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簡單生活,輕鬆旅行!M.Zuiko 12-50mm 使用心得(2.13完結!!)


Mooncat wrote:
除非你想得到的效果或...(恕刪)


很抱歉沒能讓你懂我的意思。

如果你認為我連變型跟張力都搞不清的話,就請你說明一下吧。
不要然會連帶誤導到其它人的。
Nick Yang wrote:
廣角就是要變型才有張力...(恕刪)


Nick Yang wrote:
很抱歉沒能讓你懂我的意思。
如果你認為我連變型跟張力都搞不清的話,就請你說明一下吧。
不要然會連帶誤導到其它人的。...(恕刪)


"張力" 指的是 "線條上的延伸" 和 "幾何透視感";
而大家常在討論的 "廣角變形" 指的是光學上的缺陷, 會使原有的線條折曲, 簡單來講, 原本應該直線延伸的線條, 會呈現彎曲狀, 而通常廣角端的缺陷是桶狀變形;
幾乎每一顆廣角鏡頭一出來, 大家的測試文都會包括這一項.

我看過你很多戰文, 所以不會很期望你能懂這兩件事的差異, 但至少希望你不要誤導其他 Olympus user.


這篇文章我們來看一下關於M.ZD 12-50mm的基礎特性。

不過因為沒有專業的器材跟圖表,所以簡單快速的用實際場景來判別說明。

先從廣角端的邊角失光來看。

12-50mm在開放光圈F3.5時,邊緣有些許的邊角失光



不過光圈縮了以後,你也可以理解到失光範圍相當輕微,可說是幾近於無。



原本只是簡單分享而已,本來沒有預期要做這樣的定向測試,還好過年的時候有稍微拍了一下車庫的邊框,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場景來看看桶狀跟枕狀變形的程度到底高不高?

嚴格說來Micro 4/3的鏡頭都有數位修正(僅有兩隻Leica DG鏡頭沒有),經過數位校正變形的結果我們也可以看到變形抑制還不錯,這是M43鏡頭對於體積的取捨。體積小因此無法全然利用光學來校正。



我想應該不少人都想知道12-50mm定向測試的畫質怎麼樣,剛好過年這期間有Lumix 14-42mm X,剛好拿來比對一下。為了方便起見,我直接固定兩隻鏡頭的光圈,以F8進行測試。所有測試的原圖都放在此

都接在E-P3上面測試,所有的圖我都裁切了三個部分:正中心、中間區域、最邊緣角落。為了排版起見裁切的圖在Blog放置的是160x240大小比對,點進去Flickr點選All Size(所有尺寸)有原圖可以看,大小約為467x701。

先從12mm來,這個焦段14-42mm X沒有,所以只有單獨12-50mm的照片。



從下面的圖看來,不管是中心、中間部分或者是極邊緣的銳利度表現上,12-50mm表現的都不錯。

正中心


中間部分與邊緣


這是14mm的部份。

其實你也可以比較看看12mm跟14mm雖然視角相差不大,但還是有一些差距,在某些時候這個視角的差距可以給予比較多的拍攝彈性。




接下來的比較,左邊都為M.ZD 12-50mm,右邊為14-42mm X


先從14mm開始,在廣角這個部分,12mm跟14mm的部份,12-50mm不管從中心還是邊緣,表現的都相當不錯,解像力來說都有比14-42mmX好一些。







25mm。

在25mm這個焦段,以最中心的表現來看,Lumix 14-42mm表現的很不錯,在解像力上面可以看出稍微好一些,不過隨著往邊緣變化,可以看出邊緣下滑的速度快很多。以中心到周邊的均衡性來說,M.ZD 12-50mm是比較好的。







42mm

42mm的望遠端來講,最中心跟中間部分這部份是14-42mmX稍微暫一點優勢,不過可以看出最邊緣的部份,反倒是12-50mm佔了些許上風,原本我以為是我些為手振,不過邊緣的畫質又不像震到,加上12-50mm的最望遠端50mm依然呈現類似的表現。







50mm





我知道太多圖片可能看的昏頭,所以我們直接來彙整資料來簡單結論。

關於12-50mm往望遠端的畫質,這件事情其實也代表兩個結論:

一、如果單就12-50mm的特性來看,是廣角端的表現比較好,25mm之後的焦段開始衰退,而到了最望遠端50mm畫質又比42mm來的好些。

二、以12-50mm跟14-42mm X來比較的話。12-50mm的表現比較均衡,怎麼說?在於12-50mm即使在望遠端有逐漸衰減的狀況,但不管哪一個焦端的最邊角畫質表現都是比較好的。

我們來看這兩隻鏡頭的話,其實還是有很多面向來看,不只是這個定向的解像力測試而已。還要包含附加價值、攜帶性、可靠度。這其實也是兩間廠商共同投入Micro 4/3的好處,個性相當不同,我們也因此能得到不同而適合我們需求的產品。

在最後,其實我也想來討論兩顆鏡頭的發色特性。

其實過去在閱讀DC Watch的測試的時候,就有發現同樣的機身裝載M.ZD跟Lumix的鏡頭時,Lumix的鏡頭看起來稍微淡一些,我這次也剛好試了同一個場景。(機身都是GX1)



同一個場景下,同樣的曝光度組合下(*註),也確然得到12-50mm比起14-42x來說稍微濃郁一點,而且也比較暖色調的狀況。

註:12-50mm的曝光組合是ISO200、F11、1/320s、而12-42mmX是ISO200、F8、1/640s。儘管12-50mm的光圈比起12-42mmX小一級,但快門也正好慢一級,所以曝光的亮度是一樣的。

