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Ohio爸爸的相片書 基督隨想 (更新)

***234***
電影 教會 The Mission
DSCF038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強烈建議大家去看這部電影, 神絶對是在後面掌管一切, 至少現在整個中南美洲都把基督給傳開了, 不過有很多答案我都不知道, 只能等到回天國再問了, 我也會像那位土著問的一樣 ” 我们不明白,当初是上帝说让我们出来,为什么上帝现在又让我们回去?” 全族走向基督, 可是又全族被殺! 至少那位紅衣主教的悔過是真的 ” 红衣主教对教廷的信上说,您的传教士全部殉教了,只有活着;但也许是我死了,而他们永远活着。” 只有流淚為人類所犯的罪行悔過…

這兒有位叫刘康康對這部電影的感言, 我就不多說癈話了,
“爱与信仰在强权面前是如此无力
作为一个有信仰者,观看这部电影比一般人感触更深。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就已经开始与真哥和萧哥不停发生争论,在他们看来这无非是白人基督徒再次成为印第安人救世主的故事,是打着反侵略幌子的后殖民文化侵略。然而在我看来,尤其是以一个宗教信仰者的心态看来,再也没有(起码对我来说)一部电影比它更彻底地反思基督教文明了。

是德尼罗开始是作为基督教文明传统意义上的“浪子回头”而存在的。他原本是个唯利是图的奴隶贩子,一个性格暴躁,贪得无厌的人。他的妻子因此而离开了他,和他的亲弟弟好上了,而他在暴怒下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弟弟,简直是一个现实版的该隐。而艾恩斯则用基督教的爱感化了他,他背着自己过去的盔甲和武器,如同背负着自己的罪恶,如同耶稣基督肩负着人类罪恶和苦难的十字架,一路跋山涉水,再艰难的环境都没有丢掉这些罪的包袱,直到来到印第安人的领地,被一个印第安孩子用刀割断绳子,他才得以解脱,从此成为虔诚的传教士。

然而荒诞的是,恰恰是他为了保护自己的信仰,而必须背弃自己的信仰,让自己双手再次沾满鲜血。面对白人的入侵,印第安小孩再次帮他捡回了利剑。艾恩斯劝告他,你不能前功尽弃啊。然而他却别无选择。出征前,德尼罗来找艾恩斯,说请你为我祈祷,艾恩斯拒绝了。他说:“我不为你祈祷。如果你是对的,上帝自会保佑你;如果你是错的,我祈祷了也毫无意义。如果说强权就是公理,那么我也没有毅力在这枪的世界里活下去。”

艾恩斯最后的确是选择了近乎自杀的方式,他举着耶稣的十字,念叨着祈祷文,在枪炮中前进。他坚持了信仰与爱,但上帝依然没有保守他,他还是被子弹所贯穿。强权即是公理,所以他无法在这枪的世界里活下去。而德尼罗选择了反抗,却在最后因为要救人而被杀,错失了唯一的机会,只能眼睁睁看着艾恩斯和印第安人被屠杀。德尼罗舍身救人难道不是对的吗?然而上帝的保佑又在哪里呢?

从这部电影中,看不到说基督教文明是拯救这群印第安人的神奇稻草,恰恰相反,电影中的宗教和其所宣传的爱,都不过成了强权暴力的一块遮羞布,甚至当暴力肆虐时,连这块遮羞布都可以轻易舍弃。当欧洲局势越发紧张时,红衣主教被派遣到这里来,他亲眼看见了那群印第安孩子的灵性,他也参观了圣公会,被那里的气氛所感动,当当地贵族问他最终决定如何处理时,他说:“我会凭我良心处理。”

而他的良心最后让他依然选择了放弃这群印第安人,从而保留教会的实力,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全身而退。当他让那群印第安人回到丛林时,印第安人问,我们不明白,当初是上帝说让我们出来,为什么上帝现在又让我们回去?当红衣主教哑口无言的时候,他只能说,我并不能代表上帝,我只能代表教会。然后他补充,教会是上帝在人世的工具。

印第安人究竟有多了解基督教文明,有多信仰基督教文明?在电影中,他们似乎只是因为,只有来到这里,才能免于被奴役迫害,才加入了艾恩斯和德尼罗的教会。因为宗教,是西方殖民者最后一块遮羞布。但当利益受到直接损害的时候,这群白人信教者,他们也终于带着枪炮,面对着唱着对上帝的赞美诗的艾恩斯神父和印第安人,毫不犹豫地展开一场大屠杀。

