不是要十萬起跳?
4/3鏡皇是F2且是採直射光,除非在FF上仍要堅持直射光跟F2光圈,
若考慮跟其他家大三元一樣F2.8非直射光,O價格應該不會開的太扯。
Walt Yu wrote:
35mm也未必是什麼牛肉,35mm vs APS-C vs 4/3說穿了就是片幅越大,體積越大,重量越重,價格越高
體積上,FF並非一定要裝在單反,NEX就傳言要出FF了。
至於價格,上文已回覆了,
目前其他家新機已無什麼特別的功能,若沒像O家五軸這麼創新的技術,
只是加些翻轉螢幕、WIFI、APP之類的,可能還是得向FF的價格開刀。
所以未來可能會見到比現在更便宜的FF,若那時FF只比現在EM1單機售價貴1萬,
會有多少人還選高階M43?
FF的確比中片幅小,除非您有看到中片幅相機滿街跑,
不然討論的範圍應限制在主流的片幅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