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an Wang wrote:這是最好笑的一點在同焦段時你從135全幅中切出一小塊4/3尺寸的感光元件得到的資訊會比較多嗎何必為這種虛假的大砲而爽 恩~是呀...就跟 135 片幅是切出中片幅的一小塊...所以我看 FF 也不用買了嘛~大家看準 Dalsa 那顆一億像素的 CCD 就對囉~
Brian Wang wrote:這是最好笑的一點在同焦段時你從135全幅中切出一小塊4/3尺寸的感光元件得到的資訊會比較多嗎 當然會阿,兩者的像素密度又不相同4/3的五百萬話素全幅要有兩千萬話素才切的出來
要這樣講還不簡單密度要高那1/2.5, 1/1.8千萬畫素的小感光元件像素密度不就遠超過這水準重點是得到的資訊是正確的嗎還是參雜一堆雜訊的4/3的問題是機器和鏡頭價錢又沒因此降低多少感光元件的劣勢卻是明顯的若是過去120的價錢包含機器鏡頭底片沖洗比135低你真確定135會橫掃千軍成為標準米粉 wrote:當然會阿,兩者的像素密度又不相同(恕刪)
Brian Wang wrote:4/3的問題是機器和鏡頭價錢又沒因此降低多少 恩~這是一個問題...因為鏡頭設計的這麼銳利是為了能滿足較小的 CCD。可是也因此無法價錢降低...而機身... 哎~算了~不提也罷...搞到現在沒一個像樣的出來... 照道理我們應該都在用 E3 將近一年了,並且耐心等待明年底 E5 的消息...
Brian Wang wrote:要這樣講還不簡單密度要高那1/2.5, 1/1.8千萬畫素的小感光元件像素密度不就遠超過這水準重點是得到的資訊是正確的嗎還是參雜一堆雜訊的 1/2.5,1/1.8的感光元件的密度更高是沒有錯阿你說得雜訊問題,我想4/3的高ISO雜訊還沒有像1/2.5等小感光元件一樣超過200便糟到無法忍受的地步吧當然這是我自己的耐受度你無法忍受也不甘我事4/3的問題是機器和鏡頭價錢又沒因此降低多少感光元件的劣勢卻是明顯的若是過去120的價錢包含機器鏡頭底片沖洗比135低你真確定135會橫掃千軍成為標準 135之所以會成功應該是他在畫質與機器體積重量之間取到了一個平衡點所致吧
olddo wrote:沒耶,我天天打蜻蜓耶...(恕刪) O大~~這支蜻蜓是不是被你用快乾粘住了~~竟然~~用35mm貼這麼近~~~不愧是O大~~~影的好分享一下E300+Sigma 150mmAPO MACRO感覺也不錯啦~~
tonychenvx wrote:O大~~這支蜻蜓是不...(恕刪) 奉勸大家O大的圖不要常看,否則會中毒太深,導致頭昏加入E系統目前小弟正陷入買不起鏡頭,是否要轉換跑道的困境,實在喜歡它的色調O家的窮人應該都會面臨鏡頭的決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