故事最后,当地贵族平心静气地对红衣主教说,这场屠杀是必要的。红衣主教对教廷的信上说,您的传教士全部殉教了,只有活着;但也许是我死了,而他们永远活着。…

故事最后的无力感,与片头的力量与震撼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开头,一位传教士被绑在十字架上,随着激流被冲下了瀑布,他是一位殉道者。而艾恩斯没有被吓倒,他一人徒手攀登在瀑布边的悬崖峭壁上,把美丽的音乐带进了印第安的世界。而德尼罗,更是背负着沉重的盔甲,历尽千辛万苦,才登上了悬崖。爱与信仰的力量曾经那么大,它帮助人类战胜了自然的险阻,帮助人类化解了仇恨,一切都是那么的振奋人心。而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它却在利益与强权面前,如此轻易地就土崩瓦解,丢盔弃甲。故事的前后对比,如此的鲜明,如此的悲哀。基督教没有救下任何一个印第安人,爱没有救下任何一个印第安人。

待續…
***235***
這是YouTube曼迪的聖經筆記, 主題” 天主教的圣经为什么比基督教的圣经多7本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IL5_2SDIDs
有許多人在下面有深度的討論, 其中有某天主教徒的煉獄意見:
IMG_6778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你們會覺得無懈可擊而全然接受, 還是問題很多?

“非常感謝您坦誠地分享您的疑問和思考。我理解您從不同的基督信仰背景出發,對煉獄的教義感到陌生甚至不解。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能更深入地探討天主的奧秘和祂救恩計劃的豐富性。請允許我以一位天主教徒的身份,並依據教會兩千年的信仰傳承,嘗試為您逐一澄清這些疑問。

1. 煉獄教義的來源:聖經、聖傳與教會訓導 您問到煉獄的教導在《聖經》何處有清楚描述,以及這是否是教宗的教導或個人查經所得。這是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天主教信仰的根基,並不僅僅是《聖經》(Sola Scriptura),而是建基於天主啟示的兩大泉源:《聖經》與《聖傳》(Sacred Tradition),並透過教會的訓導權(Magisterium)來權威地予以解釋和傳承。 * 《聖經》基礎(重申與深化):

* 誠然,“煉獄”(Purgatorium)這個詞彙並未直接出現在《聖經》原文中,如同“三位一體”(Trinitas)一詞也未出現一樣,但這不代表其概念不存在。《聖經》中蘊含著支持煉獄概念的種子和基礎。

* 瑪加伯下 12:43-46:您提到了66卷《聖經》。天主教會的《聖經》正典包含73卷書,其中包括被稱為“次經”或“後典”(Deuterocanonical Books)的七卷舊約,瑪加伯書正是其中之一。這段經文明確記載了猶大·瑪加伯為亡者獻祭贖罪,“期望他們獲得罪赦”,並稱這是“聖善而虔誠的思想”。早期教會普遍接受這些經卷,它們反映了耶穌降生前猶太信仰中已存在的為亡者祈禱的觀念,這強烈暗示了死後存在一個罪過能得赦免的淨化狀態。若亡者要嘛直接升天(無需祈禱),要嘛已定罪入地獄(祈禱無效),那麼為亡者獻祭贖罪就毫無意義了。

* 瑪竇福音 12:32:“誰若說話得罪了人子,可得赦免;但誰若說話得罪了聖神,在今世及來世,都不得赦免。”耶穌明確提到“來世”有些罪仍有可能被赦免。既然永罰的地獄中沒有赦免,天國裡也無需赦免,那麼這“來世的赦免”指向何處?教會傳統認為,這暗示了煉獄的存在,即一個在死後、天堂前,罪過(尤其是小罪或已赦免大罪的暫罰)可以被煉淨的狀態。

* 格林多前書 3:13-15:“各人的工程……要由火來考驗……誰的工程若被焚毀了,他就要受到損失,他自己固然可得救,可是仍像從火中經過的一樣。”保祿宗徒這裡描述的“火”的考驗,發生在“主的日子”(審判之時)。有些人工程穩固(善行),獲得賞報;有些人工程被毀(草木禾秸,指有瑕疵的行為或動機),自己雖得救,卻要“像從火中經過”。這“火中得救”的意象,非常貼切地描繪了煉獄的淨化過程——不是毀滅性的永罰之火,而是煉淨性的恩寵之火。

