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家原廠的電腦軟體有下放一些原本E-P1所沒有的濾鏡
好比原本E-P2有而E-P1沒有的無恥濾鏡、負沖正片濾鏡
只要用E-P1拍下RAW,進軟體端就可以獲得額外的濾鏡選像
還有E-P2還有增豔的模式,那也是E-P1所沒有的,這方面好像無解
我當初買E-P1時,也覺得受到了原廠不平等的待遇
機身那麼貴,功能卻大輸自家廉價款的E-PL2
不過質感問題讓我選擇了E-P1,但E-P1二手行情很差也是真的(原PO也可以考慮撿便宜)
還有就是,那些花俏的功能很快就會膩,當你回歸到攝影本質的時候
就會慢慢的對那些花俏功能的不支援感到寬心了,反正就算有也不太會去用吧....
DC與EVIL各有各的優點
一般來說,DC會很羨慕EVIL或是DSLR的“淺景深”效果
但反過來說,DC特有的“深景深”,在某些場合也是相當管用的
好比街頭隨拍、美食記錄等,其實DC的深景深特性反而有優勢
EVIL拍美食、拍小物容易景深過淺,縮光圈又會讓手持很難拍照(加上高ISO不堪用,使此問題更加嚴峻)
而一般日常記錄時,大光圈的難準焦特性也很明顯
當你有大光圈的需求(低光源)、但卻又不希望景深太淺時,經歷過那種掙扎,就會明白DC的好
相對而言,DC反而可以很輕鬆的去使用大光圈拍攝,對焦的寬容度也高(因為景深較深)
大光圈又能保持一定的景深,這就是DC上所謂的“特異功能”
雖然拍人像等作品時無法獲得較模糊的背景(淺景深)
但拍食物等小物,開大光圈也不會讓景深過淺,這正是在使用便利性上的優勢
還有就是,EVIL雖然比DSLR輕便一些,但說真的還是不夠“袖珍”
我不知道以上有沒有人可以認同的我論點,但這是我從DC跳到EVIL後,回頭去發現到的DC優勢
其餘的優勢還有DC可以輕易的做出高倍變焦、以及很強的近拍功能
這些換到EVIL身上,要如此的“一鏡到底”可不容易(要兼具輕便更不容易)
不可否認EVIL的畫質會比DC更進階、換鏡頭所帶來的擴張性也是DC所不及
但DC的便利性,還有上述的一些“特異功能”也奠定了它無可取代的地位
總之,沒有什麼器材是可以完全的取代對方的
還有就是如果預算不夠充裕,對於添購鏡頭與閃燈等又有很大負擔
那建議還是先用DC會比較萬用一點
好比假使你今天買了E-P1,原廠KIT鏡的對焦龜速、暗處的拍攝困難
都將會帶給你一段陣痛期,這問題不添購個閃燈或是大光圈鏡是很難去解決的....
若只會在白天戶外拍照的話,那倒是無所謂
但我相信喜愛在餐廳拍照的人也不少,這時候原廠的那隻KIT要拍好就很有挑戰性了
小屁股的大屁股 wrote:
1. e-p1 & e-p2 & XZ-1 中所擁有的濾鏡各不相同嗎?無法提升韌體取得?
我因為E-P1無法升級韌體(想要有錄影模型效果)而升級E-P2,拍照可以用RAW檔進電腦使出濾鏡效果,錄影濾鏡效果就無解了
XZ-1未知
小屁股的大屁股 wrote:
2. 如果無電子觀景窗之需要,e-p2是否顯得不必要?
這兩台的差異還有其他,如追蹤對焦、錄影M模式...EP1的延續 - Olympus E-P2和E-P1的異同
小屁股的大屁股 wrote:
3. 若是銀子不足,無法擁有廣大鏡頭群,XZ-1是否是不二選擇?
以畫質來說,XZ-1畢竟就是小DC,只是有全手動及O家特效,如果你要輕便,又能追上DSLR的畫質,還是得選E-Pen,除非你都只縮圖到一兩百萬畫素來看
小屁股的大屁股 wrote:
4. 最初想法是購買e-p2配上14-42 KIT組,現在想要e-p1 + M.ZUIKO 45mm F1.8,請問這個組合是否有
搞頭?希望能應付一些室內,人像,或是偶而拍拍風景。
(食物有可能嗎XDD 想請教45mm *2 的情況下,要拍一碗牛肉麵全景,大概需要距離多遠?
室內最基本是20mm、17、14更好,20拍桌子對面的人不退後的話大概只剩胸部以上,25拍餐點都要站起來了,45mm拍桌子對面的只剩半個頭
小屁股的大屁股 wrote:
5. 若想要能應付生活的定焦大光圈鏡當鏡頭蓋,選擇哪一焦段最合適呢?有何推薦,預算10K (AF優先
預算有到的話20mm f/1.7 唯一選了,17mm f/2.8也是很好的選擇,只有一機一鏡生活用的話個人覺得比14 f/2.5還好用
小屁股的大屁股 wrote:
6. 爬文中提到的e-p系列對焦速度慢,是否已經改善呢?
E-P系列對焦速度主要取決於鏡頭,一代kit14-42的確不快,請買二代有MSC對焦者,幾乎就是半按瞬間合焦(17mm、20mm那兩顆是初代鏡,因此很多人拿來跟14mm、25mm比都說對焦慢,不過實際用起來我覺得已經很快了,都比DC快,可能大多數人都以DSLR標準來檢視吧)
小屁股的大屁股 wrote:
7. 若將來有機會升級,是否該先敗入KIT組擋著用? 還是將來升級時機身也會升級?
都已經有升級的打算了,XZ-1應該是不會考慮了吧XD
我同時有20mm f/1.7這顆與14-42二代鏡,實際使用上,20mm 裝著就不會想換14-42上來用(雖然對焦比較快),一方面小廣角定焦鏡泛用性很高不夠廣退一下,不夠遠裁切一下(畫質夠利裁切OK,42端光圈太小,很多場合也派不上用場)
當然這樣講是有瑕疵的,退後並不能真的變廣,我之前沒有14-42時,要拍大景就接圖,鏡頭是死的,人是活的
像這張:

