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碟片大廠That's
筆記型電腦Panasonic
筆記型電腦富士通
如果產地沒有影響產品,為甚麼日本這些公司要特別強調自己的產品是日本製?
筆記型電腦,光碟片這種低毛利的東西,為甚麼還要花這麼多成本在日本國內生產?
產地不同沒有影響其品質的產品的確很多,而反過來說也是成立的。
考慮到日本就職體系,他們的確培養得出很多「職人」,在同家公司做了二三十年的老手。
東京大田區的機械師父,用手摸過一塊鐵條,就知道這塊鐵條有沒有維持水平。
而大多數的台灣公司是請工程師用水平儀去測量。這種深厚的功力,不是那種頻繁更換線上操作員
的生產線可以培養出來的。
剛好中國製的產品最近幾年都發生一些不好的事,電池,CCD,變壓器等等,讓很多日本公司吃了苦頭。也不禁讓人有理由懷疑產地是否真的影響品質。產地到底會不會影響品質,現階段我覺得會,但是不是每個產品都會受到影響。需要高度精密組裝的產品,製造設備等等,基本上還是不會到中國去生產的。
MIJ就沒事嗎?要不要往回追朔看看發生了多少出自MIJ的問題
看看N95的組裝,芬蘭?爽度?...還不是一樣,組裝多慘
MIC=不好?MIJ=品質保證?多麼荒唐又好笑的的理論
MIC確實不少產品有問題,但不代表MIC就出不了組裝精細的產品
O在大陸的工廠口碑已經有段時日了
二十年前,日本人認為美國種不出好米,都是劣等,但之後還是不得不承認
雖然美國產的米品質較低的不少,但也有優良的存在
真的要比爽度?那我寧可花大錢買G而不是J
aaaablue wrote:
有很多商業趨勢......(恕刪)
可能您是老師,並不在產業界.......
如果有實際真的品管製造RD等等的朋友,可以問問他們.....
您就可以知道為什麼一直有這麼多人會對MIC反感
當然,剛開始馬來西亞 印尼 菲律賓等地剛開始變為主要生產地時,大家一樣的反感
不過這畢竟是努力過一段時間才有的好一點品質
當然大陸花個幾年的時間改變他們的工作態度,品管等等...相信過不久大家或許不會再有這麼重的產地情節
我公司的產品也移了一些機型到對岸生產(重要機板MIJ)......真的只有一個慘字.....當福利品都沒人敢買
不過有些廠商已經在那邊生產很久,有一定程度QC的話,就另當別論了(比如SE,不過還是很爛,比起新加坡製)
至於Olympus我就不知道他的品質了,因為我都沒有用過
回這篇不是對於版主的E3做討論,是對老師您的觀點有一點點的不論同而已
不然不會有廠商把日本原裝進口拿來當作主要商品的特點了
我不是學商的,對利益比較不懂,只對產品的穩定度與良率比較有概念而已
謝謝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幾乎所有人都有!
說沒有的~只能說那是因為你沒得選!一模一樣的東西如果產地不同,你還會說你沒有產地情結嗎?
而這是時間累積下來的結果,從所有人的所見所聞所用的經驗得來的...
當然不是絕對說MIJ就好,MIC就差...產地情結這是機率和經驗累積的後果...
也許經驗是來自是其他牌子其他的東西,但人就是會很自然的套在另一個廠牌另一種東西...
當然!
如果MIC的東西品質將來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所認可,那...隨著時間累積,隨著大家經驗累積會會證明一切的,大家的產地情節當然就會改過來!
但重點是....現在絕對還不是!!只能說被太多品質不佳MIC的東西所拖累了...但我是相信有例外(像olympus...),但現代人有產地情節絕對是可以諒解的,非幼不幼稚的問題!
像以前...MIT的東西整個感覺就是比較差,而現在MIT的東西給大家的感覺已經大幅改善~甚至某些東西是MIT用起來就覺得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