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即將離開Olympus陣營的前夕...

我是從O家跳到C家 用了一陣子 還是覺得O家顏色比較合我的胃口 但是ISO就......最近看到EM5出現
有一股想出清C家跳回O家的念頭了 不管哪家 好好善待你手上的機器吧
用相機記錄回憶
玩玩其他家的產品其實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尤其是玩電子大廠的特別有感覺
因為O家的電子性能明顯落後一個世代以上
﹍﹍﹍﹍﹍﹍﹍﹍﹍﹍﹍﹍﹍﹍﹍﹍﹍﹍﹍﹍﹍﹍﹍﹍﹍﹍﹍﹍﹍﹍﹍﹍﹍﹍﹍﹍﹍﹍﹍﹍﹍﹍﹍
但是若不是玩發色傑出的廠牌
往往越玩鏡頭越追頂,越玩越貴
甚至玩起了貴森森又只能手動對焦的定焦老鏡
過些日子,拿出一堆以前用O家拍的照片與他牌相比
最後發現玩了老半天,那些令人感動的照片
在O家絕大部分,是用低門檻就達到了
除了淺景深,與電子性能

為何不提高ISO???
因為真的在乎品質的人很少超過ISO800
真超過了不是閃燈就是腳架

﹍﹍﹍﹍﹍﹍﹍﹍﹍﹍﹍﹍﹍﹍﹍﹍﹍﹍﹍﹍﹍﹍﹍﹍﹍﹍﹍﹍﹍﹍﹍﹍﹍﹍﹍﹍﹍﹍﹍﹍﹍﹍﹍
若我是板主,E5除非必要,一定先脫出
原因無他,這1~2年內一定跌得很慘
到時想念他,再買回來
這一進一出,先保住小朋友,也保的安心(E5是很耐操的機子,可以放心的買二手)
鏡頭隨緣吧!!!

﹍﹍﹍﹍﹍﹍﹍﹍﹍﹍﹍﹍﹍﹍﹍﹍﹍﹍﹍﹍﹍﹍﹍﹍﹍﹍﹍﹍﹍﹍﹍﹍﹍﹍﹍﹍﹍﹍﹍﹍﹍﹍﹍
現階段OMD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只是貴又不容易買
jessechao wrote:
在4/3系統的未來不明確的情況下, 我該怎麼選擇呢?


從 2001 年開始使用數位相機就都是 OLYMPUS,從 2040, 5060, 甚至還買了三台 O 底片機 OM-1, XA, 35RC,DSLR 也很直覺的使用 4/3,E-300 ,E-3, E-5...,不過前陣子下了決心出清 4/3 設備,E-5 1260 50200 1122 等等好用的機身鏡頭都賣掉了,說會不會心痛?價格比較心痛吧!會不會遺憾?有一點點,畢竟是品牌情感,會不會後悔?我不做會後悔的事情!不過閃燈真難賣,哀哀哀~

不過其實腳還跨在 M4/3 沒走,而且也早早就訂了 E-M5,算是沒有離開 OLYMPUS... 另外 4/3 鏡頭我還是留了幾顆在手上轉接,一顆是窮人銀環鏡 50/F2,一顆是 PL 25/1.4。

(嚴格說,我還有一台 E-300 可用耶,哈哈哈~)

回憶:2007 年的 OLYMPUS 家族合照...
歡迎來我的 Blog: http://www.masaru-vision.net

ikustiH wrote:
換系統又不是換老婆

有那麼嚴重嗎...(恕刪)

真的~~~~哪來的那麼多的有感而發?
在mobile 01,說些無關痛癢的話就行了, 咱不能不留個心眼,以免禍從口出....
jessechao wrote:
大家好. 小弟支持O家相機有好一段時間了, 中間經過 Fujifilm S5 Pro, Panasonic GF-1, 甚至全幅的Canon 5D的洗禮, 最後都留下來了. 現在手上擁有的有:

- E-5
- E-420
- Sigma 30mm f1.4
- ZD 50mm f2.0
- ZD 11-22
-ZD 40-150 MkI
- 8mm fisheye


就現實面來看

如果版主為了跨出O家大門出清了手上的裝備,我稍稍估算了一下,這樣換來的小朋友大概只有8~90位,用在別家的器材上,FF級的可能只有一機一鏡(同樣也是二手貨品),APS-C級的或許多一些鏡頭,但卻很難有相對等的焦段配置及畫質表現。

