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新四三在哪裡?


eulerchen wrote:
小弟一點拙見分享一下...(恕刪)

看到大家期盼機身變小的同時 其實我個人倒是慶幸我跳到C家了
萬一未來要是真的變小 我實在不能接受 在我心目中仍有工作機與生活機這兩種等級的區分
工作機要能有垂直握把大小能平衡"大"鏡頭的體積 生活機要像X-Pro1那樣有手動操作的質感
能重溫底片機那種慢慢拍 細心觀察的樂趣

OMD外型令人喜歡 真是美到極點要是加上皮套簡直毫無破綻 但就是沒有那種光圈環跟快門轉盤的設計令我覺得遺憾 難得這種外型 或許很多人不能接受這樣操作 或是覺得可有可無 但我覺得用來玩樂的相機應該要這樣的觸感才是
我感覺OLYMPUS最近的路線非常保守 機子開始非常的符合大眾需求 拚性能拚實力
也符合大家喜歡把數據拿出來比較勝負的機子 應該可以打趴不少它牌機種

不過有些東西不是那些性能數據能比較的 玩家真的感受不到... . .
攝影不是攝癮
就olympus其回收問卷的結果,擁有像單眼的[觀景窗]設計是大家最想要,也才會有E-M5的內嵌EVF設計。

大家都知道m4/3是無反射鏡與五菱鏡才縮小體積的,如果4/3果真捨棄反光鏡來縮小體積,那五菱鏡又有何存在的必要?[光學觀景窗]亦將被evf所取代,再者與m4/3產品又有何區隔?

但光學觀景窗的明亮感給使用者的使用感受絕不是電子觀景窗所能取代的,這點他們很清楚,也很明白,
調查結果也是很清楚的指出這一點,所以我不太認為4/3後繼機會是以無反光鏡的形式推出。

我個人的拙見,應該會是尋求輕量材質的方向去設計吧。



Mooncat wrote:
1. 我認為此舉可以有效縮減整個 "4/3 機皇" 機身的大小
2. 不需要額外的轉接環來當一個介面 -> 對於我而言, 多一道介面就是多一層障礙
當然前題是要像你所說的 : 先解決對焦的問題
當初剛發M4/3 時執行長就說過 4/3會繼續除非mirrorless 超越4/3 的效能.

假如說你我都覺得HG & SHG 都會維持現在大小, 不會有更新...
那縮減機身大小. 我不太清楚這對擁有SHG 鏡頭的人有沒有幫助.
因為我沒有用過 SHG...或用 12-60轉接M4/3 所以我不瞭解這些人怎麼想.
說不定很多覺得大頭身體小不需要. 不知道這能不能算是優點.
畢竟, 4/3 mount 不能接 M4/3 鏡..

另一個好處, 轉接的問題, 現今4/3 接 4/3 鏡本來就不用轉接阿,
那應該不能算成轉換成mirrorless 得好處.

BamBamBam wrote:
假如說你我都覺得HG & SHG 都會維持現在大小, 不會有更新...
那縮減機身大小. 我不太清楚這對擁有SHG 鏡頭的人有沒有幫助...(恕刪)


幫助很大. 如果 E-5 的後繼者可以把現在接近 900g 的 E-5 往下削減到 500~600g (前題是維持好拍攝手持的握感, 比如說, 我覺得 K-5 的握感就很好), 這對於使用者的肩部/腕部/脖子, 都很有實質的助益.
當然, 原 E-5 有的一樣都不能少, 然後要再加上後來出現在 E-M5 的一些創新功能, 然後再加上幾個前所未有的世界初... (太貪心了...)

Mooncat wrote:
幫助很大. 如果 E...(恕刪)


舉雙手贊成!
因為工作是野外調查,每天大概都會走個 10 公里左右。
以前是用 EP1、E500,改用 E5 八個月了吧!
自從用了 E5 之後,肩膀、脖子酸痛就一直沒有好過。
真的揹久了還是會酸痛的。
歡迎參觀我的網站:http://www.drsea.com 我的部落格:http://accentor.pixnet.net/blog
accentor wrote:
自從用了 E5 之後,肩膀、脖子酸痛就一直沒有好過。
真的揹久了還是會酸痛的。...(恕刪)


機身上手腕帶, 對手指頭/肩膀有很大的舒壓改善. 然後不要長時間使用相機背帶把相機掛在脖子上 (這個方式我背兩小時就會有 "頭皮不是我的" 這種感覺), 改用單肩斜背的槍套, 我現在用的是 KATA UL-S18.

Mooncat wrote:
機身上手腕帶, 對手...(恕刪)


謝謝您的建議!
我比較麻煩的是因為要帶一支手動對焦的小炮,等效 900mm,
還必須帶小隻的 70-300mm 和 12-60mm。
再加上 Gitzo 腳架,和一支也不輕的望遠鏡。
有時還會貪心的帶著 Canon EOS 1nHS 的底片機。
想想可能一個雙肩揹的會好多了吧!

呵呵!好像離題了!
歡迎參觀我的網站:http://www.drsea.com 我的部落格:http://accentor.pixnet.net/blog

Mooncat wrote:
幫助很大. 如果 E...(恕刪)
喔那有可能喔...長的像G3 那樣的4/3 機組

Nick Yang wrote:
4/3新機會是E-5...(恕刪)


To reduce the cost of 16mp sensor Olympus may put it on the new 4/3 body as E50. The story happens before as E30 with 12mp bigger than E3 10mp. This time Olympus can repeat it as E50 16mp bigger than E5 12mp.

EVF or OEV on the E50 we don't know yet! However I guess that it must not E7 since the life cycle of E5 is not finish yet.
既然要當網路乳魔大師
那就容許小弟嘴砲一下

小弟希望下一代是

機殼鋁合金具有三防直接內建手把的類似E620大小的機皇
ISO希望從 ISO 100~ISO 51200 但是可以更乾淨(EM-5 高ISO很不錯了,但是後繼機,可以更加進步)
2000萬像素 (反正是嘴砲)
光學觀景窗 100% 視野率 1.15x 放大率
5 fps
n 點 AF 全部十字對焦點 (n >11)
按鍵配置類似E3 E5
記憶卡艙開關 還是希望像E3這樣
吊背帶的配置還是希望像E1
C-AF 更加精準
機身內建對焦補助燈(加閃燈後可同時使用兩組對焦補助燈)
可藍芽控制(無線傳輸) <---反正幻想


其他 電子規格如同EM-5

售價單機身 39999元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