左:M.ZD 12-50mm 右:Lumix 14-42mm X


也因為這層特性,所以當我們在搭配鏡頭的時候,其實也可以注意到:如果有需要比較冷色系的搭配,或者比較清淡的組合(像是人像);亦或者是需要風景與生態的濃郁感,都可以利用不同廠家的鏡頭來搭配。

這篇文章算是多出的定向測試,那麼下一篇文章我們來討論看看M.ZD 12-50mm在旅行上的搭配跟應用。


--------------------------------------------補充測試--------------------------------------------

Horology wrote:
關於最後比較兩鏡的色調,兩張照片以我工作地點的螢幕看起來會覺得X 14-42是曝光較亮的
若histogram的確是如此,那麼說12-50的色調比較濃就不見得是事實

不同的鏡頭進光量不見得相同,單純控制光圈跟快門的組合會有誤差


感謝Horology兄提醒,我知道不同鏡頭進光量不見得一樣,所以我也很苦惱該怎麼做這個測試。

下面是兩顆鏡頭拍出來的照片,相同曝光條件拍出來的histogram

左:M.ZD 12-50mm 右:Lumix 14-42mm X


確實14-42mm X拍出來有亮一點,所以我把M.ZD 12-50mm拍出來的照片稍微調亮一些



調亮後的比較

左:M.ZD 12-50mm 右:Lumix 14-42mm X



我們仍可以看到,即使是調整成類似的histogram,M.ZD 12-50mm色澤其實還是比較濃厚一點(我其實還微調了白平衡,以畫面左邊那塊白色看板當做定位點)
euyoung's soliloquy - http://euyoung.blogspot.com/
大大分享的好棒!心裡又蠢蠢欲動了!

只是看到濾鏡是52mm想請教,有人接過NIKON NH-WM75 X0.75 拍過嗎?

如果可用的話!那就太好了!

求板上的大大有機會試試看
關於最後比較兩鏡的色調,兩張照片以我工作地點的螢幕看起來會覺得X 14-42是曝光較亮的
若histogram的確是如此,那麼說12-50的色調比較濃就不見得是事實

不同的鏡頭進光量不見得相同,單純控制光圈跟快門的組合會有誤差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必推好文啦!!!

看網路某篇測試, X14-42平均是勝過14-42 kit,
看來目前這個焦段的旅遊鏡, 畫質與色彩是12-50mm最好
等以後panasonic推出高檔X12-35後, 就不知道這兩間廠商, 有沒有興趣推出近似4/3 12-60, 介於15k與40之間, 2xk的變焦旅遊鏡了
辛苦了 貓兄, 可以請教一下,根據我使用 9-18mm and 12mm 的心得,特別是在拍人或是人帶景的時候,直立拍攝才是最能考驗桶狀變形的情境,方便協助我驗證遺下直立拍攝的變形狀況嗎? 雖然我知道大家都會說就橫著拍就好,但是廣角,單單拍人時,直立拍攝有時真的比較容易構圖...至少對我而言... 12-50相當於四倍的變焦,要是變形真的控制得好,真有可能拜入作為第一支旅遊鏡,現在都是12mm到底... :) 感謝^^
內側車道為超車道! 謝謝~
Mooncat wrote:
"張力" 指的是 "...(恕刪)


謝謝指教,你想我明白你的意思。

雖說我指的張力表現,正是因變型所致那種。

不過那個戰不戰的未免也太黑在下了。
(而且也才與兩個鳥人爭過吧,反正兩個都黑掉了)

我只不過是吐槽那些不重視自己提出的問題的人。
自己愛聽的叫回覆,不愛聽的叫狗屁的傢伙。
Horology wrote:
關於最後比較兩鏡的色調,兩張照片以我工作地點的螢幕看起來會覺得X 14-42是曝光較亮的
若histogram的確是如此,那麼說12-50的色調比較濃就不見得是事實

不同的鏡頭進光量不見得相同,單純控制光圈跟快門的組合會有誤差


感謝Horology兄提醒,我知道不同鏡頭進光量不見得一樣,所以我也很苦惱該怎麼做這個測試。

下面是兩顆鏡頭拍出來的照片,相同曝光條件拍出來的histogram

左:M.ZD 12-50mm 右:Lumix 14-42mm X


確實14-42mm X拍出來有亮一點,所以我把M.ZD 12-50mm拍出來的照片稍微調亮一些



調亮後的比較

左:M.ZD 12-50mm 右:Lumix 14-42mm X



我們仍可以看到,即使是調整成類似的histogram,M.ZD 12-50mm色澤其實還是比較濃厚一點(我其實還微調了白平衡,以畫面左邊那塊白色看板當做定位點)
euyoung's soliloquy - http://euyoung.blogspot.com/

Kirov wrote:
辛苦了 貓兄, 可以請教一下,根據我使用 9-18mm and 12mm 的心得,特別是在拍人或是人帶景的時候,直立拍攝才是最能考驗桶狀變形的情境,方便協助我驗證遺下直立拍攝的變形狀況嗎? 雖然我知道大家都會說就橫著拍就好,但是廣角,單單拍人時,直立拍攝有時真的比較容易構圖...至少對我而言... 12-50相當於四倍的變焦,要是變形真的控制得好,真有可能拜入作為第一支旅遊鏡,現在都是12mm到底... :) 感謝^^


挑了兩張照片,剛好沒有拍到什麼人像,所以我請了媽祖娘娘的護衛千里眼將軍來做示範



這顆鏡頭剛好有借給凱文兄拍攝,下面這張也是廣角12mm端的人像,還請Kirov兄參考一下。

euyoung's soliloquy - http://euyoung.blogspot.com/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