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M 4/3 還是大有可為

PIPIKUMA wrote:
無反OM DIGITAL...(恕刪)


幫你補來源

研調機構 BCN 公布 2024 年 BCN AWARD 大獎
綜合日本合作通路的銷售數據
統計出各類別相機的銷售

你發的僅統計日本的銷售數據

M43這樣叫還大有可為 那Canon要叫大十三倍有可為吧?



至於全球

全球相機銷售排名揭曉!Sony、Nikon 銷量加起來都輸給 Canon

2023/09/05 10:10文/記者黃肇祥

《日經新聞》近期出版 2024 年版本的「会社四季報」業界地圖,針對每一產業進行分析與整理,根據《Digital Camera Life》網站報導,該書籍收錄了有關全球市場 2022 年度的相機銷售數據,Canon 仍舊穩坐相機龍頭的寶座,銷量大獲全勝。有趣的是,Sony 反倒在銷售額上取得優勢。

2022 年度全球相機銷售第一名是 Canon,數量達到 335 萬台,市佔率高達 46.5% 將近一半,排名第二、三的 Sony(188 萬/26.1%)與 Nikon(84 萬/11.7%)加總起來都還無法與其匹敵。後面排名依序為,富士(42 萬/5.8%)、Panasonic(30 萬/4.2%)、OM System(25 萬/3.5%)、理光(6 萬/0.8%)。

Canon 之所以能大幅領先,主要還是產品線多元,且價格分布較廣,倘若將範圍限縮到「無反光鏡相機」,依舊是 Canon 以全年 154 萬台保持第一,然而 Sony 就以 125 萬台拉近距離,至於 Nikon 也有 53 萬台,富士約為 36 萬台,OM System 與 Panasonic 都是 14 萬。

進一步以銷售額分析,Sony 擁有最多高階機種,收入是以 5,650 億日圓(約 1,229 億元)超前 Canon 的 5,097 億日圓(約 1,109 億元),而富士也將近兩倍的金額取代 Nikon 爬上第三名,擁有高達 4,103 億日圓(約 892 億元),Nikon 則是落在 2,271 億日圓(約 494 億元)。


來源
https://3c.ltn.com.tw/news/54914
RogerF200

從全球資料看起來OM賣的比Nikon差很多,該擔心的其實是OM

2024-02-26 12:49
從每次有新機/新鏡發表,就開始有人蓋樓討論/引戰,就可以看出,M43還是大有可為
前幾天看到這一篇,心莫名的涼。
OM-1竟然要隔一年半才要更新韌體!而且更動好像似有若無?

不知道台灣遲遲不開賣OM-1 II的原因是啥?要先清完OM-1的庫存?
價格不是有落差,需要清嗎?

還是直接打電話過去元佑,可能也會接單?

https://explore.omsystem.com/us/en/firmware?fbclid=IwAR10iymLqL8sR4Pb3_aB7bbmJUarHwgpGboaEaRDfLJDz50cE0rXZ4S_Pw0#om1



February 21st 2024 | Since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OM SYSTEM OM-1 Mark II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 on January 30, there have been many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ossibility of a firmware update to the OM SYSTEM OM-1 (released March 2022). As a result, we would like to advise of our plan for a future firmware update for OM-1:



Future Firmware Update Plan for OM-1

Scheduled to be released around this autumn (northern hemisphere), the following changes for the OM-1 via a firmware update are planned:

Autofocus: Improvement of some AF performance capabilities, such as S-AF and C-AF in all-target mode to improve capture of main subjects.
Operability: Improved usability through the option to assign the trash (delete) button as a menu access shortcut.


Please note the following:

It will not include new features introduced with the OM-1 Mark II, such as Live GND and AI Detection AF for humans.
It will provide some AF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only and therefore the new AF performance of the OM-1 will not match the OM-1 Mark II.
We will continue to provide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enrich the photography experience.

* Details are subject to change
holysee

此舉傷了OM-1老玩家的心[大哭]

2024-02-27 13:38
隱善揚惡? 說缺點也不行喔,就算是5年前的機器對焦還是輸同期的FF和APSC(別拿OM使用相位差對焦的旗艦機來比),在可用ISO部分各家都沒進步多少啦,但是DR值倒是拉了上去,M43既然有麼多你認為的優點為啥記者不用? 你以為記者喜歡扛大機器(以前ENG一台要8公斤,我還扛過要另外背錄影機的機種,你就知道有多古早了,後面的BETACAM才有整合機出來)? 你以為記者喜歡重的機器? 那些都會造成職業傷害,還有機器耐不耐操是一回事,看OM敢不敢免費提供器材給蘋果日報去操一個月

