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絕不輸陣-- ZD 50-200mm f2.8-3.5 SWD

rtsi wrote:
找一部 1800 萬...(恕刪)


原來那麼簡單喔...
那一堆人買甚麼小黑小白的不都被當冤大頭
123nelson wrote:
按照你的推論,什麼都...(恕刪)


4/3 系統的 "等效焦距" 就是構築在 "感光元件的小面積" 的基礎上, 於是有人由此衍生出 4/3 DSLR 的 200mm 鏡頭的等效焦距與 135 FF DSLR 的 400mm 鏡頭相同, 再進一步衍生出 200mm 與 400mm 鏡頭的 價格, 光圈大小, 重量, ... 的不對等, 於是這就成為 4/3 系統的優勢之一.

我上面的說法只是從 APS-C 感光元件之中, 擷取 4/3 感光元件面積大小的畫素出來, 由於現在有 1800 萬畫素的 APS-C DSLR, 所以正好可以得到 1200 萬畫素的畫面. 目的只是想表達這種 "等效焦距" 的成因不在鏡頭, 而是在感光元件的面積大小, 不要再把 200mm 鏡頭與 400mm 鏡頭混為一談.

如果您覺得這樣不妥, 我換個說法 : 我把別家的 200mm/f2.8 轉接到 4/3 DSLR 機身上, 拍出來的 "等效焦距" 一樣可以 "等效於" 135 FF 系統的 400mm/f2.8 鏡頭, 但是不能因此認為 200mm/f2.8 與 400mm/f2.8 是同等級的鏡頭, 因為 400mm/f2.8 轉接到 4/3 DSLR 機身上的 "等效焦距" 達到 800mm.

您的問題只有 "別家的 DSLR 的畫素密度與 4/3 DSLR 畫素密度相同時" 才會成立, 很不幸的 1800 萬畫素的 APS-C DSLR 與 1200 萬畫素的 4/3 DSLR 畫素密度相當接近, 所以 "裁切" 後視角與畫素才會近似.
rtsi wrote:
4/3 系統的 "等...(恕刪)


不好意思我還是不太瞭解你想表達的意思.
簡單點說就是 4/3 的優勢都不是優勢因為不能拿來跟 aps-c 或 ff 來比嗎?
4/3 的等效焦距我想 4/3 user 應該都很瞭解, 不需要再特地拿來說嘴吧
而 ZD 50-200mm 這隻鏡頭也很簡單,
就是單純的其他 maker 沒有作一隻相同焦距, 光圈又相當的鏡頭.
開版大也有說明光圈雖大, 景深部份則並非是 f2.8-3.5, 個人覺得說明的相當清楚.
llflyingfish wrote:
不好意思我還是不太瞭...(恕刪)


我想表達的是 : 我不反對 4/3 系統的 "等效焦距" 在鏡頭的 價格, 光圈大小, 重量, ... 都有不對等的優勢.
但是仔細想想 4/3 系統的 200mm 拿來與 135 系統的 400mm 相比, 用以強調自家的優勢, 實際卻是一種迷思, 為啥不是 APS-C DSLR 系統 vs. 4/3 DSLR 系統? 事實上 APS-C DSLR 才是市場的主流, 當 1200 萬畫素的 4/3 DSLR 與 1800 萬畫素的 APS-C DSLR 比較時, 如我前面敘述的, 可以使用自家的 200mm 鏡頭來比拼, 靠鏡頭的素質高下決定勝負.
rtsi wrote:
我想表達的是 : 我...(恕刪)


瞭解.
但, 如同我先前提到的,
4/3 user 應該都已經瞭解等效焦距的部份, 並沒有所謂的迷思.
而您上一篇還在強調不要將鏡頭混為一談, 現在又扯到 aps-c 與 ff 系統等等,
我個人覺得您比較有迷思阿...

我重申一遍好了, 我相信 4/3 user 並無將 200mm 鏡頭與 400mm 鏡頭混為一談的想法.
等效焦矩等等的優勢也絕非是鏡頭單方面所造成的,
是要將整個 4/3 系統 (機身+鏡頭) 結合後的產物.
所以什麼把別家鏡頭接到 4/3 機身...等等之類的話才真是迷思.

