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在 E-510 與 E-330 之間決擇

ms006c1 wrote:
L10得b模式對比af只能用14 - 50f3.5 - 5.6和14 - 150f3.5 - 5.6才能動作
要享受到最完整的lv就只能用那兩隻鏡頭


4/3系統配備共用的美意大打折扣啊....感覺Olympus與Panasonic一個搞機身IS
一個搞鏡頭OIS,....真是一個 來形容,這下連LiveView對比AF也有限制...

我認為這應該是軟體限制的問題....這與E-510與E-3不支援手動鏡頭IS功能一樣,雖然公司都有
一套說詞,但不免讓人覺得彼此的信任不足,對消費者的誠意不夠.....
E330的A MODE可以一直用, 用到電池沒電為止, 換顆電池, 繼續使用.

E330的B MODE, 已有限用8分鐘的數據. 超過8分鐘, B MODE會被強迫關閉. 因為, LIVE MOS會過熱.

其他相機的LIVE VIEW, 都相當於E330的B MODE, 都會有使用時間的限制. 只是廠家目前都不願向消費者強調這個問題. CANON的40D, NIKON的D3或D300, 只會強調它有LIVE VIEW的功能, 但絕對不會說, 它的LIVE VIEW可以持續使用幾分鐘. 我的估計是, 不會超過10分鐘.


E3的LIVE VIEW, 可以一直用, 用到電池沒電嗎? 答案是, 不可能. L10呢, 答案也是一樣的.

很多DSLR的玩家都宣稱, LIVE VIEW是根雞肋. 對於有無LIVE VIEW的功能, 或者只能用幾分鐘的LIVE VIEW皆不以為意. 而這樣子的言論在網路上是屬多數的.

由DC轉戰DLSR最不能適應的是, LCD不能取景. 當你提出LIVE VEIW的需求呼喚時, 換來的是更多DSLR玩家的嘲諷.

我由FZ10轉用E330, 不能適應的是E330的A MODE沒有曝光補償和色溫補償, 不過, 瞭解了再怎麼樣的LIVE VIEW都會和電腦螢幕有色差, 也就不以為意了. 而且我花了1個半月的1500個快門數才掌控住了E330的顏色, 沒有曝光補償和色溫補償就不再是問題了.

如果你很需要LIVE VIEW, 而且一定會持續使用超過10分鐘, 那麼E330的A MODE是你的唯一選擇.


fivejade wrote:
E330的A MOD...(恕刪)


大大有點誤會了,e3的LV可以開3小時,B快門也可到3小時

這塊LIVE MOS才是E3開發上最大的突破

L10跟E3現在帳面上的參數看起來就是同一塊感光原件

所以應該是可以以一樣用到電池沒了才會停

雖E3只有B模式但因反光鏡和對焦模組的提升所以動作蠻流暢的

不過樓主先把自己最在乎的功能挑出來

這樣選就方便多了

問個小問題

有人知道L1的對焦模式跟E-330一樣也有A模式嗎?
fighterwing wrote:
4/3系統配備共用的...(恕刪)


4/3 系統還真的很廢...鏡頭可以共用
IS 也不統一....L10 IS 裝 14-42 不是很好..

何必要做鏡頭IS...
BamBamBam wrote:
4/3 系統還真的很...(恕刪)


分開來發展沒什麼不好啊,防手震鏡頭可以給E-1、E-300這些舊的、無防手震的機身使用,起碼可以多撐個好幾年。

使用機身防手震,理論上鏡頭的成本會低一些。

4/3提供大家一個可以依循的標準,各自往各自認為最有利的方向進行研發,多樣化對消費者來說是有利的,比方說,萬一那天Panasonic退出DSLR市場,P牌舊機身的生命還能靠Olympus或SIGMA等4/3系統的鏡頭延續下去,或者Olympus決定只專注在高階鏡頭的生產,那麼對平價鏡頭的需求就可以由SIGMA來補足,越多人認同4/3系統,這樣的好處就越明顯。

相反的,萬一大家都往同一個方向發展,最後反而變成互相廝殺瓜分同一小群顧客,對於萌芽不久的4/3系統而言,反而是一種內耗。
alphones wrote:
分開來發展沒什麼不好...(恕刪)


現在不就是再分割自己的小市場嗎?.....想買E-510 的會考慮 L10
如果L10 定在4/3 裡的中階不是很好....
如果本身就有防手振...共用 Olympus kit 不就好了
總之4/3 鏡頭都可以互換...
焦距不要重複就好....現在Leica D 跟 Zuiko kit不就重複了....

我是搞不懂4/3 鏡頭都在少了...還要做重複的交段來照顧E-300, E-1...
況且E-300, E-1 的人會買 kit 鏡嗎?...好像只有兩支是 IS 是吧?
我想您指的是LiveView模式,L1沒有A MODE

機身還沒有出十全十美的機身
鏡頭也沒有出十全十美的鏡頭
『暫時』都不要買吧!
BamBamBam wrote:
現在不就是再分割自己...(恕刪)


E-510與L-10之間還是差了個機身防手震,而且和E-510單鏡版之間價差將近一萬塊,Canon / Nikon 在這個價格帶也是切割的很細,Olympus與Panasonic大概是想利用E-410/E-510/L-10,讓$20000-$40000這個價格帶的產品線更完整,彼此之間則透過IS與Liveview作出區隔。

Panasonic總不能光賣機身不賣鏡頭,最好賣的變焦鏡Olympus/Sigma幾乎已經出齊了,焦段要錯開,Leica D就只能專出高性能定焦鏡,以Panasonic目前機身的銷量,乾脆收掉DSLR生產線專心供應Sensor可能會更好…

實際上,4/3系統的14-180這個焦段在所有的鏡頭系統當中都是主要銷量的來源,不管是換到Nikon或Canon,含原廠在內,最少都有三家以上在廝殺,Leica D與Olympus ZD各自在這個焦段推出自己的產品是很正常的。

所以不管是為了照顧4/3的舊機也好,為了拓展自己的產品也好,Panasonic短期間還是要靠Leica的招牌和MEGA O.I.S作為自己的主要訴求,開發出有特色的機身,把市場作大。

其實P的風格與O有相當程度的差異,O相對來說比較硬派,P的設計反應出他們對消費性電子的敏感,所以才能在E-330的基礎上設計出L-1這樣的產品。

L-10真正鎖定的目標,我怎麼看都覺得是Sony A700,或許由Olympus對上Canikon、Panasonic對上Sony,分進合擊才是4/3打的算盤。

至於中階機…我覺得4/3還是先想辦法搞定入門及專業這兩個區塊的肥羊再來啃食這塊比較好,上下如果都不成氣候,中階機會很難賣…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