我有那麼多台M43機身我沒資格說嗎? 你要說現在的M43很強? 你或許認為很強啦,但是反問你要花多少代價去買? 我就是用不著旗艦機,為啥要逼我花旗艦機的錢去買一台對焦性能可能和FF一台4萬塊機身相當或是更差些的機身????? 現在有沒中階機身可以買? 沒有,事實就擺在那,我的ASUS老ZF5都有相位差對焦了,OM還要旗艦機或是高階機才有,松下更慘,現在才有,現在的機身就是在比對焦能力啦不是嗎?(我還沒講高ISO,片幅小算非戰之罪,DR也是,所以就別提了)

我拿台最入門鳥RP都可以接案拍西洋劍比賽了,你要拿目前松下G92或是OM旗艦機對焦才能和我拚耶(有啦,M43連拍比入門RP快多了),我二手RF 35 1.8買9千,新的RF 85 2買16500,二手RP買2萬,加起來都還買不到一台OM1和G92,可是我用M43接案拍西洋劍比賽不買這檔級的機身根本是連玩都不用玩,你拍鳥的對焦狀況不會比我拍比賽還嚴苛啦

自己看EXIF資料,選手可是朝著我衝過來,我用的焦段你就知道我離選手有多近,越近的距離鏡頭對焦行程越長,很考驗對焦系統,而且這是還FF的35 1.8,景深淺的嘞



M43要有未來就是維持小台,價格大眾化,不然就是永遠的小眾,就算有其優點還是成不了大器

網路上就是一堆只會說優點不敢面對現實的文章,評測就是,看這邊發的DJI POCKET3的評測還掛在最上面,再去看看我用了POCKET 3點出來的事實,自己去看內容落差有多少
Wahaha214 wrote:
我二手RF 35 1.8買9千,新的RF 85 2買16500,二手RP買2萬,加起來都還買不到一台OM1和G92


1:大哥 拿二手和 新的OM 比 不太公平吧?

2:大部分人不像職業記者有哪個體力去背上重砲 4/3就是讓一般人用輕很多的重量很低很多的價格
獲得以前不敢想像的畫質

比方說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200mm F3.5-6.3 才$26,180 455克重
要是全幅要多少錢多重??
aliao

有數據出來,應該是有其根據,否則世界各國的用家應該不會就這樣算了,不過,那個數據是在甚麼樣條件下測試出來的,應該會有說明,至於是看了說明才買,還是買了之後才看,還是...那就不知道了...

2024-02-26 13:29
flody

RF在全幅之中算貴

2024-02-26 15:53
PIPIKUMA wrote:
1:大哥 拿二手和 ...(恕刪)


是說

前陣子為了去冰島
想說要找機身跟鏡頭都要防滴防塵耐低溫的組合
最終用15000收了二手OLYMPUS E-M5 III
(本來是想說收E-M5 II,大概7000到8000可以收到
但後來為了貧弱的USB充電跟相位對焦功能
提高預算收了三代)
17500收二手7-14 F2.8
23000收二手12-100 F4 (耐心一點應該是可以收到20000)
以上都是二手公司貨,總共55500

因為自己對M43比較熟悉就直接找M43
但也是有點好奇
要有防滴防塵(耐低溫好像不是大家都有)、差不多的焦端光圈、預算跟機身大小(或者不限制大小),
其他陣營能找到什麼二手選擇?
accentor

當年去冰島,EOS 5Ds 淋個雨機頂螢幕裡面就有霧氣了,我就不再相信非 O 家產品的耐候了。

2024-02-26 19:57
ROXSOUL

感謝經驗分享,我也希望我的em5 iii順利渡過冬季冰島

2024-02-26 23:13
ROXSOUL wrote:
要有防滴防塵(耐低溫好像不是大家都有)、差不多的焦端光圈


我以前用CANON 10D哪有防低防塵,下小雨照樣淋下去,回去擦擦放潮箱後繼續用,有人用CANON M50去雪地拍也沒放包包掛身上照樣用沒出問題,但是他強調用原廠那顆很虛的LP-E17電池,用副廠可能就完蛋

如果你在意景深,M43的光圈景深關係是FF*2,12-100別家沒做這焦段,但是這顆不輕,如果7-14這顆的光圈看成FF等校5.6,你的選擇就相對多了(不過還是沒14mm),當然2.8光圈實際在用還是2.8

https://www.coolpix.com.tw/shop/%E9%8F%A1%E9%A0%AD/180.html

光圈4-6.3,用FF是可以補至少1EV回來,價格都用公司貨算,PCHOME賣31000左右,O的12-100公司貨的價格是38800,還要預訂,重量的話NIKON多1百多克,M43不是標榜輕小嗎,小顆和輕是應該甚至是必須的不是嗎?? FF感光面積是M43的2倍,除非光學上有黑科技出現不然鏡頭體積小不了,不過CANON那支變態16 2.8就很小,但是老實說那也是作弊出來的,用了一堆數位修正,爛

看相機王和數位達人M43鏡頭部分都不太想進了,一些都還要預訂,店家根本不想囤貨,這現象就表示買的人越來越少,貨進來賣不出去變無效資產,如果你是老闆你會幹這種事情嗎? 只能說現實證明一切

