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不確定的年代用力挺Olympus - 11-22mm全新鏡頭入荷記

eulerchen wrote:
雖然說11-22跟1...(恕刪)
?? 什麼意思? 如果你帶 11-22 + 12-60 不就是要換鏡頭嗎?
說實在如果去大景的地方 9 -18 也是可以人帶景一鏡到底

所以我現在是 14-54 (城市一鏡到底) + 9-18 (大景一鏡到底) + 40-150 (有時換一下) 基本上是超輕便.
未來應該會換 9-18 + 20mm 1.7 + 40-150 裝在M4/3.

M4/3 如果有出個 28 or 30 or 35mm/ 1.4 餅乾價格在 $400 美金左右. 那就更完美了.
BamBamBam wrote:
?? 什麼意思? 如...(恕刪)

雖然都是放在包包裡背出去,但是在機身上的鏡頭下車前就決定好,下車就沒在換了,有時候甚至跟行李留在旅館....
我現在是12-60 跟PL25帶出門,室外或是下雨就12-60 打到底,假如行程有室內的就PL 25打到底。
創造台灣新經濟奇蹟 ~ Copy啦~ Copy啦~
9-18 可以一鏡到底。
不過主要要看什麼需求。

我當初也有猶豫要買 9-18+1454II 或 11-22 一顆。
後來有兩個理由,所以我決定第一個組合。

一個原因是... 我覺居然是廣角鏡,那就是要越廣越好。
另一個是因為我會要完M43...

而玩M43時,一開始9-18當機身蓋,直到買了Ultron 28mm f2機身蓋就換人做了。
之後覺得標準鏡還是需要,所以去日本時用台幣一萬九買了顆全新的1454II...
至於在日本玩的一個月當中,使用率都差不多,恨不得兩機兩鏡這樣拍了...

不過至從買了Ultron 28mm f2後,開始很喜歡手動鏡。
cosina的質感又不錯,所以現在要出售9-18,換HELIAR 12mm f5.6。
然後再買台ikon完4/3享受不到的超廣角... XD


以上是我突然想分享的感想... 對9-18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參考..
哈~Bam大我指的我個人純脆的想法以及用法~當然能夠廣點遠點是比較容易Cover多一點題材,但我也有帶過只有一顆鏡頭40-150mm就出去拍了,當然一開始很不惜慣,但是拍到後來我挺愛這顆3000元的Kit鏡,雖然被限制住了,但是多了點創意,因為你得想怎麼利用這顆完全沒有廣角的鏡頭來拍攝你所看到的~

BamBamBam wrote:
?? 什麼意思? 如...(恕刪)
weione wrote:
哈~Bam大我指的我...(恕刪)
喔...我不是回你. 當然每個人使用方法不一樣, 有些人肯定一定要14-35才可以不是嗎?

==================================================
不過我說的11-22 可以勉強一鏡到底是說就只帶一顆. 不是外加12-60.
像 14-54 or 12-60 一樣...可以只帶一顆就夠了. 可惜還是覺得太難用, 所以最後換掉了.
如果說加帶別的來補焦距...我想什麼鏡頭都可以這樣說
兩個月前, 決定入手了E-5 + 12-60
心想這一機一鏡, 應該可以撐很久
不到兩周, 想到沒有望遠端, 總有點缺憾
結果50-200也跟著敗下去了
現在短中長就缺廣角端

要敗廣角, 當然至少對應35mm, 焦段必須要到小於20mm才像廣角
偏偏O家廣角只有7-14和9-18
7-14那凸眼鏡頭不考慮
就只剩9-18

純以焦段來看, 不考慮畫質
11-22當廣角鏡, 廣角端卻不夠, 當標準鏡, 望遠端又不夠.
定位蠻奇怪的


lazyhawk wrote:
純以焦段來看, 不考慮畫質
11-22當廣角鏡, 廣角端卻不夠, 當標準鏡, 望遠端又不夠.
...(恕刪)


這款鏡當初是配合14-54來出的,這顆鏡有人以內建偏光鏡效果來形容他拍風景很優,加上防塵防滴 ,是一管拍風景及街拍的好鏡頭!

lazyhawk wrote:
兩個月前, 決定入手...(恕刪)
一般拍照11mm 基本上就夠廣了. 既然20mm 有人把它當鏡頭蓋. 11-22當然也算勉強一機一鏡.
另外變焦越少畫質通常越好...畫質不算的畫大家都用14-42 不就好了
終於收到鏡頭了~開箱照已經登在起頭文章中,這個週末來拍看看這顆鏡頭
借樓主的圖片一問
紅色箭頭所指的轉環功能是?


--------------------------------------------
已解答 感謝
回去再研究看看功能是否正常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