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i_cc wrote:對我來說,O 家的致...(恕刪) 其實問題是出在白平衡白平衡不對紫色就會變成藍色像下圖以受光面為基準設白平衡受光面的花瓣呈現正確的顏色而陰影下的花瓣就會呈現出不正確的藍色E-500 + 50-200
tsai_cc wrote:對我來說,O 家的致...(恕刪) 其實各家的相機或多或少都會調一下,每個人對色彩的口味不同,再者,無論是多先進的白平衡,也不太可能跟得上人眼,加上每個人辨色能力不同,鏡頭不同,以及顯示輸出設備的不同,出來的顏色跟印象中多半會有差異。這真的是只有用過才能知道,所以我也覺得換器材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每個人都在找自己最理想的工具,就算全世界都說O記藍好,只要您覺得不好,那它就是不好,品味是很個人的東西,只要是覺得不好用的東西,換掉就沒錯。就像我認為E-510的預設的調性也不是那麼合我的胃口,但是E-510是一個很好的機身,鏡頭也是很不錯的鏡頭,所以我的解決方式就是多砸一些錢買大容量的記憶卡,永遠以RAW+JPEG為記錄模式,盡量在各種場合多拍多試,一方面利用E-510提供的設定功能去抓出自已要的感覺,另一方面,碰到不滿意的相片,也可以試著從RAW檔作後製。傳統的攝影在範圍上就包含了前視與後製,所以我一方面試著摸清楚相機的個性,另一方面也在找適合的後製軟體,這都是需要習慣的,和傳統攝影沒什麼不同,過去認真玩攝影的人,要不就自己練出一身厲害的暗房工夫,不然就得找到個厲害的暗房師父,數位攝影其實也沒什麼兩樣,該下的工夫省不了,相機本身的影響其實有一定的限度。話題回到O記藍…其實我覺得E-510開始,預設參數拍出來的相片已經很少出現離譜到很誇張的藍,前陣子去日本旅遊拍了些照片回來,我覺得O記藍已經不是想像中那種艷到有點過頭的那種藍,反之是一種有層次、通透而細膩的感覺,而不是偏光鏡、減曝加後製所刻意營造出來的爆爆藍。所以我其實也常在想,到底所謂的「O記藍」是相機本身賦予的、還是拍照者的「我執」過重、認為是Olympus的相機拍出來「就是要比人家更藍」而形成的?在這個人人可以動手玩電子暗房的時代,我想後者影響的程度會慢慢的比前者多吧。
menochen wrote:"適用"的功能也頗貼心,舉凡,CCD防手震,除塵,及時預覽似乎都是O家最先導入的, CCD防手震是Minolta在DiMAGE A1的時候第一個倒入的,後來Konica合併Minolta,KM的第一款DSLR Dynax7Digital也是全世界第一款CCD防手震的DSLR,不過第二個倒入的Pentax用磁力驅動,第三的Olympus用超音波馬達驅動,兩者技術層次都更高,Sony雖然買下KM的相機部門,並將KM的AS改名成SSS,性能由三級提升到四級,但不知道在機械結構的耐用度上是否有所提升......
from mars wrote:其實問題是出在白平衡...(恕刪) 不是白平衡可以解釋的否則你的照片上紫花不會有些紫有些藍如你說,如果白平衡正確的話應該拍出來的紫花就是紫花這是O家相機程式搞的鬼當我需要正確的紫色時就覺得非常痛苦!
tsai_cc wrote:不是白平衡可以解釋...(恕刪) 我的意思是假如在大白天相機色溫設在 5200K照片上後面那朵受光面的花可顯現印象中的紫色但前面那朵被樹葉遮到陽光的花相機色溫設在 5200K 便太少相機色溫至少設在 5400K 或 5600K 左右才會顯現印象中正常的顏色所以照片中的花才會出現兩種顏色至於其他品牌的相機會不會這麼龜毛我不知道此外該照片相機色溫並非設在 5200k因為那張照片是在傍晚太陽略為斜射的時候拍的真正的相機色溫可能是設在 4600k 左右
tsai_cc wrote:這種不太鮮豔也不太反...(恕刪) 你說的也沒錯的確那種花要拍出印象中的顏色有點難我也經歷過那種挫折不過我覺得並非 Olympus 的相機無法拍攝出而是它所需的白平衡有效範圍很窄的緣故下圖野牡丹也是容易被拍成藍色的種類是在屋簷下的環境拍的受光較平均至於矮牽牛我沒有那種純紫品種的照片下圖是上午10點陽光下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