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實上不會;各片幅系統各有優劣,沒一個能應付所有的狀況,所以多系統相互截長補短才限制最少,不用鑽牛角尖還昭告天下;FF的”使用方法”會與M43稍有不同,F2.8就算大光圈淺景深很容易,但這不見得適用所有的場景,被迫收光圈犧牲進光量的囧況並不罕見;
即使夜景,也不必然非FF不可,這還得看鏡頭的臉色,而後者才是任何系統的最大資產;你並不夠熟悉或”摸透”,若哪個系統都只用些標準鏡而已,其實分散投資的意義不大,那麼一些”差距”新鮮感的興奮過了就沒,若拍攝需求一般還不就那麽回事,甚至像那些拿手機來”比”還區分不來的,這樣換來換去或防潮箱供奉器材有何意義!?

這版最大的”問題”是把人的問題歸咎於器材,所以基本上就搞錯了方向與重點;花錢太容易,誰掏得出來都有,器材優劣勢是先天的,垂手可得;很多人覺得花錢就是爺,一定有個easy way out,爽度十足,自信充值,只是實際上看多看久了還不一樣都是you got what you paid for,nothing more, something less, ”喔”!
老嫌器材就得多花冤枉錢(還不見得有用…),倒不如靜下心來看看舊照真正的”問題”出在哪?極嚴苛的拍攝環境確實需要很昂貴的器材來克服,這沒辦法,因為即使如此還不見得使命必達;但其他狀況我覺得大多規格性能早已過剩,問題通常是出在心態與熟悉深入的程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