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f000 wrote:反正一堆人奉為圭臬的...(恕刪) 關於長曝, 我觀察flickr有看到一現象! 發現很多人習慣縮光圈來長曝, 而且似乎也不見的是為了星芒, 可能只是為了拍景畫面銳利細節多些罷了. 但它們都沒特別注意到光圈不一定是縮的小就一定比較好, 而且長曝也會減損畫質.從flickr的網友拍的範例, 可看到即使是全幅機, 當長曝後其實畫質也是明顯減損的. 跟拉高ISO類似, 當全幅機用比m43機高兩級以上的ISO來拍照時, 它原本的畫質優勢就沒那麼明顯. 同樣全幅機長曝個較m43機長四倍以上時間, 也有類似的效應出現.
DannyHwang wrote:關於長曝, 我觀察f...(恕刪) 一般來說長曝畫質會比拉高 iso 來得好.長曝較常遇到的是熱躁點,熱躁點其實是製程瑕疵,它的出現位置是固定的,也較容易後製排除.同樣設定,關快門簾重曝一張,差不多就可生成相同強度的熱噪點,兩者相減即可.(目前可長曝的機身幾乎都內建這功能了,缺點就是較浪費時間)而拉高 iso 會遇到較嚴重的 white noise,因為背景雜訊跟著一起放大了.white noise 出現的區域和強度都是隨機性,目前只能靠除噪演算法用力抹.但像這棟樓的 E-M1,和我之前貼過的 E-P5/GF3 長曝對比圖這根本就是 sony 賣的 sensor 有問題,矽晶雜質太多,造成大量畫素點的電阻值都不同,才會整個畫面滿滿的熱躁點.
Further information on this topic.http://www.43rumors.com/e-m1-review-and-long-exposure-test-e-m1-camera-of-the-year-at-review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