* 《聖傳》(Sacred Tradition): 煉獄的觀念並非憑空捏造,而是深深植根於早期教會的祈禱和信仰實踐中。 * 早期教父的見證:如我之前提及的,許多早期教父,如戴爾都良、聖西彼廉、聖奧思定、聖大額我略等,都曾論述過為亡者祈禱的價值以及死後需要淨化的思想。例如,聖奧思定在他的《懺悔錄》中就為他已故的母親聖莫尼加祈禱,求主赦免她的過犯。 * 早期教會的禮儀:從早期教會開始,彌撒中就有為亡者祈禱的經文,考古發現的早期基督徒墓碑銘文也常有為亡者求安息和光明的禱詞。這些實踐都反映了教會從起初就相信,信友可以透過祈禱幫助那些在主內安息但尚未完全純潔的靈魂。 * 教會訓導(Magisterium): 隨著神學的發展,教會訓導機構(由教宗和與他共融的主教們組成)在聖神的引導下,對這一啟示真理進行了更清晰的界定。

* 里昂大公會議(1274年)、佛羅倫斯大公會議(1439年)和特倫多大公會議(1545-1563年)都明確肯定了煉獄的教義,並闡明了其性質:為已死在天主恩寵中但需淨化者而設,可以透過生者的祈禱、獻祭(尤其是彌撒)和善功獲得助益。

* 《天主教教理》(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是當代教會訓導的權威綜合,其中第1030-1032條對煉獄有清晰的闡述。 因此,煉獄的教導並非某位教宗或個人的發明,而是源自天主的啟示,透過《聖經》和《聖傳》傳遞,並由教會訓導權予以確認和守護的信仰內容。基督教(特指宗教改革後的新教)之所以大多不接受煉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拒絕承認次經的正典性,並且更強調“唯獨聖經”的原則,不太重視教會傳統和訓導權在解釋信仰上的權威。

2. 煉獄與陰間(Sheol/Hades) 煉獄與舊約中的“陰間”(希伯來文Sheol,希臘文Hades)是不同的概念。陰間通常指所有亡者(不論善惡)在基督救贖工程完成前所去的地方,一個幽暗、無力的狀態。耶穌基督下降陰府,正是去向那裡的義人宣告救恩的喜訊,並引領他們進入天國(參閱伯多祿前書 3:19-20;4:6;厄弗所書 4:9)。而煉獄,是基督救贖之後,為那些死時處於天主恩寵中、確定得救但仍需淨化的小罪或已赦大罪的暫罰的靈魂所經歷的暫時狀態,其最終目的地是天國。

3. 關於“第二次機會”和富人與拉匝祿的比喻 * 煉獄不是“第二次機會”:這一點必須再三強調。人的根本抉擇——接受或拒絕天主的恩寵——是在今生完成的。死亡的那一刻,靈魂的基本朝向(朝向天主或背離天主)就已確定。煉獄不是給那些拒絕天主、犯下大罪且至死不悔的人一個“翻盤”的機會。這樣的人,按教會訓導,將承受永罰(地獄)。煉獄是為那些已經得救、已在天主恩寵和友誼中但尚未完全聖潔的靈魂準備的。他們如同已經拿到天國宴席入場券,但衣服上還有汙漬,需要清洗乾淨才能體面地入席。

* 富人與拉匝祿的比喻(路加福音 16:19-31):這個比喻恰恰說明了地獄的永恆性以及今生抉擇的重要性,而非否定煉獄。 * 富人死後所處的“痛苦地方”(火焰中),按傳統理解,代表的是地獄,是永罰的狀態。他與在“亞巴郎懷裡”(代表天堂或與天主同在的福境)的拉匝祿之間,有“一道深淵”固定著,無法逾越。這正說明了地獄與天堂之間的絕對分隔和地獄狀態的不可逆轉性。

* 富人的請求——無論是給自己一點水,還是派拉匝祿去警告他的兄弟——都被拒絕,這強調了救恩的機會在於今生聽從“梅瑟及先知”(即天主的啟示和誡命),而非期待死後的特殊干預或第二次機會。 * 這個比喻討論的是天堂與地獄這兩種最終歸宿,並未涉及處於兩者之間的、暫時的、為得救者預備的淨化狀態——煉獄。因此,用這個比喻來否定煉獄,是將其應用到了它並未直接處理的議題上。”

待續, 你有什麼想法嗎? 馬上就有回答…
***235*** 附 - 我的回答:
在討論之前, 才發現一個大問題, 居然太多名詞都完全不相同, 而且就是在自己的聖經之中, 這在討論上會造成佷大的麻煩. 你所提到的”瑪加伯書”, 是否就是新教談的”馬加比書”? 居然連”摩西” 變成 ”梅瑟”? “保羅” 變成 ”保祿”? 這根本是完全不同的名字, 連拼音聽起來都不是很接近, 直到我GOOGLE之後才發現原來差別這麼大. 又例如你提到的瑪竇福音書, 至少我還會猜到也許是馬太或馬可其中一個馬, 但還是一開始以為又是什麼第五本福音書.

