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新四三在哪裡?


Mooncat wrote:
學 Pentax K-01 的玩法, O 也來個 4/3 mount 的 無反光鏡機身 吧!
直接讓 ZD 鏡昇華, 讓 4/3 用戶升天!

這樣做當然也是可以
但與PANTAX不同的是
4/3與m4/3片幅相同,如果只是將4/3系統的機身取消反光鏡而無其他不可取代的特點的話
長期來看4/3系統必然萎縮
所以我們可以看看E-7是否可以重新定位4/3系統並建立起不同於m4/3的優勢
43系統跟 m43系統的差別是
1. 有反光鏡 相位對焦 光學觀景窗
2. ZD鏡比較大 比較高級(感覺)
那如何要作出差別?
就是要用到 m43沒有的項目 並作出特色;

1. 就是要用相位對焦對得又快又準!
2. 光學觀景窗要又大又亮 還要有EVF LCD作不到的功能 (眼控?)
3. ZD鏡比較好 那要照出來的畫質要勝過 m43
4. 不要飆畫素 增加動態範圍 高ISO要乾淨(不是用抹的) 不要LPF 14bit以上?
5. 中 大型 外型就是裝大鏡頭比較好握..
6. 硬要拆掉反光鏡的話 就給我裝個3CCD吧! ISO馬上高三倍...
7. 我只要 E-1Ti (電子功能加強版...)

123nelson wrote:
4/3與m4/3片幅相同,如果只是將4/3系統的機身取消反光鏡而無其他不可取代的特點的話
長期來看4/3系統必然萎縮...(恕刪)


就我的觀點, 4/3 機皇們的致命傷之一來自於 "體積和重量" 並沒有兌現當初 4/3 片幅可達成輕量化的諾言. (當然, 對喜歡有重量質感的人而言這個不是缺點)
而從現況來看, 反光鏡的捨棄 (M4/3) 確實是正確的方向, 但新的 M4/3 mount 讓 ZD 鏡無法被直接解放反而是個問題.
所以我認為 4/3 會以這個型態存續下去 (無反光鏡機身 with 4/3 mount)

當然發生在 E-M5 的東西都要發生在 E-5 的繼承者上, 包括那個超炫的五軸防手震.
至於還要什麼其它特點? 對我來講, 維持O記的色彩是第一重點, 越來越高的可用 ISO 是加分, 其它其實我不是很強求. (我是古典派的使用者, 始終相信光學為相機之母, 電子次之)




Mooncat wrote:
就我的觀點, 4/3...(恕刪)


完全認同
Mooncat wrote:
就我的觀點, 4/3...(恕刪)

+1

但若還是只出 E-5 的後繼機
在43上肯定還是不會大賣
只會招來更多43 user 的民怨
它還是沒認清現在43 失敗的原因...
那還是不要出吧

現有user要解放11-22mm/12-60mm/50-200mm/50f2等好鏡
為何就一定要用" 貴重的" "防滴防塵" 1系列專業機
有更多人希望有 E-720或E-50 這樣中階機就好

今天假設把E-m5 性能移植到43 上, 且價格合理
若這樣都還賣的不好

那1字系列也更不用推出了
有防滴防塵需求的只是少數人而已
推出來只會更慘

不如好好研發轉接環,在m43解放 ZD lens
雖然會頭重腳輕, 大家也只能摸摸鼻子認了







Mooncat wrote:
從現況來看, 反光鏡的捨棄 (M4/3) 確實是正確的方向, 但新的 M4/3 mount 讓 ZD 鏡無法被直接解放反而是個問題.
所以我認為 4/3 會以這個型態存續下去 (無反光鏡機身 with 4/3 mount)

取消反光鏡應該是相機小型化必走的路徑
不過我個人主觀希望43系統不是單單取消反光鏡,而是能夠善加利用那個多出來的空間
並重新定位43系統----->其實就是希望能夠導入3ccd光學系統
取消反光鏡的4/3機身也得要有相位對焦的機制來搭配,例如Nikon 1 及 Fujifilm FinePix F300 EXR 這類整合在感光元件中的相位對焦機制,否則4/3鏡頭使用對比對焦如機關槍似的動作,沒多少人能受的了.....同時也很好奇Pentax K-01到底賣的是什麼葯,出了新餅干沒錯,但舊鏡頭接上去會有令人意外的結果嗎?

