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Pentax就知道,入全幅坑,賣不好。全幅市場,K-1已經那麼平價高性能,
但你能搶到Canon, Nikon嗎? 不能。
Pentax有很多老用家,回去用全幅。是有,但我真的覺得生存空間很小。
O家呢?
還是能期許老用家,但是輕便性和價格已經成為O家一個重要特性,
一但一台旗艦機,要和6D、24-70 2.8一樣重,這樣,也絕對是吸引不到C,N,P,S跳。
況且,全幅感光不知道要被SONY吸多少血,有必要去幫SONY賺嗎?
不過,O家用鏡頭能力,去發幾個可以用在A系統上的鏡頭,倒是有機會。
說實在,全幅對臺灣大多數使用的人來說,是醉了。
臺灣90%的人用全幅,是做不需要全幅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剩下10%,有一半,是有功力不論用什麼器材都能拍出好照片的高手。
另外5%是工作、興趣上非得用全幅的職業者。
(沒有批判意思,我自己也曾經常時間使用全幅機)
所以我意思是,O家投入全幅,只怕讓自己掉入另一個研發錢坑,賠錢,又打到自家E-M1 MKII。
我真心覺得不可能。
既然S家見長的是感光片, O家見長的是鏡頭 (尤其已經申請許多全幅鏡頭專利) 和防震和防塵和...
然後S家又是O家的大股東...
有沒有可能, S家和O家會採用如同m4/3和P家同盟的策略, 然後在全幅方面由S家和O家來同盟, 而且重點是微全幅, 尤其O家重新回到全幅市場, 卡口的設定可以完全配合S家, 沒有任何壓力, 然後各自發展m4/3或APS的轉接環來穏固市場.
這樣也不會打到自家m4/3的市場, 因為取向完全不同, 一個是輕便旅遊取向, 一個是畫質噪訊見長.
除非C家和N家同盟, 不然他們真的會扯起來等了, 會被一一擊破... 這場"相機三國"將正式成立, 有好戲看了...
如果S家上層真的做如是想, 那真的是高招!
06/22/2017
PS. 另外請想一想, O家m4/3 的20mp已經等於全幅的80mp, 如果只做20mp的全幅, 那麼ISO的能力絶對立馬上升二級或以上... 這是很恐佈的一件事.
搞不好,有些合作已經再進行。
比如 SONY 大舉重新要找回 G鏡神話,大概是ZEISS授權金太高吧(不過定價也高)。
說到 G鏡,那Minolta神話,是我當初入坑SONY全幅A900的原因,
最近一群G鏡用在E接口,誰知道是否Olympus在裡面是否有扮演什麼角色?
Panasonic接收Minolta團隊,讓造鏡實力大增。
如果說,SONY與O家兩方合作,做出Cost Down,比委託Sigma要好的話,那麼當然是一拍即合。
所以我覺得O家自己用E卡口這點,就有利基。
但是我覺得,這是我們O記人的角度吧,
O記得外型典雅漂亮,SORRY,如果真的 Pen-F 全幅化,又E卡口,又用SONY感光,鐵定打到 A7市場,
對我而言,A9那種外星外型,就只是SONY粉能接受,今天OMD外型,如果有全幅,大概SONY都會被威脅。
沒有完全不可能。
但是我真心覺得,SONY不會放任這隻老虎,有機會 大顯身手。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