P312030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這和我們信徒沒有關係, 思考起來應該是新教的問題, 既然獨立出去, 又認為是兄弟教派, 就不應該把名字幾乎全盤改掉, 至少在中文方面是如此! 例如大家的哥哥都叫做”張愛國”, 結果變成”章艾果”, 連姓章的都不是, 這樣子在彼此溝通方面會增加巨大的麻煩!

另外, 我雖然是在新教, 不過被歸類為問題很多的人, 因為我總是跳出他們傳統教導和制式化的答案, 並且用更邏輯化式的思考方式! 所以在這兒也會有很多問題, 或許會讓你感到有刺, 請勿見怪, 但也希望你也在這些學到傳統制式化的說法之外, 看看是否有更合邏輯的真理, 這樣也能幫你更容易傳福音, 知道慕道友心中真正的想法. 畢竟如果馬丁路得如果不跳出來反對贖罪卷, 天主教也許到現在還在印更精美的贖罪卷. 也許回文有些多, 但都是深思所得!

*既然你提到聖經沒有提到煉獄, 而是在”聖傳”中, 這就不能怪新教徒不懂, 就算解釋後也不能接受. 請你暫時跳出天主教的框架想一下, 大家都接受聖經無誤, 但是人總是有錯誤的, 連新教許多權威的解經書都有不少錯誤, 新教也警告大家要小心閱讀! 現在”聖傳”只是後來把人的傳統 Tradition列為規條, 難道其訓導權沒有任何問題嗎? 這不是問句, 答案是, “只要是人當然有問題, 包括聖傳”!

甚致於你們認定無誤的教宗, 還發生”屍體會議”, 現任教宗把前任死去教宗挖出來鞭屍毁屍, 還丟到河裡... 這對任何東西方的文化來說都是一件極其錯誤的事, 更不要說是在耶穌愛心教導下的基督天主教! 請不要說不知道, GOOLE 到處都可查到.

其他還有太多事件可提, 但不是這兒的重點. 如果是這樣, 是否這個”聖傳”和”聖經”相比, 是否要思考一下以何為遵行最終原則?

尤其你提到三一神來相比, 聖經中雖然沒有直接提到這個名詞, 但是已經有太多章節提到這個概念, 想到否認都不行, 在此就不一一舉例了! 可是煉獄呢? 這整個概念完全沒有在無誤的聖經裡出現, 反而在那傳統人的教導裡面說得頭頭是道, 天主教徒都不會懷疑一下嗎? 還是像東方刻板的教育方式, 老師說的話都不能懷疑? 請多多思考, 詩篇1:2 唯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提到你的瑪加伯書, 既然我們否認是聖經的內容, 那本來無需討論. 但是仍然請你思考其中的細節, 是否有什麼問題! 為什麼後來神不說話了? 猶太人經過無數次離開神去拜偶像, 因 神的憐憫又帶他們回來, 然後持續離開, 我用心想著, 為死人禱告是否又是一種偶像文化?

很簡單可証明的事, 就是直接回到利未記和民數記, 看看 神有沒有規定他們如此做 祭拜禱告祖先? 大家都知道舊約的律法多如牛毛, 連生個皮膚病都要好多個程序檢查清潔才能被宣佈健康, 或者祭司要如何殺動物取血, 各部位要如何處理, 連血要如何灑, 灑在哪裡都寫得清清楚楚, 所以聖經有沒有 神清楚的宣佈如何去禱告祭拜死者? 如果沒有, 怎麼可以搞成一個重要又盛大又規舉多的儀式? 從哪裡而來? 是不是瑪加伯書本來就不應列為聖經, 或是對裡面的經文理解有誤? 還要學著那些猶太人照著外邦的儀式來祭拜死者嗎? 請再三細思!