就情感面而言

版主的血液裡應該有流動著O粉的因子,這就沒啥好說的了。



或許品牌情結對一些朋友是完全不構成原因的,但既然版主上來發問,我想還是取暖的成分居多吧,小弟我投下一票留你在O家吧。

也建議補個14-54mm或是12-60mm方便一機一鏡出勤。

不然弄台柯達CCD的機子來感受一下O家DSLR的傳統色彩。



2003年的骨董機+最便宜的Kit鏡40-150mm一代,顏色、立體感和銳利都度還可以吧
O 家的色彩看慣了,看其他家都不太習慣。

我一個月前在網路看便宜買了一部二手 A33 來玩,用了一個多月發現不是很習慣就出脫了。

1. A33 電子觀景窗沒有想像得好 (比起 VF-2 差太多了)。
2. 機子容易過熱。
3. Auto ISO 無法自訂 (100~1600 固定)

不過 A33 對焦速度真的是很快,電子性能也相當不錯,還有那個多框降噪真的是很神。
SONY的電子性能真得不錯,
HDR、全景、D-range、連拍、機身防手震可接各種鏡頭有防手震效果,
再加上a33、a55體積真得很小,
你有拿過全幅機種應該知道,
SONY a33 or a55一機二鏡的重量可能跟一台全幅機單機身的重量差不了多少。

如你所說,liveview對焦速度超快,為何要用OVF或EVF取景呢??
雖然OVF或EVF也不是完全沒有可用之處,有些特殊場合還是需要它們,
但當liveview可以做到的事情,為什麼還要用OVF或EVF呢??

我曾擁有過的機種順序是ZS3->D90->EPL2->a55,
一開始什麼都不懂,買了台小DC ZS3來玩,
玩到後來有一點點小心得,無奈小DC連基本的PASM都沒有,
就開始慢慢研究DSLR。

買了D90之後,發現功能好讚,對焦速度跟本不是小DC所能比的,
但過了一段時間,不曉得為什麼卻漸漸失去拍照的熱情,
原因是出在DSLR體積真得稍微大了一些,再加上18-105那隻kit鏡,
在大熱天之下拍照真得沒有比ZS3方便,
為了帶D90出門,我還要多背一個相機包,
ZS3就可以直接放隨身包包出門就可以了。

還有一點就是取景的部份,
D90有些場合、角度用OVF真得很難取景,用liveview對焦又超級慢,
我也跟你一樣有戴眼鏡,戴眼鏡的使用者很難完全貼緊那塊OVF。

回歸到相機的本質,相機是把畫面拍下來留作紀念用的,
如果相機帶不出門,那留在身邊有何用?
幾次思考過後,決定賣出D90,
雖然畫質、對焦速度都不是小DC所能比的,
但體積對我來說真得不適合。

為了在體積、性能、畫質取得一個中間點,
我入手了M4/3機種EPL2,
雖然畫質比不上單眼,也沒比DC小台,
但跟DSLR比起來已經小很多很多了。
曾經以為我會在M4/3這個系統定下來了........
但事實不是憨人所想的那樣.....
在一次需要搶拍、需要利用各種地形角度做取景的環境下,
我發現M4/3機種對焦速度不夠,且沒有翻轉螢幕取景不易。

接下來我又開始尋找更適合我的機身,
要有翻轉螢幕、OVF或EVF、機身防手震、可用LCD取景且對焦速度不能輸M4/3機種,
機身大小不能比M4/3大太多,一定要比D90小,
單機身重量不能超過500g,鏡頭支援群不能太薄弱。

能符合以上條件且經濟又實惠的,就只有sony的alpha機種了

若想換系統就換吧....從你的文字當中,
看得出來你的內心已經動搖了........
ks830 wrote:
但當liveview可以做到的事情,為什麼還要用OVF或EVF呢??


戶外使用 Live View 是一種折磨!!!
歡迎來我的 Blog: http://www.masaru-vision.net

MasaruRi wrote:
戶外使用 Live ...(恕刪)


+1
live view 對於部份低角度或高度的取景是很方便,但 OVF 或 EVF 有它們存在的好處,
如果不是這樣,O 就不會順應民意將 EVF 加入 om-d 中了~
雖然周遭不少友人使用 sony 我也很推薦買sony ,

sony 簡單好用,


但是 E5 換 A33 實在好像 等級差好多喔!!

換 A77 比較說得過去!

若 是體積重量原因 , 那還不如買台2手 A55 花萬把元玩玩吧!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