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vi wrote:
截至目前為止,APSC...(恕刪)
或許從「X年使用」的角度來切入分析問題比較簡單一點,如果未來三年的功能都夠用、沒有不足的,其實不用想太多可以買了,因為貴的 FF/APS-C 機身的折舊可能都比 M43 機身加鏡頭的價錢來得高。
那些是 M43 系統比較不足的呢?
(1) 單張超高像素:雖然用後製接圖的方式也可以拼出一億以上的像素,但是按一次快門要 40M Pixels 就只能找高像素的機身,像是喜歡拍銀河夜景的,M43確實稍稍吃虧。M43 現在 16M/20M 像素可以應付一般社群網路、相片輸出都沒問題了。
(2) 錄影自動對焦:這點目前 O 家有點沒跟上 Sony/Fujifilm,但也很好用了,小弟目前使用 A7 系列跟 E-M10 III 雙機,A7 III 確實強多了,但是 E-M10 III 應付主角移動比較少的情境,錄影自動對焦勉強應付,希望 Olympus 接下來新機會跟上這個市場規格了。
(3) 運動攝影:這個要 EM1 看會不會好一點,我用 E-M10 III 不是完全拍不到照片,只是比較會有遺憾發生,低階機身的對焦速度確實只算
其他的功能倒是還可以,高 ISO 部份小弟滿少用到的,因為拍照可以補閃光燈、錄影補LED燈光就好,而且透過 SpeedBooster 轉接變成 f1.0 超大光圈增加進光量,滿少把 ISO 開到超過 1600 的機會。所以 M43 出門機身搭配 12-32mm kit、15mm/f1.7 兩顆鏡頭、小閃燈、LED 燈都還非常輕鬆,只要拍照盡量思考如何用 ISO 200 拍成功,畫質確實很體面了。還有一個採購方式,就是買低階新機身搭配中古鏡頭,盡量壓低預算,這樣就算買了以後覺得不好用,整批賣掉折舊也有限。
其他 M43 不足的地方請其他前輩補充了,對我來說只要不是拍高像素銀河主題,都還可以應付,反而 A7 系統很少在用了。
非常受用了,你看有哪家評測是手持4秒8秒在玩的?我機身沒那麼新,也沒練神功入定
進入超穩定狀態才按快門,通常補償個3.5到4級很平常(70%以上成功率為準),假如新
機身+新鏡會是什麼結果?其他系統也都同時有在用,IBIS實際效果如何心裡明白的很,
說還在看車尾燈大概也不為過;

M43我把它們當成比較大台的DC在用,大多DC都太小台很不好拿,穩定度與操控都打
折扣,M43機+鏡差不多就是手持穩定的基本要求吧,尤其焦段需求高於絕對畫質的情
況下,用M43高品質的變焦就很有優勢了,反正無論用哪個系統,到晚上還不是一樣要換
上大光圈定焦應付低光拍攝需求,M43的F1.4或1.2定焦還小支很多咧,丟在包裡備著
其實還蠻無感的又很好塞;反而用FF出門前都必須“取捨”一番,M43不用,猶豫就都塞進
小包吧,反正FF帶一支M43可以放三支,何必浪費時間去作”取捨”咧!?

其實我FF(&以上)用得比M43還久,是後來43系統改成M43才去接觸的,很明顯是被無反
縮小的體積吸引的(包括鏡頭也是),之前體積重量沒差多少,我何必去接受較小的片幅!?
用到現在性能與可用ISO都進步太多了,懂得用一下內閃即使夜間也不覺得有啥”不夠用”
的,拍人像一樣用大光圈定焦,拍景有強大的防手震,我是搞不大懂有何經常性需求會常用
到ISO800丶1600以上!?不可否認更大片幅畫素更高丶高感更可用,用更嚴苛的標準去看
照片會說話這勿庸置疑,只是一般用途是否有必要去忍受那個體積重量與價錢...至少這點
我是存疑的;即使目前FF無反大軍壓境對其他系統都造成威脅,不過FF無反一出來我就也
在用了,那M43與APS-C怎麼不把它們出清掉!?這看機身不準,比比鏡頭吧,FF要求焦段光
圈與像樣的畫質(尤其方便的變焦),那些合適隨時帶著嗎?
會一直留著M43(即使我一直嫌M43畫素太少...)主要是高品質又耐候的變焦鏡頭,小支定焦
的優勢沒那麼明顯,畢竟其他FF與APS-C系統也不乏優選,不過變焦平常比較可以忍受的就
DC與M43,再上去肩膀就有感了,所以即使出遊美麗的景點會用雙肩或手拉大包帶FF,要補
焦段還是常用M43當副機(尤其長焦),這比換鏡快速實際又方便,why not!?若非專業與高畫素
(不一定等於高畫質)需求,M43鏡頭群相對完整機身性能又夠用,而且高品質天涯鏡不笨重大
的就M43了,比如說O家12100 F4與P家1260 F2.8-4(我P家機身入後者),對於一般人大多數
的用途其實我蠻推M43的,至於為什麼一定非要用到FF反而有點搞不大懂.

