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說不完的故事 - Olympus E-M5



看起來銀機是比較順眼,期待接下來的連載~
「モビルスーツの性能の違いが、戦力の決定的な差ではないことを教えてやる!」 -Char Aznable-
不管多久之後才購入,我都已經是EM5的粉絲了!
這次站長非常準時地放出毒文阿!!

cybercat wrote:
Preface...(恕刪)



O粉家的共同代言人再度為m4/3的旗艦機發聲了,期待您的連載啊。



非常詳細的文章~~
相信全部寫完剛好就是一本E-M5的導覽書!!!
辛苦你了!!謝謝!!!
已預購~銀機
可是~出貨日期不明
我的天阿~

OMD-EM5 真是太黯然~太銷魂了
非常好的文章,標記追蹤~
用力的推一下,期待下一章瞜
好文推推, 真想趕快拿到實機玩玩呀

繼續追蹤C大的文章
一定要推一下的!

c大的大作即將開始

持續期待...

cybercat wrote:
Preface從E-...(恕刪)
二、ISO觀感

這篇文章雖然名為ISO觀感,不過實際上是要探討各個ISO數值的設定與變化。文末也多了兩個段落,主要是解說E-P3/E-M5兩者外觀設計上的不同,還有E-M5顏色的選擇,同時也會附上影片解說。

ISO測試的部份我架了固定場景。

為了方便起見,我都是以紅色區塊作裁切,這部份可以兼顧三個部分:底片罐背景的雜訊、雜訊抹除後字體是否能清晰、而正中心彩球也能反映出彩度是否下降。

藍色部分由於篇幅我沒有裁切,左邊的摩艾石像要是抹除太過嚴重的話,表面材質的顆粒與反光感會馬上消失;而絨毛熊則可以反映出絨毛的質感,我會在文末附上所有這次測試的原圖。



各ISO表現

那麼我們先看看看Noise Filter設定成「標準」的狀況下,各個ISO的表現如何。



從上面的原圖裁切圖看來,E-M5在1600以下表現都非常好,兼顧畫面純淨度還有細節。

而ISO3200雖然稍微下滑一點,但也是相當可用的。



ISO6400的話,可以看出比較多抹除的痕跡,字體的細緻度跟畫面的彩度都開始下降,不過要是真的需要的話,我認為ISO6400可算是可以應急使用的。

不過ISO12800跟25600的部份,則受限於片幅的大小,這部份的數值我就不會特別去使用。

Noise Filter設定

這是屬於NF設定「標準」的部份,我想我們可以在繼續來看看四種NF設定的不同,然後再來作實際上應用如何設定的心得。

由於目前沒有第三方軟體支援E-M5的RAW檔,這些照片都是直接由RAW檔從Olympus Viewer2轉出來的,我也同時拍了JPEG檔,不過由於兩者沒什麼差異,所以就直接使用JPEG。







按照慣例,我們把ISO800以下都歸類在同一組。

我想你也可以看到,其實在低ISO的處理來說,相去並沒有特別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NF設定為「高」的時候,字體的部份比較沒有那麼銳利,我們可以推斷,如果雜訊抑制的程度太高,也會間接的捨去低ISO的細節質感。



ISO 1600我們可以看出在黑色的底色,稍微出現了些許雜點,不過細節跟純淨度差異仍舊很小。



至於ISO3200的部份,畫面純淨度維持在相當不錯的水準,不過整體的細節稍微下降些,但比起過去所有的m43機種,仍就是相當優異的表現。



ISO6400的部份,大家應該也都可以看出來字體受到蠻多的抹除,不過真的要追求多一點細節的話,將NF設定成「弱」或者是「關閉」是很不錯的選擇。





至於ISO12800跟ISO25600的話,這部份有點受限感光元件的物理限制,即便是軟體演算法有很大的演進,但幫助沒有那麼大。

關於ISO設定的想法

這回E-M5由於採用新感光元件,所以在許多國外一開始的測試都多少會有點感覺「欸?好像高ISO真的進步了耶~」,但也多少出現一些聲音說「RAW檔表現沒什麼差異阿,還不就跟G3類似」

