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

kyle422 wrote:
然後沒幾天它就傳出了關閉相機業務的消息出來


不是說是假的嗎!?

還是又變成真的了!?
虛砷 wrote:
由標題可以看出,這是...(恕刪)

很棒、很值得參考的分享。

我沒有許多不同相機的使用經驗與比較心得,從 2013 開始就 E-M5 一路用到現在,而且 95% 搭配 12-40mm 一機一鏡,很習慣而且喜歡這樣的輕便裝備帶在身邊。幾個月前有買進 GR III,做為想要更輕量化時的隨身機,但終究還是覺得 GR III 的限制比較多,所以還是更多時候用 E-M5 做為主力。

最近打算換掉 E-M5,畢竟相機的技術已進步太多,而且 E-M5 一旦故障時,元佑也不再提供維修了。基於過去使用的信賴感,目前會考慮 E-M5 III,因為想要的功能幾乎全包進了一個既輕盈又耐用的機身,別家幾乎找不到在這樣的重量下,仍有機身防震以及防塵防潑防凍,而又功能強大的相機了。

現在就差在一個東西讓我很猶豫要不要升級為 E-M5 III。不是價格不低的因素,一部相機我可以一用就快七年,不會太在乎差那幾千塊錢。也不是畫質不如 APS-C 與全幅相機的關係,因為這是追求輕便所必須付出的代價,而且大多時候也都還夠用。目前我所頭痛的,是 E-M5 系列已改為側翻的全翻轉螢幕,而我比較習慣的卻是原 E-M5 第一代能快速反應的上下翻轉螢幕。

現在就等有機會上台北時,再去實際摸一下實機的感覺了。如果判斷還是適應不來,就只好被迫換系統了。GX9 是一個選項,鏡頭可沿用,但沒有機身三防。X-T3/X-T30 也列入考慮,但沒有機身防震,更不用說換系統所帶來處理鏡頭的麻煩。最後一個選項就是繼續用 E-M5,撐到 E-M10 IV 出來看合不合用,只是一樣沒三防,機身功能也不如 E-M5 III。

以下是近來用 E-M5 & 12-40mm 拍的,雖然廉頗老矣,但還是很堪用的。







艾賽韓德 wrote:
不是說是假的嗎!?還...(恕刪)

現在澄清了沒有打算放售相機業務
我意思是日後就算是發生了也不出奇
kyle422 wrote:
現在澄清了沒有打算放...(恕刪)

來自於董事會的壓力希望賣掉賠錢的相機部門,我猜測應該是有的。公司是否抵抗得了董事會的壓力,未來會不會賣,現在都還很難說。做相機賺錢的沒幾家,以手機的進步幅度以及賣出的量來說,各公司的相機部門要賺錢只怕是越來越難了。即使沒收起來,也勢必會影響投入研發的資源。
艾賽韓德 wrote:
不是說是假的嗎!?還...(恕刪)


都是假的啊~~~~
每家相機品牌廠,最賺錢的都不是相機部門
不懂為何就O家一直有謠言說要把影像部門賣掉...人家隔壁P家 M43也活得好好的
「初めての戀が終わる時」
locuscc wrote:
很棒、很值得參考的分...(恕刪)

我之前是用X-T3,轉用E-M1 II 以後並不會對側翻螢幕有不適,其實習慣了差異不是很大,唯一一點是怕我會把它扭壞用上下翻感覺是快一點,但實際操作上並不是有很大程度上的差距。不過還是有懷疑的話去摸摸實機也好,但是說為了這一點而轉換系統可能有點小題大做,除非手頭上的鏡頭數量不多,是可以考慮換系統,如果換富士建議可搭配16-80 f4, 鏡頭有6級防震,配合X-T3有三防有防震,但機身畢竟沒防震,配其他鏡頭就沒有了防震功能了。
kyle422 wrote:
我之前是用X-T3,...(恕刪)

謝謝建議!
kyle422 wrote:
我之前是用X-T3,...(恕刪)


XT4的乳摸不是該有的都有了XD"

雖然還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

但我總覺得機率很高

反正XT系列確定不搞復古了

那各種性能規格都能給

加上也沒有技術卡關的問題

很期待日後的XT4
kyle422 wrote:
我之前是用X-T3,...(恕刪)


請問如果重來一次,您會選XT-3還是E-M1 MARKII?謝謝
shio0115 wrote:請問如果重來一次,您...(恕刪)


借這話題,說一下我的心得:我之前用過X-T2,與E-M1 Mark ll比較之下兩者其實不少相異與可敬的特色。




X-T2外型較復古,握把不算深,但實體按鍵也算多,操作起來除覺得體積偏大外,操作手感其實不差,尤其那份古典質感,更是它給予使用者的一分自豪。

X-T2將ISO及曝光補償都做於轉盤上算是一個行之有年的做法。
也能提供快速操作的便捷性。

2430萬畫素 X-Trans™ CMOS III感應器的規格,也是X-T2的賣點之一,提供更多的編輯性,色彩上以前會對FUJI有很多色彩很棒,直出好看的印象。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但拍攝一陣子後,其實腦海中我會想起Olympus色彩也優異的懷念。

分享四月去蜜月時的圖,X-T2拍攝
























除了防水防塵我想是E-M1 Mark ll更專精外,沒鏡頭太多的壓力下,換Fuji也是一張好牌。

可以發現,我分享前半段都是雪地、馬特洪峰,因為真的太美了~那趟旅行幾乎都在期待它,換做Olympus拍攝的雪景,我手邊能參考的是102年帶著E-M5轉接4/3鏡頭12-60mm拍攝的日本黑部立山,那時的自己可能攝影學的還不好,請包涵以下照片:















天氣好到可以拍出O記藍...當初也是被這藍著迷愛上Olympus。




提供各位參考。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