以下是大致用過類似天涯鏡的組合之體積比較:
77D+EF-S 1585 vs GX8+1260 F2.8-4.0

90D+EF-S 18135nanoUSM

Xpro2+XF18135

Samsung NX1+18200

A7R3+T2875 F2.8 & 2470 F4.0za

D800+24120VR

5DS+EF 24105L一代

aliao wrote:
?良率很差嗎?我從E...(恕刪)
我在某相機門市工作過三年,O的品管一直都不怎麼樣
用一段時間後最容易有問題的就是翻轉螢幕的排線,還有部分轉盤
另外我永遠記得某次連拆了三台E-M1新機,遇到看比較細的客人,銀色的烤漆都或多或少有瑕疵
M43入門機還可以說是輕便,高階機都已經快跟FF差不多重了,例如EM1m2的497g
說FF一顆鏡頭的空間可以帶M43三顆的講法也很奇妙,
換鏡頭一直都是件麻煩事,真以為大多數人都愛換?
要冒著入塵、掉鏡頭蓋、手忙腳亂敲到之類的風險,況且很多畫面是不等人的
說不須要ISO800以上的人,大概只會在白天拍照吧?
朋友之間隨便約個聚餐,很多餐廳室內Auto ISO都是兩三千以上在跳

td200672 wrote:... 說FF一顆鏡頭的空間可以帶M43三顆的講法也很奇妙...

版上不老是有人在問要去哪裏該作何取捨(尤其是出遠門),器材再完整都不可能全帶,所以有在傷腦筋的很罕見!?器材用了快30年我也不敢說沒這煩惱,該怎麼配置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心得與經驗,但仍不保證沒有遺憾與錯誤,即使已經刻意多帶了也無法完全避免.

另外我工作之餘大多是晚上拍,若ISO常飆高應該不是器材問題,恐怕人的因素更大吧!

zero5302001 wrote:
全幅其實市佔率沒這麼...(恕刪)
謝謝這個日本連結, 看了以後嚇一跳, 這麼多廠牌和機型之中, 這個銷售量居然前十名O家有二名, 而N 家只有一名... N家會倒嗎?
再看前二十名, 果然沒有一台全幅, N家只有4名, 而O家居然高達6名, 看來O家在日本賣得還真不錯.
再回到主題, 請用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主題,
依樓主的要求, 好像是要找一台完美的相機, 任何相機都有優缺點, 樓主談到淺景深, 可是好像就沒有提到深景深的微距, 那又是另一個世界, O家反而更適合這個領域. 是不是依樓主日常生活中最常拍到的畫面來做選則會比較好? 如果樓主真的拍很多"高ISO"的商業相片, 真的就不要考慮O家相機. 如果大部分是旅遊或是生活相片, 個人認為非O家莫屬, 歡迎看看Ohio爸爸的相片書.
PS 樓主好像沒有提到O家唯一而且得過全日本整個工業大奬的超音波除塵功能, 完全不用担心任何的灰塵.
ching43202 wrote:... 再看前二十名, 果然沒有一台全幅...看全球市場FF市佔大概也差不多吧,只是其他部分單反無反與品牌型號有所不同罷了;現在還在用專門相機(不分等級)的已經很小眾,而FF是這小眾中的更小眾;相機市場最大的敵人不是聯合壟斷的日本大廠,而是更大咖進步神速的生活必需品”手機”;

其實銷售數字就個人消費需求而言不是頂重要(但也不能說完全不重要),人品正常正確保養,器材用個三五年很平常,使用頻繁的話恐怕電池會先掛掉,很多老機都是靠副廠電池在撐著;版上曾有其他先進PO文比較M43與老FF單反的ISO表現如何,其實很簡單去dpreview看看現在都還有,那個會更客觀科學;拿片幅來作文章爭論的文早已不勝枚舉,多少ISO才夠用,個人可以忍受體積重量又如何...這本來就很主觀,自己沒仔細去用過別人無法給絕對正確權威的答案,坦白講這種事不可能完全不冒一點風險,別人的建議是別人的主觀,永遠比不上自己去拍出來看那麼直白明瞭;照片這種事一翻兩瞪眼,而且別人拍的是別人,不是比照辦理就一定會有相同的結果;無論用什麼規格與系統的相機一樣都是靠光源吃飯的,能理解並利用這基本中的基本有時候比規格還重要;

td200672 wrote:
我在某相機門市工作過三年,O的品管一直都不怎麼樣
用一段時間後最容易有問題的就是翻轉螢幕的排線,還有部分轉盤
另外我永遠記得某次連拆了三台E-M1新機,遇到看比較細的客人,銀色的烤漆都或多或少有瑕疵
M43入門機還可以說是輕便,高階機都已經快跟FF差不多重了,例如EM1m2的497g
說FF一顆鏡頭的空間可以帶M43三顆的講法也很奇妙,
換鏡頭一直都是件麻煩事,真以為大多數人都愛換?
要冒著入塵、掉鏡頭蓋、手忙腳亂敲到之類的風險,況且很多畫面是不等人的
說不須要ISO800以上的人,大概只會在白天拍照吧?
朋友之間隨便約個聚餐,很多餐廳室內Auto ISO都是兩三千以上在跳
有瑕疵就換,需要拚人品?又不是不給換!
轉盤的問題之前確實有看過,還有蒙皮的問題也有,甚至也出現過背帶環脫落的問題,不過我通通沒有遇到過
另,翻轉螢幕排線的問題...這我倒是沒太怎麼看到,比較有看到的是某鏡頭的排線問題,
這些,多做功課就能知道,應該還不到需要拚人品
相機不是只有機身,還有鏡頭,看需求,如果沒有需要攜帶較多,只是一機一鏡,確實在某些組合下,M43佔不到甚麼便宜,但若有多鏡頭多焦段的需求,那就很難說了!
換鏡頭一直都是件麻煩事,真以為大多數人都愛換?
要冒著入塵、掉鏡頭蓋、手忙腳亂敲到之類的風險,況且很多畫面是不等人的
看來你對O家真的不是很了解

早期不太懂相機,糊裡糊塗地選了O家,這些年用下來,最是印象深刻的,就是入塵的問題,用過別家的微單(就不寫哪家了,避免...),沒多久就在處理入塵問題,而手上的O家機身,第一台E620,沒入塵過,第二台E-M1,也沒有,看來人品不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