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E-M5長曝畫質乾淨度竟比E-M1好!?

TOMMY711 wrote:
目前 夜間試 自...(恕刪)

看說明書寫NR設定成自動,會在兩種狀況啟用:
1) 低速快門
2) 相機內部溫度上升時

所以白天拍攝也可能會用到?
這個問題頭痛內,我還常拍長曝的。EM5 就注意到了,但沒想到EM1在這地方更不給力 。出了這個弱點,EM1很好用呢!希望有辦法解決呢!
反正一堆人奉為圭臬的 DxO 沒有評 low iso 長曝分數,low iso 表現再爛也沒關係.
tyf000 wrote:
反正一堆人奉為圭臬的...(恕刪)


關於長曝, 我觀察flickr有看到一現象! 發現很多人習慣縮光圈來長曝, 而且似乎也不見的是為了星芒, 可能只是為了拍景畫面銳利細節多些罷了. 但它們都沒特別注意到光圈不一定是縮的小就一定比較好, 而且長曝也會減損畫質.

從flickr的網友拍的範例, 可看到即使是全幅機, 當長曝後其實畫質也是明顯減損的. 跟拉高ISO類似, 當全幅機用比m43機高兩級以上的ISO來拍照時, 它原本的畫質優勢就沒那麼明顯. 同樣全幅機長曝個較m43機長四倍以上時間, 也有類似的效應出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DannyHwang wrote:
關於長曝, 我觀察f...(恕刪)

一般來說長曝畫質會比拉高 iso 來得好.

長曝較常遇到的是熱躁點,熱躁點其實是製程瑕疵,它的出現位置是固定的,也較容易後製排除.
同樣設定,關快門簾重曝一張,差不多就可生成相同強度的熱噪點,兩者相減即可.
(目前可長曝的機身幾乎都內建這功能了,缺點就是較浪費時間)

而拉高 iso 會遇到較嚴重的 white noise,因為背景雜訊跟著一起放大了.
white noise 出現的區域和強度都是隨機性,目前只能靠除噪演算法用力抹.


但像這棟樓的 E-M1,和我之前貼過的 E-P5/GF3 長曝對比圖
這根本就是 sony 賣的 sensor 有問題,矽晶雜質太多,造成大量畫素點的電阻值都不同,才會整個畫面滿滿的熱躁點.
謝謝 trf000 提供的資訊,讓小弟又多學到了新知識,健康的討論串就是這樣教學相長。
比什麼"這不是早就知道的事實"之類的回應好多了。
原來是這樣。那就表示就算更新firmware也沒法解決了。
有沒有可能是銳利度開到極限? (+2?)
手機拍的照片有雜訊, 丟給軟體跑模糊可以修掉

將結果倒推回去, 是否銳利度開太高, 長曝導致雜訊過多?
也許是原因之一
看起來要長曝,沒得選只能把NR打開。

打開以後至少曝60 sec還沒有問題,
缺點是曝60 sec就得花60 sec來NR,還蠻久的...@@"

更別說曝更久要NR更多時間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