看你機身的選擇還是在意AF表現,這是目前M43中C/P值差的致命傷

松下出一台G8後繼機,用和G92一樣的相位差對焦,畫素變成2千萬,防手震我要求不高,給我6.5級就好,4K60P不裁切,如果願意給4K120P更好,一台賣3萬頂多3萬5我會買單

O家的UI實在是......,一些放置和傳統不同,簡單說啦,波音和空巴設計理念不同,但是基本儀表佈局是相同的,也就是說不管啥飛機姿態儀一定是放在儀表正中央,節流閥一定是在正駕右邊副駕左邊,FLAP一定是在節流閥的右邊

松下的UI是我用過最好用的,CANON都還比不上,用O的我還要看半天有的還不知道在哪要怎麼調,例如對焦模式
Wahaha214 wrote:
我以前用CANON 10D...(恕刪)


松下我自己是有一台LX100M2
要是這台能防滴的話我可能就不會打算再買E-M5這堆了

哎呀
我俗辣我就是想要有標榜耐候機身跟鏡頭
也不是說在意AF啦
只是E-M5 III跟II比起來就只有提升AF跟USB充電
多了藍芽可以寫入地理位置
還有降級成塑料機身...

本來幾乎確定要用7500收II代了
因為一開始預算是打算壓在5萬內
剛好可以收到II代機身、超廣跟旅遊鏡
結果不小心看到III代
就想說那好吧還是提高預算買新一點的好了
就算是M43旅遊鏡大概也沒辦法壓到多小
12-100做這個大小耐候加恆定光圈、防手震且畫質也不差
我是可以接受啦

NIKON我沒啥研究
你貼這顆好像沒有防滴防塵跟恆定?
稍微找了下...
NIKKOR Z 24-120mm f/4 S 36,600
這顆好像比較接近我的需求有防滴也恆定
但最遠只有到120mm
大概查了下DC VIEW跟PTT的二手版
二手價大概坐落25000左右

機身Z5到Z8、ZF都有防滴
Z5二手價大概20000到25000左右

超廣角NIKKOR Z 14-24MM f/2.8 S 75,800
有防滴跟2.8恆定
二手價似乎要45000左右

這...有點爆我的55500元哈
我只是好奇這個預算內有沒有辦法找到一樣配置啦
當初其實有先找一下A7C
但光是機身二手就要3萬吧
然後16-35 F2.8二手也要3萬...
就沒有繼續找了
其實超廣角沒有2.8我自己覺得還好(安全快門可以相對低),這種超廣角我反而很要求邊角畫值,邊角爛就算光圈2.8我也覺得廢,因為我很常全開光圈拍

Z5對焦爛就別看了,SONY剛剛看到有人提到A7C2二手可以看(水貨新的接近6萬,好貴),其實FF比較大顆比較貴本來就是正常,有可能成本就比較高了,NIKON那顆24-120是頂級S鏡貴一點也是正常,用NIKON的說Z接環無爛鏡,聽說富士也差不多,反而是O的鏡頭越賣越貴,那顆9-18據說鏡筒容易掛排線容易斷,還好我是買松下7-14,不過前面那顆大眼睛很難顧,本來還有點心動想買松下9mm那顆定焦,但是回報說邊緣差只好放棄

O的那顆12-100我本來也是想買,但是不能和松下防震協同作業而且也不輕,二手價你是買比較貴,大多都落在21000-20000之間,主要是二手價也貴,松下萊卡那顆12-60可能就60端比較好,不然小光圈那顆在12端就很好了,而且輕又便宜,頂多再帶一顆小望遠去補就好了,基本上我帶45-150都只有回國時在機場拍飛機,旅途期間反而少用,因為M43景深深,不好搞出淺景深分離感,要我去買O的1.2和1.4大光圈貴貴定焦我寧可去買FF的1.8,因為我前面有提到就算M43光圈是1.2也只能等於全幅的2.4景深程度所以沒意思

有時出國去的地方有可能一生就去那麼一次,如果能帶回高品質影像當然最好,所以很掙扎要不要帶FF出國
ROXSOUL wrote:
多了藍芽可以寫入地理位置


現在松下也學壞了,GH5也是要先開手機APP然後相機藍芽打開,這個缺點是相機會更耗電,因為舊相機不是藍芽5.0以上,松下G8的做法是手機開APP選擇地理標記紀錄,然後手機一直紀錄GPS座標,反正GOOGLE也會背景一直紀錄你的位置,不然我的足跡怎來的,回去後相機連線手機APP,相機選擇寫入地理位置就可以了,也就是事後寫入,這樣比較好,因為無反相機比較耗電必須開開關關,藍芽不可能一開馬上就連上,我有時只花3秒就拍完關機,相機可能都還沒連上藍芽所以連GPS座標都還沒寫入我就關相機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