*你提到格林多前書有關火的事, 這讓我更有些困惑你是否有思考這件事, 還是天主教給你日以繼夜的教導? 你自己都說過這是在末日審判之時, 用火來証驗是否合格上天國, 怎麼把彼時彼景將要發生的事, 變成這幾千年來所有死人要待在煉獄去經過淨化的過程呢? 二者完全是不能拿來相比較!

另外, 經文也說得很清楚, 根基不穩固, 在“審判當下” 雖然有損傷, 但仍通過考驗可以上天國, (這兒的考驗就是最後審判), 所以才會有啟示錄中的24長老和賜白衣和更多普通得救的差別, 根基完全穩固的人變成長老, 根基有些不穩但仍為主流血的被賜白衣, 依次下去給奬賞. 怎麼自己又創造一個時間和空間的煉獄? 完全不合道理! 請你以理性邏輯的方式好好地想一想吧!

*你提到一堆的大公會議決定煉獄的用法, 但是那些會議都在初代教會千年以後所召開, 你是否要仔細思考一下, 那些都是同質性高的一堆教宗和主教做的決定嗎? 目的為何? 就在這些會議之前的一二百年, 這些人還因為權利等各種問題, 發起十多次至今為人咒駡的十字軍東征, 一出征就先殺猶太人, 沿路燒殺搶掠當軍費, 後來還把求救的東羅馬基督教會給滅掉! 甚致人數不足, 還從法國強征一堆兒童去東征, 這些就不提了, 不是重點!

重點是, 有沒有想過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這觀念是否長期從外邦邪教而來 (民數記和申命記完全沒有記載)? 為了滿足人民自私的想法而來? 就和嬰兒洗一樣, 明明是完全不合真理和邏輯, 但要滿足大家可以讓所有親人都能得救的願望, 而不顧 神的真理和公義的規則?

*請多多三思而行, 不要上面說什麼就完全照做什麼! 如果你有機會可以看看電影 - 教會The Mission在南美洲的真實故事, 裡面介紹那些真正實行 神的真理的天主教徒, 反而上面因害怕而默認權貴去搶奪掠殺的紅衣主教愧疚地寫信對教宗說 “您的传教士全部殉教了,只有活着;但也许是我死了,而他们永远活着。”

*其實陰間在新舊約中都未提及太多, 就算有提到也是做比喻, 很難用來當做一個完整的描述或是比較, 因此和煉獄做對比, 也許是不太合宜, 就不在這兒持續討論.

至於天主教把煉獄說得那麼多又詳細的描述, 完全超出聖經之外, 就算把馬加比書也算進來, 不只是我, 甚致你也許也應該要想一想哪些才是本於真正的 神所啟示的聖經, 還是出於人的聖傳? 你我都知道, 太多異端邪教都是緊抓著聖經某段不太清楚的經文, 然後大加解釋, 結果就越離越遠... 東方閃電, 摩門教, 或耶和華見証人.... 都是如此, 所以我們是否應該要謹慎小心並遵守而不過度解讀聖經的一切教導? 求主讓大家都像點燈守候主人的宫女, 有智慧並謹慎小心守候主的到來!

另外,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 錯誤請更正, 新舊約的66本書, 基本上在西元三四百年就確定了. 如以下: " 「亞他那修(Athanasius)在主後367年的著作中,提到新約正典為二十七卷,是唯一真實的書卷;主後393年希坡會議(Council of Hippo)承認新約有二十七卷;主後397年迦太基會議(Council of Carthage)再次確定了,只有這二十七卷可在教會誦讀。」"

"到了十六世紀,天主教的天特會議第4次會議 (Council of Trent,1546年),正式宣佈次經具有正典權威性,因而將它們收錄於天主教聖經之中;並將它們稱之為「第二(系列)正典 (Deuterocanonical Books)」。然而,新教(更正教)基督徒卻明確的否定了”次經”的正典地位,並將次經從正典書目中刪除。於是形成了基督教的舊約正典書卷數為39卷(與猶太教相同),而天主教則有46卷的情況。"

這些當然也是百分百天主教的組織, 因此很好奇額外的七本書只是五百年前自己開個會強加上去的? 原本也只是為次經? 為什麼要強加上去? 還有馬利亞的玫瑰經? 我們以追求真理, 請站在天平的中間說公道話! 我不會為了新教護短強辯, 甚致馬丁路德都過大於功在我的分析之下!