RAW檔,顧名思義,就是「生肉」的意思,在機身處理也好,在軟體後續處理也好,都需要我們這些廚師去料理。

我並不認為JPEG演算法的進步是毫無含意的,有人直指這樣的處理不過是你抹我抹大家抹,天下烏鴉一般抹而已。但其實不只是那樣,我們探究ISO在機身的處理,其實還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這個世代的E-M5處理雜訊的方式跟過往很不一樣,並不只是把噪點抹掉而已,也保留了細節。

我推測是演算法的不同,除此之外還有一點恐怕也是E-M5畫質提昇,能兼顧高低ISO影像品質的原因。

E-M5這次也採用了比較弱的低通濾鏡。低通濾鏡一般的作用是消除莫爾紋,但也會降低影像的銳利度解像力,減弱低通濾鏡的程度,可以事實的提升解像力,搭配比較新的演算法,這也是這回E-M5畫質提昇的主因。

那麼,使用上針對ISO的部份該怎麼設定呢?

有設定AUTO ISO習慣的人:
保守一點的人,我建議可以將AUTO ISO上限設定在ISO3200
如果真的很常在昏暗的地方拍照的話,上限定為ISO5000是一個可以比較令人接受的數據。

在Noise Filter設定的部份。

追求通用設定,希望一個設定到底並且搭配AUTO ISO的使用的話:
我建議可以將NF設定成「弱」。

由於從E-P2開始,Olympus在m43機種的雜訊設定來說,標準都稍微重一點(大概是以前E System跟E-P1的設定NF為「高」的感覺),所以為了兼顧ISO處理跟細節的部份,建議可以NF設定成「弱」

如果是盡可能使用ISO800以下,另外也追求比較多的細節的話:

我建議可以將NF設定為「關」

其實在Olympus Viewer跟機身內的NF關閉,多少都還是有一點點處理,但算是最小程度的處理,一來大家如果比較有軟體使用能力的話,也可以進到第三方軟體修整,二來這個設定保留的細節是最多的。

這篇文章有用到的所有原圖,我把它們擺放在Flickr上了,有興趣的人可以直接去下載。

E-M5 Noise Filter:標準
E-M5 Noise Filter:低
E-M5 Noise Filter:關閉
E-M5 Noise Filter:高

E-M5顏色的選擇

對於E-M5的顏色,其實有很多人問過我了,這兩個顏色其實是截然不同的設計處理方式。

E-M5的上蓋是鋁鎂合金,原色是有點醜醜的鐵灰色,也因此選用的塗料也就決定了表面的質感。銀色的部份選擇的是比較亮面的漆,而黑色則是消光一點的黑漆。

如果你跟我一樣,對於傳統底片相機的配色還有荔枝蒙皮完全無法抵抗的話,那麼選擇銀色是很不錯的選擇。遠遠看的話,銀色非常亮眼吸引人注意,不過近看的話,亮面的漆會讓機身有些許的膠感。

那麼如果你喜歡摩登一點的蒙皮跟外觀,也希望深色機身的話,我想E-M5的黑色不會讓你失望。在近距離觀看的感覺,黑色的質感相當不錯。



跟E-P3的外觀與設計比較

下面這兩段影片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對E-P3還有E-M5兩者不同的一些觀感。

大致上是一些外觀設計上還有操作思考上的不同。





那麼,講完NF得設定跟比較以後,既然提到ISO,你一定想知道E-M5跟其他機種比起來的表現怎麼樣對不對?

別急,先看完下一篇的快問快答,我很快就會告訴你。:)

靜態連結
euyoung's soliloquy - http://euyoung.blogspot.com/

cybercat wrote:
二、ISO觀感這篇文...(恕刪)


出新的了,先給的推再來看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