原始檔:
再者14也沒真的廣到哪去,要有很廣的感覺最好上9-18、7-14等

小屁股的大屁股 wrote:
先跟各位O家先進拜個...(恕刪)
1.濾鏡乃賺錢手段,要是舊機都讓你升級濾鏡,那新機會比較難賣。
(比方E-P1與E-P2,最主要的差別就是濾鏡及可接EVF)
2.如果無電子觀景窗之需求? 價差1500以內的話。我會選E-P2(多兩個濾鏡,能接EVF)。
要是價格超過1500就算了。(我指二手貨)
3.ZX-1我有玩過我姊的,試拍RAW,回家用LR一看,只有ISO 100能接受,ISO 200於光線不足時,非常的不妙。。
4.不曉得你對焦段有無概念,因4/3(M4/3)等效焦段要*2,故45mm要想成90mm,要拍半身照的話,起碼也得退個數米。
拍一碗麵都得讓你起立了。
5.定焦大光圈,m4/3現在也沒幾顆,應該是20f1.7(二手)吧。
6.E-P對焦慢,我已經習慣AF-MF了,看過測試新的14-42 II R KIT比舊的來得快,對焦能<0.49秒。
不過E-P1、2的對焦框太大了用起來有點不足。
7.升級就目前看來,機身性能都差異不大,新機身的高ISO可用實際也只是抹比較大而以。
要升就直接跳吧,看看SONY、富士、三星、PANTAX都出APS-C的EVIL機了。
且EP-3畫質比不下E-P1及GX1比不下GF1是事實。
小屁股的大屁股 wrote:
感謝大大這麼晚還抽空...(恕刪)
XZ-1是你最佳選擇
如預算不足,不要勉強上舊機型
雖然人人都說新舊差異不大
但那是因為有預算買鏡頭之後,所以差異不大
如果只用kit...