待續…
***236***
還是曼迪的聖經筆記, 主題” 天主教的圣经为什么比基督教的圣经多7本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IL5_2SDIDs
有許多人在下面有深度的討論, 其中有某天主教徒的意見:
@jojosephoho 天主教徒對拜偶像的看法讓我驚呀:
"第四,关于“拜偶像”的指责。 您再次将天主教与拜偶像联系起来,并引用耶罗波安的例子,认为“不恰当”。天主教严厉禁止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这是十诫中明确规定的。天主教使用圣像和圣髑,并非将其当作偶像崇拜,而是作为敬礼天主的辅助工具。圣像帮助我们纪念基督和圣人的德行,激发我们的敬爱之情,并引导我们默想天主的奥秘。"
DSCF038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我的回答:
對於第四點, 你說得很好, 但是有沒有可能, 而且是大有可能, 落花有意, 流水無情, 下面的信徒做的和想的完全不是你講的如此? 還要看你如何定義偶像? 耶穌, 馬利亞和聖人的偶像不算偶像?

我問過身邊一些天主教徒, 也看過網上討論, 他們都沒有說看著馬利亞或是聖人的像就要紀念其德行, 幾乎都是要找"他們"代求耶穌能夠答應他們的請求, 這樣比較容易實現! 這和現今台灣社會到處去拜石頭公或樹神, 等等千奇百怪的東西, 希望能求得一些東西有什麼差別?

甚致於某地的馬利亞雕像會流淚, 或是其他的奇蹟, 結果大家一擁而上地更加敬拜, 這和台灣的媽祖顯靈真的一模一樣, 而且只會比馬利亞更多不會少, 香火更盛, 有什麼差別? 可不可以說, 這反而無心地使許多人跌倒?

另外對於一些經文指出任何像都不可做, 你有什麼看法? (我只找出針對包括 耶和華神自己, 而不單單指其他邪神造偶像的經文, 也許還有更多):

這是直接在十誡之後的經文:

*出20:22-23 耶和華對摩西說, 你要向以色列人這樣說: 你們自己看見我從天上和你們說話了! 你們不可做什麼神像與我相配, 不可為自己做金銀的神像.

如果真的要做什麼記念 神, 接著馬上指示(在那個年代, 不是現代, 不然你們天主教還要獻牛羊和築沒有雕刻的石壇嗎? 為什麼不做?):

*24-25 你要為我築土壇,在上面以牛羊獻為燔祭和平安祭。凡記下我名的地方,我必到那裡賜福給你。 25你若為我築一座石壇,不可用鑿成的石頭,因你在上頭一動家具,就把壇汙穢了。

神真的是用心良苦, 就怕人會做些什麼偶像來祭拜, 不敢變成人形, 更不敢變成獅虎熊象, 不敢變成日月星晨... 最後只能以火現形, 結果還是被做成人像, 誰看過神? 見過耶穌, 馬利亞和聖人? 居然都可以做出男像女像了... 對不起 上帝, 人還是軟弱了, 說得這麼清楚, 居然還是迷糊了...

*申4: 15所以你們要分外謹慎,因為耶和華在何烈山,從火中對你們說話的那日,你們沒有看見什麼形象。 16唯恐你們敗壞自己,雕刻偶像,彷彿什麼男像女像, 17或地上走獸的像,或空中飛鳥的像, 18或地上爬物的像,或地底下水中魚的像。 19又恐怕你向天舉目觀看,見耶和華你的神為天下萬民所擺列的日、月、星,就是天上的萬象,自己便被勾引,敬拜侍奉它。

*利26:1 你們不可做什麼"虛無的神像",不可立"雕刻的偶像或是柱像",也不可在你們的地上安什麼鏨成的"石像",向他跪拜,因為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這是否又清楚地說明任何的像都不要做? 那些都是物質, 不是真 神耶和華!

*哈2:18-20 18「雕刻的偶像,人將它刻出來,有什麼益處呢?鑄造的偶像就是虛謊的師傅,製造者倚靠這啞巴偶像有什麼益處呢? 19對木偶說『醒起!』,對啞巴石像說『起來!』,那人有禍了!這個還能教訓人嗎?看哪,是包裹金銀的,其中毫無氣息。 20唯耶和華在他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他面前肅敬靜默。」

這兒更是清楚地把原因都告訴你了, 這些刻出來的偶像有什麼益處? 就算是金銀做的, 裡面沒有神或馬利亞或聖人的氣息! 還不如去 神的聖殿中肅敬靜默.

*申5:8-9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 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

從頭到尾都指明, 這個偶像是指任何的形象, 包括萬物, 絶對不是只有邪神.

