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我的Olympus E-M5微距體驗

拍的真棒,我有這鏡時都沒有拍成這樣。當時覺得12-50兼顧小廣角,外形也酷。但是成像水平真的是,光圈小,普通模式近拍距離實在是...我都不想說了。防水和微距模式算是亮點,其實任何鏡頭移動鏡組都可以有不錯的放大表現,只是廠商肯不肯做這個檔位的問題。雖說微距需要縮光圈才可以獲得不錯的合理景深,但很受光線限制,我不太能辛苦的去拍。現在換成14-42EZ,成像覺得比12-50略好,對焦距離也比較近,沒有那麼厲害的微距擋是真的。
拍的好棒的微距照~~~
我也是刚入手了一颗二手12-50mm想开始学拍微距,但还抓不到要领啊,拍出来的作品不堪入眼...
怎么你的放大率好像比我拍出来的还大啊?是有搭配接写环吗?
还有请问你是都有用外闪在拍吗?
樓主的作品讓人意猶未盡想一直繼續看下去。
aquawill wrote:
臨時起意想要發一篇文...(恕刪)


樓主的照片顏色清透 濃烈 又不豔俗

還請多分享一些相片風格調整 以及微距打光技巧
REX_cks09 wrote:
拍的好棒的微距照~~...(恕刪)


您好,感謝您的提問。除了剛開始那幾張之外,後面的全部都有打離機閃,原因無他,因為光圈要縮到F16的話,ISO再高都是沒用的。我的閃燈是Nikon SB800,老了還是很好用,雖然沒有方便的TTL功能,但是我幾乎現在都是切到M模式,反正拍久了就知道光圈、焦距跟閃燈的出力、擺位該怎麼調,也很直覺了。

之前有在癢想要買一顆TTL閃燈,不過還是沒有下定決心。有TTL的話,成功率當然是不在話下。

另外其實12-50這顆鏡頭的微距效果真的不錯了,已經接近有放大倍率1/2的水準,而且對焦速度又快,以二手價來說,根本就太便宜了。我反而懷疑這顆鏡頭其實本體是微距功能,變焦是免費奉送的XD。至於光圈不夠大,根本不是問題,因為反正都是縮到至少F10以後在拍。

不過我記得12-50這顆鏡頭加上接寫環的話畫質反而變差,我猜測是因為這顆鏡頭鏡片比較多,光圈也比較小,加上接寫環之後光損失更加明顯的關係。

如果可以的話其實12-50的微距功能拍攝蜜蜂、蝴蝶、豆娘等體型較大的昆蟲其實也堪用了,要拍攝比較小的東西就力有未逮,除非M4/3有像素更高的機身可以搭配,這樣裁切下去也煞有其事。



一群螞蟻正在把一隻螽斯的屍體分解之後拖回蟻穴,在微距模式下很像小時候看馬蓋仙有一集講「螞蟻雄兵」。



其實這隻螽斯的肚子已經被掏空了,腳、觸角也全部拆卸完畢,螞蟻們很努力的把屍身一點一點的挪動。



在一群工蟻之中,出現了幾隻比較大的螞蟻,應該是兵蟻??



可以看到畫面的左邊,每一隻兵蟻都很努力的張大嘴巴死咬著螽斯的屍體不放,又拉又扯的,硬是要把戰利品搬回老巢。



其實在微距鏡的視角下,我一邊拍一邊暗自讚嘆,就像探索頻道的節目在眼前用超高畫質上演一樣,每一隻螞蟻都非常的努力,深怕自己沒有盡力一樣的死命咬著,而且其實移動的速度相當的快,鏡頭真的會跟不上。





有些工蟻,甚至死命的咬著,腳都已經懸空了還不放棄,螞蟻的這種天性真的還蠻人佩服的(也有點毛骨悚然),未達目的絕不罷休,我想他們的DNA裡面,早就把每一件能夠採集到的食物當成族群存亡的命脈看待,因此無不用盡全力。





我一直很佩服有些前輩,可以拍出雄壯威武的螳螂照,不過我從開始拍微距的幾個月來,都沒有遇到螳螂,一隻都沒有!在拍完螞蟻之後,終於讓我遇到一隻小螳螂,還頗有稚氣。



又是螞蟻,我發現最容易拍的就是螞蟻跟蚱蜢,不過隨著夏天過去,蚱蜢減少很多,螞蟻倒是增加。相生相剋的輪迴。





隨著時序進入秋天,蟲的數量也愈來愈少了,幾乎都是蚱蜢的天下。



蚱蜢蛻殼之後又被蜘蛛絲勾住,就形成這有趣的畫面。



緊抱著花叢的小蚱蜢,我原本以為他是一隻平凡無奇的小蚱蜢,他的眼神有點狐疑,就跟我拍攝過的幾十隻小蚱蜢一樣……



我把握時間換上了接寫環。這隻小蚱蜢發現我接近之後,很害羞的躲到了花叢後面。



我原本想說他只是要躲,可能會一動也不動的等我離開,沒想到他竟然很放心的開始大口啃起紫色花朵,我內心竊喜,又是好畫面啊!



