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等不到只好跳槽

E3+12-60swd 拿在手上的感覺只有穩重二個字可以形容

關於之前板上說 用內置閃燈會有黑影

測試的初步結果是
未裝遮光罩(本人比較懶惰^^) 然後焦段在25mm之後+內置閃燈 就不會產生黑影

E3畢竟不是嶄新的機型 有些不完美的地方 就嘗鮮的觀點而言應該期待下一世代

不過現實面上 在下應該沒有敗家本領 新機型只有欣賞的份
於是只好買這種體質不錯的一代銘機 ~ 晚買晚享受囉~

12-60swd這支鏡頭 對焦聲音真的很安靜又快速
與索尼的SAM定焦鏡那種激烈的對焦聲 比起來 差異相當明顯

E3帶出門配合反轉視窗的使用應該可以吸引不少人的目光
用E3玩自拍應該算是它的娛樂功能吧




~~~平 安 是 福~~~
其實這是很多O家人的心聲吧..

510也是我第一台單眼,
上大學就買了台給自己,
到現在還是kit鏡打天下
實在是想買的二手鏡頭也沒什麼流通
閃燈呢?二手價格還是居高不下
就連日前usb連接線不見
連網路上都難找的要命
有時也覺得是受罪阿!

不過還是心甘情願的想等o家出新機
錢也存很久了,就希望別遺忘3/4阿
說句比較刺耳的話, 換掉 Olympus 絕不會是 E-5 出不出的來這麼單純:

光是個閃燈系統: 不要說 FL-50R vs. SB-800 已是輸的難看, SB-900 更別比了, Nikon 還有個 R1C1 可以接 8 支 SB-R200 變成很猛的環閃, 分最多 3 個 group 調整出力勒, Olympus 相似的產品在那兒 ?

原廠解 RAW 軟體的速度及功能完整性也是一個極需加強的地方, NX2 從 Nikon Capture 大幅進步而來, Olympus 從 Master 2 到 Studio 2, 倒底又進步了那些 .....

Micro 鏡不要再只有 50/F2 獨撐大局了, 不要讓小蟲受驚跑掉, 佈光彈性能大一點, 總要來個 100 來跟
Nikon 200/F4 micro 打對台吧 ...

其它的什麼電池續航力 (BLM-1 vs. EN-EL4a) 就更別提了, 要做旗艦, 就要有旗艦的樣子, 千萬不要奇形怪狀草率的就端出來 ...

希望 E-5 出來時, 也能一併看到 Olympus 用心在這些除了機身之外的地方提供一個 "完整的解決方案", 不要東缺西缺的
我原本是O家E-520用戶,因為有中階相機需求入了C家
並沒有不喜歡O家,主要還是中高階相機電子性能仍然是C家與N家領先
不過最近看O家與P家出了一系列M4/3相機
漸漸覺得,O家應該會持續走這條路,並且專注於開發這塊新興市場
因為賺的到錢
當初O家P家及L家開發4/3規格的相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鏡頭設計輕便
而現在有EVF的加持,更為輕巧單眼做了新的詮釋
漸漸不會有"單眼相機好大一台"這樣的聲音出現
反而常常聽到"單眼相機可以作這麼小喔,還能換鏡頭"
可說是,相機製造者的一大福音
終極目標大概是......人手一機
O社的東西真的讓人又愛又恨 而舉動也常讓人傻眼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出了三台E-PEN

E-P2才剛錶完E-P1 沒多久E-PL1在某種程度上表了E-P2 不僅加內閃 加快對焦速度 高iSO畫質也大幅進步

在dslr中跟其他家比起來 撇除先天上片幅小造成的iso可用度低以外

造成我比較困擾以及不爽的大概是C-AF改善空間頗大以及少了對焦輔助燈

真搞不懂為何堅持閃燈做為對焦輔助燈.......像E-1那樣不是很好嗎?

至於其他版友care的閃燈系統 至少對於我這種非職業,非專業的玩家來說 除了閃燈價格貴一點以外

也沒什麼好抱怨 畢竟個人非必要時也不會開閃燈拍攝 需要時也夠用(不過這都depends on individual)

還有很多點比如說LCD畫素不佳以及鏡頭支援度少等等

有時候 比器材我認為各家各有優劣 很難界定哪台機身完勝哪台 (當然是建立在同一個基準上 APS-C打4/3

FF那又是另外一個階級了......>//<) 而喜歡用高CP值鏡頭的人或許也會覺得O家鏡頭很不親民

的確 大家公認的14-54的確CP值很高 但更多人concern的可能是恆定大光圈及更吸引人的價格及焦段

別廠牌出了一堆 就算sigma也有出18-50 for oly 但是等效成36-100也造成不夠廣的劣勢