在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猶太人接受咒詛和祝福, 神清楚地在這兒指的是任何由手做出來的像, 請不要硬解做 耶和華的像不算...

*申27:15『有人製造耶和華所憎惡的偶像,或雕刻,或鑄造,就是工匠手所做的,在暗中設立,那人必受咒詛。』百姓都要答應說:『阿們!』

*詩115:3-8 3然而我們的神在天上,都隨自己的意旨行事。4他們的偶像是金的銀的,是人手所造的。5有口卻不能言,有眼卻不能看,6有耳卻不能聽,有鼻卻不能聞,7有手卻不能摸,有腳卻不能走,有喉嚨也不能出聲。8造他的要和他一樣,凡靠他的也要如此。

所以我們的神在天上, 是否不要像外邦人一樣用手造不言不看不聽不聞不摸不走不聲的馬利亞和聖人偶像?

*士8:27 27基甸以此製造了一個以弗得,設立在本城俄弗拉。後來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這就做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網羅。

士師基甸做個猶太人自己的以弗得, 是否就像天主教自己的馬利亞和聖人像, 不是外邦人的邪神哦, 結果就行了邪淫, 全家都成為網羅, 我們現在還要重覆嗎?

*賽42:17 17倚靠雕刻的偶像,對鑄造的偶像說『你是我們的神』,這等人要退後,全然蒙羞。
你們是否也對那些偶像耶穌說, 你是我們的神? 對偶像馬利亞說, 妳是我們的聖母? 對偶像聖人說, 你們是我們的聖人?

*賽44:9-17 9製造雕刻偶像的盡都虛空,他們所喜悅的都無益處。他們的見證無所看見,無所知曉,他們便覺羞愧。 10誰製造神像,鑄造無益的偶像? 11看哪,他的同伴都必羞愧,工匠也不過是人。任他們聚會,任他們站立,都必懼怕,一同羞愧。

12鐵匠把鐵在火炭中燒熱,用錘打鐵器,用他有力的膀臂錘成,他飢餓而無力,不喝水而發倦。 13木匠拉線,用筆劃出樣子,用鉋子鉋成形狀,用圓尺劃了模樣,仿照人的體態,做成人形,好住在房屋中。 14他砍伐香柏樹,又取柞樹b和橡樹,在樹林中選定了一棵。他栽種松樹得雨長養, 15這樹人可用以燒火。他自己取些烤火,又燒著烤餅,而且做神像跪拜,做雕刻的偶像向它叩拜。 16他把一份燒在火中,把一份烤肉吃飽,自己烤火說:「啊哈!我暖和了,我見火了。」 17他用剩下的做了一神,就是雕刻的偶像,他向這偶像俯伏叩拜,禱告他說:「求你拯救我,因你是我的神。」

你們是否也禱告, 求你拯救我, 因你是我的神? 不覺得所有的偶像都是虛空嗎?

*賽45:15-16 15救主以色列的神啊,你實在是自隱的神! 16凡製造偶像的,都必抱愧蒙羞,都要一同歸於慚愧。
這兒是否說 神會自我隱藏, 不需要你來做偶像來拜衪, 更不論馬利亞和聖人的偶像?

*彌5:13 我必從你中間除滅雕刻的偶像和柱像 (images and sacred stones),你就不再跪拜自己手所造的。
這兒已經說得很清楚, 不要跪拜人手自己造出來任何的像. 天主教徒在每個教堂自己付費做出多少的像?
甚致於在新約也寫得很清楚, 千萬不要為神用任何東西做像, 包括金銀!!! 是否現在要開始悔改了?

*徒17:29-30 29我們既是神所生的,就不當以為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藝、心思所雕刻的金、銀、石。 30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監察,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

待續…
ching43202 wrote:
耶穌, 馬利亞和聖人的偶像不算偶像?


我一開始聽的是基督教的道, 或許是先入為主, 所以我是不支持立像的, 留下十字架做象徵已經足夠。第一次聽到聖人更是震驚, 我覺得最多只是表現好, 貢獻大的信徙, 名號太誇張了。真正的聖人只有耶穌基督, 摩西也只是經紀人角色, 其他大部份差距太遠, 星月教那個更是戀童邪魔化身。

即使久遠的佛教, 也最多說那裡是佛祖的腳印, 大家可以參觀一下那種。
mahoro1046 wrote:
我一開始聽的是基督教...(恕刪)


是的, 我也是如此認為, 但不是個人的意思, 我舉出的聖經經文中都寫得清清楚楚, 不知道為什麼天主教還仍然執意立偶像?
ching43202 wrote:
不知道為什麼天主教還仍然執意立偶像?