這張的表情讓我覺得他心情似乎非常的好,感覺吃得很開心。



這張照片也是我最喜歡的照片之一,這位老兄,或老妹,正要把紫色的花瓣大口大口的吃下去,而且偷吃也不擦嘴,吃的整個臉都是花粉,就像貪吃的小孩一樣,非常的可愛。

我也順便錄了一段影片,不過因為一直蹲屈著,所以全身很痠,穩定性不太好,請各位見諒。影片有趣的地方在於他吃了幾口之後,有一隻不識相的螞蟻硬是從他頭上踩過去,他馬上很不爽的定格了一下之後,把爬到背上的螞蟻踢飛,各位可以看看這有趣的畫面。請切換到1080p。


不過用接寫環錄影的景深真的超級淺,身體稍微不穩就讓畫面脫出景深,這種問題似乎很難克服,只能上腳架,但我又怕上腳架會把蟲嚇跑,因為動作太大了,有點困擾。之後有機會再來試試看上腳架。



拍得很清楚的蜜蜂,正在專心採花粉,而且弄到滿臉都是也太可愛了!沒有用接寫環,我覺得這張用來說明60mm這顆鏡頭的銳利度是蠻有說服力的,花粉一顆一顆都讓人想要數有幾顆了。而且蜜蜂的最後一對腳上面有長絨毛,採集到的花粉就掛在絨毛上面,就像個郵差包一樣,真讓人佩服造物主的智慧啊!



全身藍到發亮的金花蟲。


不知名的昆蟲,背部看起來有點像是蜚蠊(蟑螂),我原本也以為是蜚蠊的一種,不過我仔細看他的口器是長長的針狀,應該是吸取花裡面的花蜜為食吧??



看樣子應該沒錯,他剛好開始示範口器的使用方式。

2014年的微距之旅就到此告一段落,期待春天帶來更多拍到有趣蟲蟲的機會!也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白天是student,晚上是American Club Security Guard

aquawill wrote:
臨時起意想要發一篇文...(恕刪)

拍微距真的有莫名的快感
aboona wrote:
樓主的照片顏色清透 ...(恕刪)


您好,感謝您的提問。

1. 其實打光技巧無他,就是練習,練久了自然會心領神會,當看到場景的時候你可以先預想對焦距離大概多少,光圈多少的景深會適宜,再來就是調整閃燈出力,我都是M模式,通常都是1/2到1/8在跑(隨著光圈大小而定),不過這樣講有點空泛,真的每一張照片閃燈出力都不盡相同。加了接寫環之後,閃燈出力也要增加,有時候甚至要全出力

2. 調整參數方面,一般而言沒有要特殊調整曝光的話,我的基本參數大概是這樣的。這也是購入了E-M5之後反覆測試之後,我自己覺得這樣的色調在一般狀況下最舒服耐看。時下很流行用DCP檔的方式去修圖,不過我發現還是用自己的參數比較方便,成果也比較好。


3. E-M5的觸控螢幕在拍攝微距上面真的是有夠讚的好用,有EVIL相機連觸控螢幕都不給,我很難想像

4. 60mm這顆微距鏡還有一點很威的就是他的對焦距離轉盤,雖然大多數的微距鏡都有轉盤調整對焦範圍,但這顆鏡頭最讚的地方就是他的對焦距離轉盤有一檔是直接調整到最大放大倍率,我經常都是使用手動對焦搭配這個功能,真的是XX的好用到極點!

這樣講或許有點空泛,不過當你一手拿閃燈一手拿相機,遇到小蟲要趕快進入備戰狀態的時候,只要用左手的拇指撥一下,馬上切換到最大放大倍率,然後再依照場景的構圖跟蟲的大小去切換到自動對焦,輕按快門到大概的焦距之後(畫面慢慢清楚),不需要等自動對焦找到焦點(因為通常會拉風箱),馬上切換手動對焦(可設定fn按鍵),然後用手動對焦開始拍,這樣比自動對焦還快還準。

當然,如果你想要把閃燈裝在機頂上面,我偶爾會這麼做,這時候就兩手拿相機,然後瞄到蟲之後直接觸控螢幕拍攝,讓自動對焦去抓焦點,成功率也是有的(感謝E-M5的對焦速度),不過大隻的蟲可以這樣拍(當然光線要充足),小隻的一定要手動對焦,這是我的經驗。

也希望有更強的高手分享一下秘訣:)

喔對了,拍微距的時候記得把EVF增亮打開。
白天是student,晚上是American Club Security Guard
請問您離機閃燈只有一棵嗎?
覺得打光打的很棒很柔和,
看不到太多陰影!

aquawill wrote:
臨時起意想要發一篇文...(恕刪)


照片拍得真的好~~
挫作集 : http://picasaweb.google.com/cumwahaha/ BLOG: http://cumwahaha.pixnet.net
控光以及景深都令人佩服! 每張照片都賞心悅目,還好12-50還沒售出,有機會的話希望可以跟樓主當面討教技術。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