至於您提到 aps-c 系統才是市場的主流...
我個人相信 aps-c 機身真的是市場的主流啦...
但鏡頭...看看原廠 FF 鏡 vs 原廠 aps-c 鏡 的數量, 我想您會看到蠻有趣的現象.

其實 rtsi 提出的論點是正確的,只是一般人很容易被廠商的廣告混淆 (之前我也不例外)。

50-200 並不等於 100-400 的變焦鏡,那只不過在構圖時能看到的視角就正好等於 100-400 變焦鏡頭般。如果拿別家的鏡頭裝上 4/3 系統上,例如 70-200,那麼可視角自然就是 140-400 囉。至於光圈的部分,那是一樣沒有變化的。

換個比例說,2400 萬畫數的全幅數位單眼接上 70-200mm 鏡頭,得到的照片在裁切出中央部分約 30%? 面積的局部畫面,大小約是 1200 萬畫素,如此就與 4/3 數位單眼使用 70-200mm 鏡頭拍攝照片相同。

就因為設計的關係,O 家的器材很適合打鳥,在同樣焦段下可以避免不需要的裁切而破壞畫質。

至於 Monte920 大提到各家 400mm 等級變焦鏡都沒有能夠做到像 f2.8-3.5 的大光圈,O 家其實也沒有啊 :P
monkp wrote:
換個比例說,2400 萬畫數的全幅數位單眼接上 70-200mm 鏡頭,得到的照片在裁切出中央部分約 30%? 面積的局部畫面,大小約是 1200 萬畫素,如此就與 4/3 數位單眼使用 70-200mm 鏡頭拍攝照片相同。



其實各個系統都有特點啦! 你要把4/3當成一個獨立系統, 跟別的系統沒有瓜葛也可以; 或是你要從FF或APS-C的角度來切入4/3系統也可以, 沒有人能勉強他人用甚麼樣的角度去看待它們, 只要自己用起來高興就好了啦! 像4/3系統說真的沒甚麼好挑的, 對我而言, 便宜一點會更好啦! 像這次買這支鏡頭就是趁便宜撿來的!

只是上面的數學似乎有點怪怪的??
monkp wrote:
就因為設計的關係,O 家的器材很適合打鳥,在同樣焦段下可以避免不需要的裁切而破壞畫質。


其實更大的優勢是,就因為片幅小,所以同樣的光圈口徑,4/3只需要一半不到的成像圈,所需要的光量更低,曝光時間可以再縮短。

只是這些優勢,只有在數位感光元件並不會因為像素間距小造成雜訊提高,同時4/3能有足以匹敵Canon 1D等級的對焦系統,4/3的優勢,才有機會真正在職業運動攝影跟野外生態攝影上凸顯出來。

總之,距離要在奧運場邊看到一排銀環的日子,Olympus至少還有五到十年的歲月要走吧....(如果4/3沒掛的話....)

在那之前,4/3暫時就適合帶著去去非洲,爬爬山,闖闖雨林或是上上太空之類的....
Monte920 wrote:
其實各個系統都有特點...(恕刪)
是啊,拍得高興就好
上面的例子是沒數學根據的啦,見笑了
alphones wrote:
其實更大的優勢是...(恕刪)
感謝 alphones 大的補充,我又上了一課
llflyingfish wrote:
個人覺得您比較有迷思阿... 

我重申一遍好了, 我相信 4/3 user 並無將 200mm 鏡頭與 400mm 鏡頭混為一談的想法.
等效焦矩等等的優勢也絕非是鏡頭單方面所造成的,
是要將整個 4/3 系統 (機身+鏡頭) 結合後的產物.
所以什麼把別家鏡頭接到 4/3 機身...等等之類的話才真是迷思.





這雖然是很老的文了,但碰巧看到。

rtsi說的才是正確的,其實llflyingfish並不真的搞清楚對方在講什麼,或者說llflyingfish根本沒搞懂雷同與差異之處,被廠商話術牽著鼻子。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