天主教徒對聖像的態度並沒有將其視為神明崇拜,而是將其作為一種輔助工具或裝飾品吧, 我不支持但也不反感。其實內核比較重要, 天主教也沒像很多小型基督教會那樣像更一家集資的公司, 思想沒有那麼極端, 也不像一些極端宗教, 連自己教派先行者和先行者後人的墓都毀了。
mahoro1046 wrote:
天主教徒對聖像的態度...(恕刪)


我問了幾位天主教的朋友, 他們大多的答案是, 還是會拜這些偶像, 尤其是馬利亞, 主要的原因是請這些其他的人代為求情, 禱告的成功率會更大一些, 尤其耶穌要看他媽媽的面子... 所以在天主教堂裡可以看到許多人跪拜這些偶像, 久久不起! 尤其這些偶像前面的燭燈點得都有歷史陳跡, 表示常年供拜! 你知道我去了一堆教堂也拍了一堆相片得以佐証. 你想想看, 這樣下去, 只是當裝飾嗎?

不過基督教是有些教派很極端, 小群小眾也就算了, 有些大型教派也如此做就傷惱筋了... 我們還是多保持中間之道!
其實反過來想, 回教不也是如此嗎? 大多的温和回教派都在担心少數的極端教派嚇到其他的人...
mahoro1046

原來美國的天主教是這樣, 香港的天主教很多是輔助工具(也可能是看得不夠多)。至於星月教就算了, 溫和派會被激進派全部消滅的, 一本散佈恐怖主義的書, 上樑都不正。

2025-08-21 17:09
***237***
基督教如何看待亞亞事件?
YT居然有影片主題 ”亞亞的迷失與路得歸信 — 華人信徒務要認清中共的本質|孫東升牧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Ua8dxq4P6M

DSCF886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歡迎大家先去看影片, 瞭解內容再看討論回文. 裡面果然和一般(綠色)媒體一樣, 拼命地批評亞亞的行為, 而且還拿路得來做對比? 然後自己又說不太能對比, 那又為何要比? 又是一個極右的教會頻道了, 不看也罷!

我的回答:
之一
謝謝分享, 事情都有不同角度, 如果你換個基督慈愛心的角度來看, 她也是像路得一樣, 對於自己的祖國/神很忠心, 就像遇到耶穌之前的保羅一樣, 拼命迫害基督徒, 反而這種人的信仰堅定, 只是沒有遇到翻轉點而己! 你會對迫害時的保羅拼命指責嗎? 牧師你看到這種說法的愛心所在了嗎? 就算孩子做不對, 但要去感動她, 給予正確教育! 化成行動就是連絡當地的教會去向她傳福音, 希望她能夠也成我們的姊妹, 而不用在這兒像媒體一樣大加批評, 這樣反而會讓人以為又是一個極右的政治基督教頻道!

之二
謝謝分享, 不過如你所說, 這二件事要硬扯起來, 還是太牽強了, 居然還能說得下去... 亞亞的例子只能說是吃人的飯還想摔人家的鍋, 算是一個很不聰明的女人, 比拿八的老婆還差很多. 真要拿聖經來舉相對應的例子, 也許就是猶太人 (亞亞), 明明享受著 神(臺灣)給的祝福, 但仍然老是去做 神最討厭的事- 拜偶像 (武統), 結果 神讓猶太人連國都沒了(遣返)! 是不是這樣會好些?

待續…
ching43202 wrote:
如何看待亞亞事件?


伊索寓言有蝙蝠的故事。
這個故事說的是:鳥類與獸類爆發了戰爭,鳥類一度佔了上風,蝙蝠就跑到鳥類那邊說自己也會飛,也是鳥類。沒想到,在接下來的戰役中,蝙蝠躲的不見蹤影,鳥類也在後來的戰役中慘敗。見風轉舵的蝙蝠就跑到獸類的陣營說,自己是老鼠的近親,因此也算是獸類。就這樣,隨著戰事的拉鋸,蝙蝠也不斷轉換自己的陣營。等到鳥獸大戰結束,雙方大和解,蝙蝠也落得被兩方驅逐的下場。

事件主角比蝙蝠更差, 吃東邊的卻在傷害東邊, 回去西邊, 又因為村中權利被侵, 發幾句牢騷後被封號帶走。
  • 2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