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O記用戶們心中永遠的痛。殘忍的E-P1 低光源高ISO詳細實測文!

wukj wrote:
可以的話建議測試圖可...(恕刪)

有機會試一下!
不過剛剛研究一下,就算單純用OLYMPUS STUDIO 2 V2.3下去做NR,效果依舊不怎麼明顯簡單的說就是有和沒有一樣而且速度真的慢的很


TotalEclipse wrote:
好奇問一下,樓主把倉...(恕刪)

其實是因為昨天是公司無薪休的日子
大家都在教室上政腐補助的教育訓練,我比較淺所以沒有被編列進"補助"的成員(他們是先扣薪後頭政腐才會把補助款撥給他們),只能當留守人員。

不然平常忙都忙死了想拍照還得了


吃吃喝喝去洗澡 wrote:

說實在的 .......(恕刪)

其實那天公司的人都沒進倉庫,所以看不到的

不過我還是有穿褲啦!
因為我有多放褲子在公司"預備",騎腳踏車上班的時候就可以換啦~


dannyj wrote:
非常棒的分享文..
...(恕刪)


我當初就是很納悶,為什麼我平常就算白天拍也是覺得糊糊的,原本以為是被DP2寵壞了…
後來昨天無聊一測才恍然大悟
請各位讀者們支持"無視無理取鬧者"運動~簡單的說就是別去理會惡意回文的言論讓它們自動的消失!還給版面
PT-教士 wrote:
相信O記的用戶們都知...(恕刪)



一看到亞萍館 就知道是母校了~~ 不賴唷~學弟加油!
先幫你+5分....
很少有人會勇於面對自己的缺點...
大部分的人只會不斷嘴砲貶低別人家機身的價值

但關於500D有一點要澄清一下....
其實500D的高ISO不但幹掉了40D...還連同50D也一並處理掉了...
我原本用500D...但在月初把500D賣給同事升級了50D...但用了2天....因為50D的高ISO橫紋還真的滿嚴重的...拿回去店員也嚇了一跳...於是換等價的500D"雙鏡組"給我

小弟附上500D的ISO1600~12800...
懶得架腳架...全部開IS防手震JPG直出...
不是要踢館...只是大家互相比較一下...有競爭才會進步(SONY就是一個例子)
小弟認為500D是目前APS-C的高ISO純淨之王(7D更強,但台灣還沒正式上市...而且價格可以買2台500D還有找...就先讓小老弟500D爽一下)



100%




100%




100%




100%
3Cman wrote:
小弟認為500D是目前APS-C的高ISO純淨之王.......(恕刪)

哇!...500D的高ISO還真是強耶~~
可惜這是O版...不然也給你加個分!!
Lukyman wrote:
哇!...500D的...(恕刪)


看其光圈及快門組合
就知當時的拍攝環境非常的亮....
雜訊測出來當然低
可惜!樓主測試圖並非全尺寸拍攝
所以參考價值低了點!
goldensteela wrote:
看其光圈及快門組合
就知當時的拍攝環境非常的亮....
雜訊測出來當然低

噗......觀念錯很大
環境亮不亮與你拍出來的雜訊多寡沒有關係
而是跟有多少光進到sensor有關係
100lux的環境, 快門開1/100秒
10lux的環境, 快門開1/10秒
sensor接收到的光強度是一樣的
代表兩者會有相同雜訊
goldensteela wrote:
看其光圈及快門組合就...(恕刪)

沒辦法...看不到樓主的EXIF設定值...只好用我的環境下去拍

那如果這樣勒...桌子底下已經夠暗了吧...
請見諒...雖然有開IS但1/3秒手持已經是我的極限了....再慢就手震了
所以直接從ISO6400來了....



100%




100%
meridian wrote:
噗......觀念錯...(恕刪)


你也沒好到哪去...
你的說法在"一般"的"數位"機身上也不正確
延伸你的例子,假設iso值相同
100lux的環境, 快門開1/100秒
10lux的環境, 快門開1/10秒
1lux的環境,快門開1秒
0.1lux的環境,快門需要10秒

好了,你自己用這些設定去拍
不論哪一台"數位"機身,我不信曝光10秒的雜訊會跟1/100秒的雜訊一樣
除非你真的拍出來,把圖放上來給大家看

為什麼同樣的進光量,不同ISO雜訊會不一樣
因為數位感光元件,無論是CCD或CMOS,都需要通電流去感應接收外界訊號(也就是光)
通電時間越長,感光元件所產生的熱雜訊以及其他的雜訊就會越強
所以長曝通常還是用底片,或者用特殊等冷卻系統去幫港光元件降溫才可以維持長曝的低雜訊

這也是為什麼數位感光元件暗部比較容易出現雜訊
去了解一下數位感光元件的原理就知道了
PT-教士 wrote:
看到新生代的入門機E-620的高ISO居然可以殺掛E-3就覺得很無言
只能眼八八的見著入門小老弟E620狠狠的在高ISO這項完全不給老大哥E-3一點面子


看看之前別人說一點長進都沒有的SONY α系列現在就蹦了一隻α550出來…
可怕的ISO3200可用性把一些之前完全看不起SONYα的人的毛都給嚇掉了
...(恕刪)


意味著,高ISO除噪的電子技術,各家都有著實提升
不過,我認為,電子除噪,再強大也有個極限。

根本還是源自片幅尺寸,所以你也別太苛責 E-P1
畢竟是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E-P1 方便且外型復古時尚,和 DC比(我有富士F100)也是有不小的差異。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