其它像移焦或是組裝品質等 我相信每家都會發生 總之支援olympus副廠鏡少之又少

sigma出的個人也覺得非常沒有誠意....

但....這是重點嗎?

我想說的是 大部分的人應該都不是暴發戶 不會有蒐集所有原廠鏡頭的行為

應該是需求到哪就選到哪 舉標準變焦鏡來說 14-42 14-54 12-60 14-35這些每個表現都對得起它的價位

雖然少 雖然還是有些遺憾 (恆定大光圈只有14-35....) 基本上我想應該都夠用而且可以安心的使用

機身我想也是如此吧~~很多身邊的朋友對O家連拍速度以及爛LCD感到疑惑為何我還是不想換系統

其實我也覺得C社,N社都不錯 但依我常拍攝得題材來說 不拍賽車也不拍運動 我也用不到超高速連拍

至於LCD則是我檢視圖片曝光正確與否 最後還是在電腦上看圖 因此倒是不會覺得有太大困擾(之前習慣用小相

機拍起來總是覺得圖很美 但傳到電腦才知道原來是另外一回事.... 至少再摸過四五台O家機器裡倒是

沒有發生過這種事...) 最後還是留在O家

像之前看到有版友說的很棒 O家的優點都是用過才知道好 O家的缺點則是不用過就知道它爛

選擇適合自己的很重要~~
samurai12448 wrote:
真搞不懂為何堅持閃燈做為對焦輔助燈.......像E-1那樣不是很好嗎?

我也不喜歡內閃作為對焦輔助燈
但朋友拿的canon 500d也改用閃燈作為對焦輔助,
所以我們覺得是缺點的設計,其它廠商卻跟進

chenchijin wrote:
Answer:

恕刪

2.e-510最讓我吐血的就是只有三點對焦跟高iso奇差的表現,每次拍照,都讓我家的女皇等到拿鞭子抽,不然就是在拍婚禮的時候拍的慘兮兮!因為家境清寒,所以只敗的起fl-36,打跳光出力不足、直接補光太硬、高iso又雜訊一堆、放慢快門又拍出一堆阿飄;小弟不材,既然沒辦法把攝影的人換掉,那只好請老朋友多休息、多進防潮箱跟鏡頭與濾鏡們下下棋聊聊天,等重陽節到了再請出來一起登高走走!

恕刪

O家的原廠真的要加油,E-5等不到、E-3降的慢,只好選擇....走另一條路


真的!對焦慢又不準,就算高階機也一樣差人一截。
高iso至今仍然無解,也許永遠無解(因為4/3)。
後來我要一台輕量好帶的相機,
在e-p1和gf1間挑,
如果不是為了顏色,早就買gf1了。
現在在等一顆mzd 9-18的廣角,
只不過是基本級的鏡頭,就要兩萬多元!!
這真的是O家用戶的宿命啊~
123nelson wrote:
我也不喜歡內閃作為對焦輔助燈
但朋友拿的canon 500d也改用閃燈作為對焦輔助,
所以我們覺得是缺點的設計,其它廠商卻跟進


事實上是 Olympus 去學其他廠商的....

我早期用 Canon 300D 的時候 (300D跟E-1同年發表,300D先發售)
就是閃燈用來對焦輔助
我還記得那時候剛買 300D,搭飛機要去義大利研討會
在飛機上把玩這個古怪的玩意兒 (因為之前都不知 SLR 是什麼東西)
突然間閃光燈就大作....害我被空姐青....


不過后來還是回到 O 家了
因為組裝品質的關係,我對 canon 相機難以信任....
excd wrote:
現在在等一顆mzd 9-18的廣角,
只不過是基本級的鏡頭,就要兩萬多元!!


我不覺得等效18-36是一隻基本級的鏡頭啊,去別家找找看這樣的鏡頭看要多少重量和價碼就知道

現代數位單眼是結合光學和電子技術的產品
現代光學技術已經發展了好幾個世紀,短期內可以預期不會有重大的發展
真的有改善,大概也是從90分變成92分

電子技術不然,CMOS以及其他的電子裝置都是新的東西,還在快速成長期
不久前ISO 1600就很了不起了,現在卻有ISO 128000的怪物.......
從70分進步到80分總是比較容易

Olympus目前的優勢在光學,劣勢在電子技術,當然片幅小也構成一定的障礙

我願意繼續使用Olympus,是因為我相信電子技術改進很快,總有一天ISO,DR等等都不會再構成障礙
搞不好再過個十年,4/3片幅就可以做到「可用ISO64000」
Canon實力很強,那個時候可能已經進展到「可用ISO256000」,但請問這樣的差距有意義嗎?
去哪裡找這麼快的快門?這時候光學技術才是真正的重點囉!
123nelson wrote:
我也不喜歡內閃作為對...(恕刪)


我覺得這有好有壞耶
我是不知道其他家的對焦輔助燈是否可以關掉
但是我在室內拍人的時候是覺得這個東西很沒禮貌
其實也沒多暗
那到紅光就一直打在我想拍的人臉上...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