猜測樓主預算整體應該是2萬出頭左右
買了相機 還有電池要買
電池一顆是不夠用的
如果住台北 我是建議買台防潮箱
只需要相機的 1/10 價格~但是可以保護相機不發霉 好防潮 不買嗎
可能還需要一個小小的相機包 或是內袋
只需要相機的 1/10 價格~但是可以保護相機不被刮傷 不被震動所故障
當然 還需要一顆大一點的吹球 加拭鏡筆
保護鏡就見仁見智了
萬元以下的鏡頭我是不用的
樓主可以自行評估一下大約需要多少預算
O家的鏡頭雖然最大光圈皆為可用光圈,但是都建一縮一級畫值會比較好些
而已你提出的用途來說,變焦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可以考慮新出的 12-50 有微距 有防滴防塵
之後出的新機可能會搭配 12-50 按照網路上的消息...我猜測拆鏡大約9K~11K
雖然光圈也不大但至少實用性比較高
又或者...買組KIT後~搭配一顆外閃
那會更好,會更有彈性
但這樣看起來...新品ZX-1 + 外閃
XZ-1配上外閃,會是您預算內最實惠的選擇
如此一來,等到日後錢夠了要上O家單眼
外閃還可以沿用
小DC一開始也不需要買防潮箱 買防潮盒就好
也不太需要相機包
攜帶性又高
焦段又比較完整
單眼雖然重要的後面的那顆腦袋,但最有趣的是換鏡頭以及焦段切換的新鮮感
不然就....E-PL2 + 外閃 二手品吧~價格目前也滿漂亮的
Nick Yang wrote:
3.ZX-1我有玩過我姊的,試拍RAW,回家用LR一看,只有ISO 100能接受,ISO 200於光線不足時,非常的不妙。。...(恕刪)
當你zx1拉到200時,同樣快門下ep+kit要拉到800(因為kit光圈比zx1小了兩級),拿ep來比會比較好嗎?
拿這兩台時不該以同樣的iso做比較,用同樣快門來比會更貼近實際使用狀況
使用者拿回家看的時候發現著麼有雜訊的時候就跑去看iso,看到iso200著麼這麼糟時就會直接連想到這只是dc,若是更大片幅的apsc或m43就會好上一大節,但你換成apsc或m43的時候你就沒有光圈大又輕巧的鏡頭了
這是使用這兩種器材時必須要去跨出的"心理障礙"
raguna wrote:
當你zx1拉到200時,同樣快門下ep+kit要拉到800(因為kit光圈比zx1小了兩級),拿ep來比會比較好嗎?

如果是生活隨拍,又只是想上傳社群網站分享, 且不常拍動態, XZ1應該是夠了,而且兼具廣角望遠又有小花模式,在餐廳一下要拍合照一下拍美食不必鏡頭換來換去
其實我覺得理想狀況是一台中高階DSLR+一台高階DC會比較好
EVIL機裝上變焦鏡後體積說小也不小(外加觀景窗又更大),也不像中高階DSLR一樣有防塵防滴,4/3片幅(含以下)還有ISO問題,機身鏡頭價錢也不見得便宜
當然有人覺得EVIL是取DC和DSLR的平衡,不過我認為是有點不上不下
但是EVIL外型都不錯看

raguna wrote:
當你zx1拉到200...(恕刪)
正是如此,因為當時我自己是拿著E-P1+1220
當ZX-1@ISO 200時,E-P1+1220 當下就拍了一張ISO 800的(為求快門速度相近。
至於您提到的KIT頭,我只有17mm,所以不小心的以篇蓋全了,sorry。
但我可以很確定的就是,當下拍出來的照片,ISO 200的ZX-1拍出來的RAW不會有太多雜訊
但它是糊的,你知道的,就是DC的那種糊,照片看起來竟有如幾百萬畫素DC拍的那樣。
而E-P1拍的ISO 800是有雜訊的,但它細節更多、就算拿來除噪,出來的成品都優於當下
ZX-1@ISO 200拍的RAW。
(當時環境為室內、光源日光燈。不算足夠的亮度,拍攝目標為嬰兒車裡的小女。
之後呢,我把ZX-1裝了外閃,拍了一張ISO 100,大驚,這RAW的表現,竟不輸E-P1。
除了忘了改的白平衡造成的顏色跑掉。
如果我只是單純的比同ISO下的表現,E-P1早被我甩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