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ce wrote:
這種心得分享真難能可...(恕刪)
你說轉接到4/3,4/3是單反相機,沒有裂像對焦屏嗎?
如過是LiveView對焦,那是因為,O家的系統沒有針對手動鏡優化
放大對焦是很方便,但卻無法半按快門取消放大
還要再按一次OK才能恢復,過程硬是繁鎖了許多
這部分E-M5好像解決了,P家的部分則是早就具備
S家的峰值對焦等都是輔助對焦的手段之一
底片機是因為有裂像對焦,與M4/3轉接相比快速很多
雖比不上超音坡馬達的鏡頭(不到一秒...好快)
但比14-42這類的鏡頭,是可以有相近甚至超越的速度
也不會在那拉風箱拉不停
再來是景深尺,這也是M4/3鏡頭不重視的部分(除了12mm有做,4/3鏡頭也有)
它可以做到估焦拍攝,比任何自動對焦都來的快(要論準則需靠經驗)
但老鏡轉接後片幅不同,會有誤差,所以無法再利用老鏡上的景深尺了
===以下是吐苦水+雜聊===================================================================
我其實與你相反,我是受夠了E-P1,才會愛上更純粹的OM系統
沒有任何選單可以煩惱、也沒有對焦不準的問題、更沒有〝神經質的測光系統〞
是的,最讓我受不了的,就是E-P1的測光
所以,最後只盡可能全手動,因為電子部分都是智障
OM很簡單,先設定光圈→對好焦→轉動快門環讓測光指針跑到範圍內→拍照
大多數,這些動做我在正式拍照前就已經粗略設定好了
所以實際上的環節大概只剩下微調與對焦
如果拍第二張的環境/目標依然相同,你甚至只剩下對焦的工作,光圈快門都不用管了
唯一需要吃電的測光表也可也OFF了
拍久之後,光圈快門搭配就會習慣性的放在大概的位置,不用開電測光也無所謂了
對我來說,這才夠SANP!
看似很複雜?但是我在E-P1上遇到的狀況也不輕鬆
調整AV光圈先決模式→設好光圈拍一張→太亮→減EV→
拍下一張亮度OK的之後,同一景第二張卻又跑EV→
只好加EV增亮→拍下一張亮度OK的,下一張卻又跑亮度.....
馬的什麼鬼啊,只好換到M模式,光圈一樣固定,快門手動固定,這樣就不會每張忽亮忽暗的了
膚色不滿意...改色調,還是蠟黃....再改色溫
接著,每張拍完都要習慣放大去檢查,免得AF對錯焦
實在不行,只好用AF-S+MF混合模式,手動去仔細對眼珠對焦
接著旁邊的人就問:你是好了沒啊?會不會拍啊?
拜託,我已經用短短15~30秒內搞定了上述一大堆難題,還有啥不滿啊?
所以我可以很有自信的說,這相機除了我以外,沒有人可以立刻上手拍得比我好的
因為AUTO不能用,幾乎對錯焦,亮度也不對
要請別人拍,還要先設好光圈快門
再教對方請先用中央的框框對臉部焦完→半按快門移動相機再取景
大多數人都聽不懂,直接問你這相機沒AUTO嗎?怎麼那麼麻煩?
我還沒說TTL閃燈呢,與E-P1搭配起來也是災難,出力一樣會忽高忽低
所以我放棄了,認了,E-P1用M模式,閃燈也該用全手動調控出力的燈(也便宜)
與其在那搞不懂電腦在想啥,不如自己親自掌握這一切吧
簡直是電子系統智障的表率,各位說,E-P1算不算是嚴師啊?
不靠M模式,不靠手動對焦,成功率能看嗎?
當初長達三個月我可是越拍越挫折
但被虐待完之後,我現在反而還有點引以為傲了
唯一的困擾是,我無法把相機交給別人拍,因為沒人可以立刻接手的
記得在E-P3的發表會上,E-P3有好上不少
只是介面又改了,習慣的模式都換位,又要再適應一次
一些功能選單藏的還很深,重點是,我已經駕馭了E-P1,過去的問題不再是個問題
所以覺得也沒必要升級了,不如轉去買鏡頭
只是這一轉,居然變成了手動鏡(該死的讓我遇到原廠轉接環半價甩賣),我又栽進去搞修練了
===================================================================
我去試玩過P家的GF2、GF3、GX1,那個iA很管用,傻瓜拍都美,羨慕死了
好比這是我親戚用P家某類單所拍的,只用iA啥都沒調

中規中矩的紀念照就輕鬆完成了
當天耍白E-P1沒裝記憶卡,所以這是用OM拍的

E-P1,我則不知該從何解釋起要如何應付惱人的人機對抗
我捉摸了快半年才慢慢掌握到它的脾氣,漸漸提升了成功率
一張曝光正常、對焦正常的照片,我從沒想到居然那麼難以獲得.....服了
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盡可能全手動,這樣才能減少差錯
===============================================
所以,相較之下,OM系統非常純粹,只剩下光圈、快門、對焦→完畢!
我E-P1朝思暮想的觀景窗它也有了,而且非常明亮簡潔

經過一段時間相處後,證實測光也很可靠
少了自作聰明卻又不可靠的電子系統干擾,這一下來可輕鬆多了
可以花更多的精神在取景上,這是個很好的現象
對我來說是個徹底解放,成敗全看自己,沒有可以責怪機身的部分了
而且它還是個立刻能讓孩童學習使用的系統
(證據)

我把光圈快門設定好,把相機教給小孩
教她怎麼拿、怎麼過片,然後請她轉轉前方的對焦環,整體變清楚的時候再按快門,OK!她會拍了
拿著相機開始到處消耗底片,我也只能叮嚀“確定對準清楚再拍啊”
隔了一周,給孩子的第二堂課是,解釋裂相對焦平怎麼去看,用了一個目標去解釋
只要讓分割得畫面疊合程完整的,就是準確了
這孩子又興奮的抱著相機到處殺底片

如果順利的話,下一堂課就是測光表了
我甚至還希望,能讓這孩子玩玩120雙眼相機呢
趣味性應該更高
附上OM-1把我迷住的角度

要是,OM轉接環能把快門環設計上去該有多好啊?
========================================================
講了那麼多,當然還是不建議跳底片坑啦!像E-M5那麼好的一台機身
算是給O家用戶很有交代了,改善的幅度比E-P3還更多
(只是,色彩與我的偏好越來越遙遠...)
論質感
其實我個人還是覺得PEN系列配上銀鏡很漂亮(12mm、45mm、75mm)
目前來說,PEN的質感也比E-M5好(誰知道E-M5會不會突然跑出Ti版)
很期待PEN的下一代會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