出新4/3機身個人覺得還不如出個相位對焦接環來的實際,將舊鏡頭轉接在OM-D上,只要速度夠水準,也算是有個交待....MMF-3真的是令人失望,加了防塵防滴不就是為了舊的高階頭嗎?少了相位對焦機制就沒太大意義了....還是OM-D會給我們另一個驚喜(唉,想太多了,要是有就會有另一個世界初了)
Mooncat wrote:
(無反光鏡機身 with 4/3 mount)
這有什麼好處嗎? 現在4/3 還留著應該是因為高階鏡
沒辦法完美的在 M4/3 的contrast 對焦系統使用...
4/3 Mirroless 是不是就必須改用 Contrast 對焦? 那不就沒什麼必要.

除非, 所有4/3 高階鏡都有出應對的 M4/3 鏡頭.
可是 12-50 都只能做個 F3.5-6.3 的..應該是不太可能有縮小的Super High Grade.
BamBamBam wrote:
這有什麼好處嗎? 現在4/3 還留著應該是因為高階鏡
沒辦法完美的在 M4/3 的contrast 對焦系統使用...
4/3 Mirroless 是不是就必須改用 Contrast 對焦? 那不就沒什麼必要.
...(恕刪)


好處在於
1. 我認為此舉可以有效縮減整個 "4/3 機皇" 機身的大小
2. 不需要額外的轉接環來當一個介面 -> 對於我而言, 多一道介面就是多一層障礙
當然前題是要像你所說的 : 先解決對焦的問題

BamBamBam wrote:
除非, 所有4/3 高階鏡都有出應對的 M4/3 鏡頭.
可是 12-50 都只能做個 F3.5-6.3 的..應該是不太可能有縮小的Super High Grade.
...(恕刪)


我這樣說好了, 當我看到 12-50mm / E-M5 / 75mm F1.8 / 60mm F2.8 Macro 陸續出籠後,
其實我心裡面已經有一個底了 : Olympus M4/3 不會復刻 4/3 HG 及 SHG 到 M4/3

因為路已經走岔了, 而且已經分得很清楚.
MZD 12-50mm vs. ZD 12-60mm; MZD 60mm F2.8 vs. ZD 50mm F2.0
當然, 這是我的個人看法. 因此我認為 4/3 mount 會存續, 但機身會有無反光鏡的轉變.

小弟一點拙見分享一下啦。

m43銀環級變焦鏡我想要以高畫質+微小化為訴求,m43是很難打造出來,Pana打造那兩管銀環級焦段的X鏡,最後只能達到F2.8,但體積也是有如ZD 14-42大小,在小一號m43機身上,小體積大光圈定焦才是較平衡的解答。

Olympus一直以來就是鏡頭有如顯微鏡頭,卻找不到一台可以完全匹配駕馭的機身來發揮鏡頭實力。
Olympus這兩年在m43系統上電子系統進步雖然不算大,但是在機身微小化已經有E-P3 & E-M5這幾台不錯的成果了。

這些技術應該會沿用到其他產品線去,假如公司策略是斷了43的路,我想他應該也會出一顆類似Nikon & Sony的半透明反光板轉接環,讓m43繼續擔任43的機身,駕馭43上的高品質變焦鏡,他們也不用傷腦筋怎麼把高解像力變焦鏡給微小化。

想玩定焦鏡就用m43鏡頭,兩條線的鏡頭不會互相踩線。
展場E-M5的垂直手把+轉接43高階鏡,強調轉接大鏡頭時的握感,很明顯就有這種演進的傾向,我相信以E-M5的那片感光元件,就拍出來的細膩品質應該會與E-5不相上下,但是對焦就E-5大勝了,這塊克服了,我想很多老O粉就會紛紛放下43機身,帶著高階43鏡改投入m43市場了。

前幾天元宵節一時興起拿ZD 50-200 SWD + MMF-1 + E-P3來拍月亮,手動對焦,啟動兩倍數碼變焦,等校八百。裁切成16:9當桌布用,很明顯是比以前用E-3拍是細膩許多,在E-P3的放大輔助MF,看著機身螢幕邊轉對焦環,直接在螢幕上看到月球坑洞,真是太令人感動了。

點下去很像會開大圖
創造台灣新經濟奇蹟 ~ Copy啦~ Copy啦~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